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治疗为何接受度不高?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8-12-21 13:17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们把精神疾病主要分成三类:精神病、神经症、精神问题。精神病最为严重,比如精神分裂症,目前为止精神分析还无法系统地解决它。而像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以及一般的精神问题,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治愈。此外,如果有了精神上的痛苦、难以打开的心结,也可以做精神分析。    ---www.tspsy.com
 
心理治疗为何接受度不高?

心理治疗为何接受度不高?
 
  借着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午夜慢车》,我们敲开了精神分析家霍大同工作室的门。
 
  这部电影由佟大为、郑秀文主演,曾在乐山嘉阳小火车等处取景,讲述了一名精神分析家为解救未婚妻而踏上的一段奇妙的释梦之旅。
 
  电影中的那名精神分析家,就是以霍大同为原型塑造的。“里面有我的影子,同时作品比较黑色幽默,我觉得他(导演戴思杰)也在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情感。”霍大同说。
 
  1994年,霍大同把精神分析带入家乡成都,延伸了这一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他不但率先开展了精神分析在中国的临床和实践工作,还促成了中国首个精神分析方向的硕士点在四川大学设立。
 
  一、精神分析可以治疗强迫、焦虑等神经症,也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记者:我们听导演戴思杰说,《午夜慢车》里的精神分析家是以你为原型的?
 
  霍大同:我和戴思杰都是川大77级历史系的学生,他就睡我上铺。我们都属于文学青年,大学时就对弗洛伊德感兴趣。后来他到法国学电影,我在法国读精神分析,也常常在一起,对彼此比较了解。这部电影改编自戴思杰的法文小说《释梦人》,2003年,这部小说还获得了法国文坛费米娜奖。(这部电影里)里面有我的影子,有一些内容和我身上发生的故事相似。同时小说比较黑色幽默,我觉得他也在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情感。
 
  记者:对精神分析,公众比较陌生。精神分析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霍大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为治疗神经症,创建了精神分析。延续至今,精神分析仍然作为心理学界解决精神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我们把精神疾病问题主要分成三类,精神病、神经症、精神问题。精神病最为严重,比如精神分裂症,目前为止精神分析还无法系统地解决它。而像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以及一般的精神问题,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治愈。此外,如果有了精神上的痛苦、难以打开的心结,也可以做精神分析。中国人讲求内心的安宁与平静,这恰好是精神分析能够带来的。当你觉得顿悟、豁然开朗,不再为此烦恼时,说明分析起作用了。
 
  记者:那么精神分析家的作用是什么?
 
  霍大同:精神分析家的工作有四个方面,倾听、断句、提问、解释。倾听分析者心底最为隐私、羞耻的念头;断句,把无意识看作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分析者说完后自己没懂或者理解错了,需要分析家给无意识断句,读懂它背后的含义。再配合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分析者继续深入言说某个话题,以期理解更深。如果前三种都行不通,分析家才会给出一些间接的解释。这样目的是让分析者自己读懂自己的无意识。
 
  二、药物治疗只能解决精神疾病的症状;精神分析可以找到患病的根因
 
  记者:精神分析的释梦与周公解梦有什么区别?
 
  霍大同:梦是弗洛伊德理解无意识的几大形式之一。通常与分析者第一次会谈时,分析家会让他们把脑袋里面冒出的全部东西都讲出来,尤其是梦,对梦的理解是理解无意识的重要途径。人们常说的周公解梦更像是一种投射,将梦境中的东西固定对应为某种解释。但精神分析是让分析者自己理解自己的梦,每个人情况不同,梦的象征意义也不同,强调每个主体的独特性。
 
  记者:精神世界的确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比如像《盗梦空间》那样进入别人梦里盗取机密的情况,有可能发生么?
 
  霍大同:电影肯定加了很多想象。精神分析是引导主体来理解自己的无意识,精神分析家不是去控制一个人的无意识,而是引导他说破自己的欲望。目前在精神分析的临床上,已经不再使用催眠。弗洛伊德最早进行精神分析治疗时使用了催眠术,但他发现效果不好,一个症状消失后,另一个症状又显现,说明症状的根本原因没有找到。后来弗洛伊德换坐在来访者对面,再发展为坐在分析者身后,这时讲述者依然是清醒的。创伤往往因为人们无法接受而不断被压抑,形成无意识。在清醒的状态下言说,是逐渐接受和消化创伤的过程,这个节奏由分析者自身把握。
 
  记者:在医学上,已有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部CT扫描发现其病变的研究,会不会有一天我们能够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解决精神病方面的问题?精神分析家可能因此“失业”?
 
  霍大同:应该说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探索。我们说精神的象(精神象是精神世界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单位,它由形象、声象(语言)与情绪组成)是登录在神经元上的,精神象的紊乱,会导致神经元的紊乱。医学上通过研究精神病患者神经元的病变,探求跟精神紊乱之间的联系。比如现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物发展得很快,效果也非常好,甚至副作用也比较少,很严重的精神病人通过服药之后,可以解决症状的问题,甚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狂躁、抑郁,药物能够让他保持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然后通过精神分析去找他得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整个症状才能完全消失。
 
  三、父母与子女过分亲密或过分疏远;都可能导致精神问题的产生
 
  记者:感觉现在精神类疾病处在一个比较高发的时期,我们应该更多从疾病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
 
  霍大同:应该是多重原因,但根据精神分析的研究,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和母亲有很大关系。小时侯与母亲过分亲密或者疏远,都可能导致以后在精神方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母亲这个角色很重要,尤其是在宝宝0到3岁时,女性首先应该满足“母亲”这一职能,其次才是一个工作者——当然,这需要我们在社会制度上做出一个安排,让女性能够更从容行使“母亲”的职能,而不是更焦虑。
 
  记者:现在很多国家面临生育下降的问题,这里面有没有你提到的“母亲焦虑”呢?
 
  霍大同:这可能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但女性压力过大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弗洛伊德曾观察到很多癔症的女病人,比如失明,但眼睛检查没问题;不能说话,但发声器官没问题;手不能动了,脚不能动了,但检查结果都没问题。这其实是精神上出了问题,这些妇女整天待在家里,很压抑。而这种病,二战后在西方变得很罕见,因为妇女走出了家门。当然,随着妇女走出家门,她们可能会遇到更多方面的压力,除了原来的家庭、子女,还有职场、人际、与男性地位是否平等之类的问题。所以你看,癔症少了,但抑郁、焦虑等或许更多了。
 
  记者:你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了精神问题的根源,似乎跟母亲有很大的关系?
 
  霍大同:人格与认知是从上一代到下一代的传承,子女在和父母的互动中,接受了父母的人格和认知,从而形成自己的。所以人类基本的精神疾病、精神问题与精神冲突,都应纳入到这种人格与认知结构的传递、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来理解。
 
  而从临床来看,精神疾病主要来自童年期主体欲望与父母欲望的冲突,童年期的问题是最根本性的问题。而这种亲子间的欲望冲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被压抑和回避的。因为“孝”的观念,人们不能谈论他们与父母关系中负面的一部分。精神分析家可以提供一个空间,让人自由讲述所有问题,直面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欲望冲突,通过“说破”的方式解决冲突,从而重建一个新的亲子关系。
 
  四、不结婚、不生孩子违背了生物学的自然趋势;但我们现在有能力说“不”
 
  记者:说到压力,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释放自己的压力?
 
  霍大同:释放压力有很多种方法,首先在工作之外,应该参与积极的活动来放松自己,比如体育、音乐等。另外,多跟家人、孩子互动,从工作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回归家庭,转换心情,也可以做到精神状态的平衡。如果自我调节不成,那就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
 
  记者:这几年,大家对“幸福感”这个词讨论得很多,人怎么才能获得幸福?
 
  霍大同: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可以从一些小的方面做些启发。从工作者的角度来说,你要找到你喜欢做的工作,这个很重要。再比如,你要根据你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欲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要受外界的压力。
 
  记者:比如年轻人的恐婚问题呢?其实很多人都面临着父母催婚的问题,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霍大同:人类从单细胞开始,生命就一直在传递。父母的这种愿望不过是生物学的一个趋势,不结婚、不要孩子,实际上违背了这个自然趋势。但你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人类现在有能力做选择,可以不完全遵循自然的法则。这个选择权当然在你,要么遵循这个生物学法则,结婚生子,要么不遵循,选择一个独立的生活方式。如果做出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发生冲突,就要在沟通方面下功夫,坦白说出自己的想法,耐心解释,让父母理解你。
 
  五、为什么当前社会对心理治疗接受度不高?
 
  记者:提到心理治疗,感觉目前社会接受度不是很高,好像只有严重的神经病才需要接受治疗?
 
  霍大同:其实我们国家在心理学方面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最近这40年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汶川地震后,中国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有很大的发展,但相对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我希望以后人们能够像得了感冒去医院一样,遇到什么心理问题也去看一个心理医生
 
  记者:还有一方面,是不是现在心理咨询比较稀缺和昂贵?
 
  霍大同: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希望未来心理健康的治疗、看心理医生的费用也能够纳入医保。
 
  记者:会不会还有一个原因,心理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让人觉得有些玄?
 
  霍大同:确实,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我们现在对身体世界的研究都还有很大的空间,精神世界比身体世界就更为复杂了。目前在心理治疗方面,最大的两个派别是精神分析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是对人们无意识的一种唤醒,与一般的心理咨询相比,精神分析解决的问题更复杂,治疗时间也更久,至少3个月,长则三五年,其中我做过时间最长的分析有9年,每周3次。
 
  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希望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整合。这也是我的目标,在培养更多的精神分析家之外,建立一个精神分析的中国学派,创造出适合解释中国问题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记者:马天帅、赵瑜 | 来源:成都商报 )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