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很多人发出感慨,怎么睡都睡不够,太耽误工作和学习了。于是网上开始流传起一种“达·芬奇睡眠法”。据传,达·芬奇每工作4小时就去睡15—2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需睡2小时左右,能余下大把时间从事创作,并保持充沛的精力。这是真的吗,这种睡眠方法真的靠谱吗? ---www.tspsy.com

达·芬奇睡眠法有科学依据吗?
一、什么是达·芬奇睡眠法?
有阵子流传了一句话,叫天才是不睡觉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家研究了那些了不起的人物的睡眠时间后发现的。古有达·芬奇、今有乔布斯和卡尔拉格斐等等。
其实呢,他们并不是不睡觉,只是睡法不一样。
睡觉,其实也是分流派的。比如我们普通人每天只睡一觉,一觉睡7、8个小时的睡法叫做单相睡眠。如果一直是晚上睡一觉+白天睡个午觉的模式,那就算是双相睡眠。然后还有一种睡觉方式,是每天有2、3个小时的核心睡眠,然后一天再分3-6次睡20分钟的小憩,叫多相睡眠。那个著名的天才达·芬奇用的就是这种睡眠方式。它还有个名字叫Uberman睡眠计划。
二、达·芬奇睡眠法可行吗?
那么,这种睡眠方式对我们不是那么天才的普通人可行吗?有一个叫杰克逊(JacksonNexhip)的家伙刚好就是这么睡的。而他的朋友瑞安(RyanBergara)刚好又是Buzzfeed的记者。所以,瑞安就按照他朋友的这种睡眠法睡了一周,还在Buzzfeed上把他的整个实验过程写了下来。
杰克逊给自己安排的计划是这样的,晚上睡4.5小时,白天再分别睡两个20分钟。比较符合普通人晚上想睡得久一点的需求,然后总时长加起来也合适,大概就5个小时多一点的样子。
因为比较担心杰克逊的身体问题,他们还去咨询了一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睡眠专家阿龙博士(AlonAvidan)。阿龙博士听完了这个计划后直接警告说这不是个好主意,普通人需要更多的睡眠。但是杰克逊还是试了。
以下是他的实验日记
实验的前两天,日子过得特别难。尤其是第二天,他很难投入精力工作,或是完成一些日常的工作。
医生告诉他,短时间的这种缺觉情况会令反应变得迟缓,记忆力下降、认知产生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创意,并增加烦躁情绪。
到了第4天,他觉得像脑死亡了一样,无法做任何事。
到了第5天,事情变得有点儿……怪。
然后他真的没法专注做任何工作了,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老笑,停不下来。然后他还觉得自己挺好的。
到了第7天,他再也受不了了,然后决定好好地大睡一番,把错过的觉都补回来。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大多数人果然还是只适合7、8小时的睡眠啊。所以,那些不睡觉的传说还是留给那些天才们吧。传说中的美国xx大学凌晨四点半的景象,前途君觉得还是切莫效仿!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
三、达·芬奇睡眠法并不适合普通人
特殊时期或者短时间内用此方法或许可行,比如战争时期,人的确可以做到24小时、36小时,甚至48小时不眠不休,但那只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激反应,不能成为常态,不具备科学性和普遍性。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到了最后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都会大打折扣。
睡眠从浅到深就需要1—1.5小时,其中包含快速眼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循环更替,而达·芬奇睡眠法每次只睡15—20分钟,从时间来看,大脑根本无法保证进入深度睡眠。如果强行实施此睡眠法,只会使人持续处于睡眠不足状态,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使人体睡眠调节机制受到损伤。
当我们无法保证一次完整的6—8小时睡眠时,稍稍打个盹的确可以缓解疲劳,但是持续地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睡眠,并不能达到传说中的高效休息。而且,想用打盹代替睡眠从而增加工作时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这种睡眠方法会破坏人体的昼夜节律,剥夺人的正常睡眠需求。当人无法正常睡眠时,就会导致身心疲倦、情绪焦虑紧张、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正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这个方法或许人心理上可以接受,但却不代表生理上也能接受。喻小念指出,如果此方法真实存在,那也具有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这种方法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误导。而且,目前的研究和实践,都没有发现能将此方法推广到普通人的证据,普通人更没有以健康为代价,做这种无谓尝试的必要。
四、普通人还需遵循规律睡足觉
睡眠是人体生理现象之一,人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节律,听从脑内生物钟的指令,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睡出健康生活。最理想的状态是:不透支,睡足觉。喻小念再三强调,被动打破睡眠节律的习惯会对精神、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即使现在没有感到身体不适,也会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养成规律、充足睡眠的习惯。
如何才能提高睡眠质量?首先对阻碍我们睡眠的头号绊脚石——手机的浏览时间进行限制,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来替代刷手机。其次,在白天锻炼。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健康,还会减少压力感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睡前3小时不要锻炼,因为肾上腺素会让你保持清醒状态。睡前可以做些和缓的伸展运动,让身心慢慢平静下来,有助于更快地入睡。最后,要把电脑等电子设备搬出卧室。
(编辑:tspsy-张茵 | 来源: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