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关于自杀的心理分析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17-10-16 17:07   浏览次  
  心理导读: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分类有不同的看法。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自杀的心理分析

心理咨询师:自杀的心理分析
 
  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因其对自杀原因的解释和分类信受学者的重视。涂尔干认为,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对正在解体的社会的反应。由于社会的动乱和衰退造成了社会、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对个体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因而就削弱了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导致自杀率明显增高。
 
  一、自杀的主要类型
 
  1、利他型
 
  利他性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某种目标而自杀。常常是为了负责任,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汨罗江,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孟姜女哭长城,殉夫自杀;疾病缠身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或社会而自杀等。这类自杀者的共同心理是死是有价值的,是唯一的选择。涂尔干认为在原始社会和军队里这类自杀较多。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少。
 
  2、自我型
 
  自我性自杀与利他性自杀正好相反。指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孤独而自杀。如离婚者、无子女者。涂尔干认为这类自杀在家庭气氛浓厚的社会发生机会较低。
 
  3、失调型
 
  失调性自杀指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例如,失去工作、失去学习能力、失去(没有)自理能力、亲人死亡、失恋等,令人访惶不知所措而难以控制而自杀。
 
  4、宿命型
 
  宿命性自杀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而自杀。如监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为主而献身。
 
  5、传染型
 
  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自杀的传染性是一个受重视的现象。不少研究都介绍过因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而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日本曾出现一位走红女演星跳楼自杀事件,此后的几个月中,连续不断出现采用类似方式而自杀的事件,其中女学生居多;筑波大学发生过一男性教师从理工大楼7层跳楼自杀,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后以同样的方式自杀3人。
 
  研究表明,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对1973年~1979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确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越多媒体报道,内容越详尽,则引致自杀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杀率上升约13%,男性上升5%.
 
  学者们认为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有以下特征: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而引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
 
  为减低自杀的传染现象,学者们强调大众传播媒介注意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应尽量指出自杀者实际有很多其他可以选择的途径,自杀不是唯一出路,以便尽量减少那些有自杀意念的人认为自杀是一种正确处理困难的方法,自杀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
 
  二、国内的自杀研究
 
  1、自杀案例的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1991年到1999年期间南京地区报纸上刊登的自杀报道。大多数(90%)为短新闻,少数为占1/4~1/2版面的详细报道。
 
  2、一般资料分析
 
  (1) 性别:男性357人,占58.9%,女性249人为41.1%。
 
  (2) 年龄:0~14岁32人(5.3%),15~30岁272人(45.5%),31~60岁257人(41.8%),61岁以上老人45人(7.4%)。年龄最小5岁,为一学前班学生,因考试成绩欠佳,母逼迫服农药自杀。年龄最大97岁,因身体健康问题和缺乏经济支持轻生。
 
  (3) 婚姻:已婚330人(54.46%),未婚288人(37.62%),不详48人(7.92%)。
 
  3、自杀者地区分布
 
  南京市187人(30.9%),江苏省(南京市除外)123人(20%),广东省39人,四川省24人,北京市23人,河南省18人,湖北省和山东省各16人,重庆市13人,辽宁省12人,其余17个省、市、自治区均不足10人。省份不详者36人。
 
  4、自杀情况
 
  (1) 自杀方法:服毒160人(26.4%),其中服农药68人,催眠镇静药57人,毒鼠药10人,其他毒物25人;跳楼或高处跃下108人(11.8%),其中自2~4层楼跳下23人,5~7层21人,8~10层6人,12层以上12人,层次不详和自高处坠下46人;自缢72人(11.9%);投水57人(9.7%);自伤和割血管69人(11.4%);其他方法包括自焚22人,煤气中毒16人,吞服异物15人,引爆8人,撞行驶车辆7人,绝食4人,卧轨3人,撞墙3人,帮助自杀2人;自杀方法不明者60人(9.9%)。
 
  (2) 自杀地点:自杀地点与自杀方法有关,投水、跳楼、卧轨、撞车等多在室外,服毒、煤气中毒等多在室内。
 
  (3) 自杀时间:自杀发生于夜间者86人,其中上半夜56人,下半夜30人;发生于白天者180人,其中上午44人,下午71人,未注明上下午者65人;自杀时间不详者340(56%),占半数以上。
 
  (4) 自杀结果:自杀死亡310人(51.15%),自杀未遂296人(48.85%)。自杀未成功者中,经抢救恢复77人(12.7%),被救起或阻止121人(19.97%),残疾57人(9.4%),浅表伤26人(4.2%),自杀后呼救5人(0.82%),取出异物10人(1.7%)。
 
  (5) 自杀遗书:606例自杀者中57人留有遗书,占9%,内容包括对生活厌倦,欲讨回自己清白,痛不欲生,认罪,被骗无颜见人,走投无路,声讨考试制度,以此规劝亲人从善,抗议和声讨,殉情等。
 
  5、自杀原因
 
  (1)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反映个人的脆弱因素(即易于发生自杀的个人素质)。本组606人中,230人(占38%)冲动性较强,报道中描述为“一气之下”,“一时冲动”,“一念之差”,“一时想不开”,“越想越气”,“不冷静”,“总觉得顺不过气来”,“一怒之下”,“事后总感到不痛快”等。
 
  (2) 应激因素:应激因素包括甚广,此处主要指心理社会应激 恋爱、婚姻和家庭因素。
 
  恋爱:指恋人之间冲突或恋爱过程受挫。恋人双方争吵后一方自杀者13人,其中女性9人,男性4人;失恋后一方自杀者30人,其中女性20人,男性10人;恋爱受阻(主要是家长不同意,横加干预)自杀者12人,其中3人离家出走在外地自杀;被抛弃后自杀3人———共计58人因恋爱问题自杀,占9.5%。
 
  婚姻:指与结婚有联系的或婚后夫妻间冲突。不堪结婚费用重负而自杀者3人均系男性;夫妻争吵后一方自杀42人,其中妻子自杀30人,丈夫自杀12人;婚姻生变(包括婚外恋)自杀7人;缺乏医学知识,新婚之夜不见红羞愧自杀1人;其他婚姻问题16人———自杀与婚姻有关者共计69人,占11.4%。
 
  家庭:指夫妻以外家庭成员间问题。亲代间争吵后一方自杀21人,其中母子争吵后儿子自杀6人,母自杀2人;父子争吵后儿子自杀5人;母女争吵后女儿自杀5人,母自杀1人;姐弟争吵后姐自杀1人,弟自杀1人。家庭暴力自杀7人,其中妻子自杀6人,丈夫受妻子虐待自杀1人。妇女再婚受子女阻拦而自杀者1人,家庭矛盾自杀3人,家境困难自杀3人,等等———因家庭问题而自杀者共计41人,占6.8%。恋爱,婚姻和家庭三方面应激导致自杀者共计168人,占27.7%
 
  学习问题:与学习有关的自杀22人,占3.6%。其中不堪学习压力自杀16人;高考落榜自杀2人;被老师训斥后,学生自杀3人,家长(父)自杀1人。后者指一学生之父,因孩子学习成绩不良被老师批评后感到无颜见人而自杀
 
  强烈精神应激:被强奸自杀17人(其中1人为男学生被引诱失身),经济损失自杀16人,亲人死亡自杀6人,被偷窃自杀4人,犯罪后被通缉畏罪自杀24人,重病缠身而自杀24人,被逼自杀5人,父母离异或经常争吵致子女自杀6人,不耐孤独自杀3人,逃避受辱自杀4人,因生了女孩受歧视产妇自杀1人、公公自杀1人,被诬盗窃后表明清白而自杀3人,被毒打后自杀2人———共计116人,占19% 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共计35人,占5.8%,其中抑郁症12人,老年性痴呆1人,精神分裂症未分型15人,异装癖2人,易性癖2人,旅行性精神病2人,性窒息1人
 
  文化因素练:气功走火入魔自杀死亡7人,轻信迷信(包括算命)而轻生9人,共计16人,占2.6% 杀人-自杀和协同自杀杀人-自杀:指杀人后自杀,共43人。其中杀人后畏罪自杀38起,抑郁症所致扩大性自杀5起。暴力被害者多为情人或妻子,也有妻子杀死丈夫而后自杀者(3起)。协同性自杀:指恋人、夫妻、亲代双方或多方一道自杀。协同性自杀共27起,涉及67人自杀死亡。恋爱不自由致5对情侣一道自杀;家境困难者1起,5人自杀;吸毒夫妻2对,同性恋1对,股民夫妻1对同时自杀;规劝丈夫戒赌无效妻子与两个女儿一道自杀;房地产亏损父母及儿子3人一起自杀;家庭纠纷,父母及儿子3人同归于尽;母子3人自尽,父上吊死亡;为争取土葬,6位老人先后自杀;受迷信驱使3对妇女自杀;奸情贩露,奸夫与荡妇一起自尽;父母之一与子女之一同时自杀6对,其中母女3起,父女1起,母子2起;其他2起共5人自杀 其他原因迷恋歌星、影星自杀6人;网络自杀2人;丈夫赌博不听规劝妻子自杀14人;求职困难或工作适应不良自杀5人,人际关系不良自杀2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杀3人,政治原因自杀9人(其中含冤自杀7人),其他原因自杀12人———共计53人,占8.7% 自杀原因不明报道中未提及自杀原因,共计126人,占20.6%。 (注:扩大性自杀5人与抑郁症重叠,故总人数为611人。)
 
  6、讨论:新闻媒体登载自杀的特点 由报纸收集的自杀案例显然与流行学研究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但从中也可观察到一些端倪。
 
  (1) 报纸登载的自杀有以下特点 作为消息见报求快,自杀案例的材料不全 报纸倾向报道情节复杂的自杀案例,故亲人间(恋人、夫妻、亲代)争吵后自杀者多,畏罪自杀者多,杀人-自杀和协同自杀多 自杀原因分析上较多注意应激因素,对当事人心理素质报道较少 缺乏追踪报道。
 
  (2) 606例自杀的原因:恋爱、婚姻和家庭因素占25%强,强烈的精神应激约为20%,杀人-自杀和协同自杀一项涉及110人自杀,占18%~15%,其他自杀占8.7%,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心理因素或心理社会因素。这些表明,在一般人群中自杀的发生上,心理因素发挥重要作用。
 
  (3)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占全部案例的5.8%,低于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案例中所占的比率(10%),更低于精神病学文献报道的百分率(30%~50%)。
 
  (4) 服毒,跳楼,自缢和投水,是四种常见的自杀方式,与一般有关报道并无二致。服毒占第一位,故应加强毒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催眠镇静药、毒鼠药)的管理和其他有关措施的启动。值得指出,本组无1例枪击自杀者。
 
  (5) 从报纸登载自杀资料这一侧面,也可看出妇女在较大的程度上具有自杀的脆弱性,在恋人双方、夫妻间、亲代间争吵后,妇女一方自杀者多。暴力受害者自杀和劝戒赌无效自杀几乎均为妇女,追星族自杀(迷恋歌星、影星)和迷信自杀亦多为妇女。
 
  (6) 在解决随手可得的自杀工具或毒药问题的同时,对具有冲动性的当事人,也应通过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本组有不少人是在“一念之差”下自杀的。另外,自杀者中年轻人(15~30岁)几乎占半数。
 
  7、自杀案例介绍
 
  例1 一封夺命的无罪判决书
 
  35年前,一个学石油炼制的青年到兰州为祖国的石油工业效力,不期3年后以“收听敌台犯反革命罪”判刑入狱。再过3年刑满释放回到故乡,可父母在此前已相继去世,无依无靠的他只有以拣破烂为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企盼着早日平反昭雪,可一直等了20年。1996年1月他家里来了两个人,递给他一份改判他无罪的判决书。令他惊异的是判决书竟在17年前就已作出。他不明白,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告诉他。7天后他怀揣着那份判决书悬梁自尽。自杀前他那种凄凉难诉的表情至今令村干部难忘。他曾双手捧着那份判决书说:“我这样大年纪了,老婆离去,儿子又不能接班,谁来养活弱智儿子?30年了,太晚了!”自杀前,他打算先用一根绳子勒死弱智儿子,但没有成功。当孩子睁开双眼,发现父亲已上吊自杀。
 
  例2 逼供后少女含冤自杀
 
  1997年5月31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狮子坪乡17岁少女李某被派出所所长带去问话,硬逼她承认与李某某有关系,要罚款5千元,并威胁要把她铐在乡政府院内示众。李在学校是好学生,学习努力,踏实认真,尊敬师长,与人为善,举止文静。从派出所回家后,李服农药自杀。导致李死亡的原因是派出所所长的逼迫。由于李的容貌姣好,派出所所长窥伺已久,经常对李进行纠缠,平时不断到李家门口转悠,用下流话挑逗,有几次甚至半夜以查户口为名敲李的门,致使李不得不找一个姑娘作伴。服药后未死前李告诉姐姐:“我冤枉,我被他逼得没办法,我当时只想快点出来,便编造官坡乡庙台一位姓李的表哥和我相好的谎言,可我后来越想越不对,我一个姑娘家口供在他手里,我以后怎么见人,不如死了算了。我如果死了,爸妈就靠你照顾了。”
 
  例3 无端猜疑,杀夫后自杀
 
  陈某和潘某是自幼相识而结合的一对,男大女4岁。婚后次年女儿出世,夫妻感情更加美好。1985年陈因宫外孕做了手术,潘鞍前马后几乎一步不离地守了半个月。1991年11月以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潘某开始注意穿着打扮,陈则起了疑心,怀疑丈夫有外遇,常常跟踪丈夫。特别是发现丈夫对自己和女儿不如以前好,更加坚信丈夫有外遇,从此双方感情日趋冷淡。2000年1月,陈在帮丈夫洗衣服翻口袋时,发现口袋里有一个报纸鞋样不是自己的尺寸,断定是外边女人的。为此与丈夫大吵一次,又骂又闹直到次日凌晨3时。丈夫劳累已入睡,陈躺在床上越想越气,便起杀意。陈乘出租车先将女儿送回外婆家,继又返回,抡起铁锤朝熟睡中丈夫的头部狠砸。丈夫死后,陈用刀片割腕和颈,并在墙上写下血书“生不能与他在一起,死也要与他同床,不能让别人来分开”,写完遗书后又吞下安定片等死。后经抢救脱险,却被判死刑。
 
  例4 善良的自杀
 
  52岁的宋光琼于1964年毕业于云南省卫校,先到滇西洱源县搞防疫工作,1966年调到云南省人民医院,先后担任护士、护师、护士长和主管护师等职务。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责任感强。30年来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1994年11月2日在为一女病人配制药液时,由于身体状态不佳(平时患有高血压和脑血栓,一直抱病工作),将50%的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错配成2%的利多卡因40毫升,致使病人用药后成为植物人。事发后第二天领导找她谈话,要她写检查等候处理。1995年1月10日某报刊登了《警钟:救死扶伤,岂容儿戏》后,宋感到无脸见人,不敢出门。同时又获悉某权威日报亦将以《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健壮农妇变成植物人》作出报道,而且“焦点访谈”节目也将赴滇报道此事件,遂于1995年1月14日在金殿服3瓶安眠药死亡。
 
  例5 被强奸后自杀
 
  被强奸的妇女如果得不到同情,有的就会愤而自杀。1991年1月,年仅15岁的小学学前班老师刘某被村霸韩某强奸,后又多次被韩强暴。1994年4月韩伏法,受害人仍没有扬眉吐气,污言、浊语和刁难接踵而至,她陷入凄风苦雨之中。先是被学校辞退,一位家长对她说:“你可以回家,这里的孩子不能让你这样的人教。”找工作艰难,没有单位愿意聘用她,她只好到离家20多华里一个村办厂打工。17岁的姑娘也不敢穿件新衣服。平时说话低声下气,行走不敢抬头,处处小心翼翼,但还是遭一些人的指指戳戳。她的姐姐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刘多次自杀但未遂。
 
  例6 利他性自杀
 
  2000年8月2日上午,重庆市梁平县七桥镇街上居民王某某死亡。遗书中写着“我的死是自杀,我知道公安局的同志会不相信这是事实。所以我得留下这些文字,证明妻子和另一个好男人汪某是清白的,鼠药是我请侄儿王涛在陈某某那里买的(我当时谎称家里鼠太多)”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王是工科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来到广西北部湾,遇到同乡张某某,张帮助王找到工作,两个年轻人相爱了。同年9月5日为了庆祝结婚100天,决定早起到北海边看日出,不期涨潮,他拉着她岸边猛跑,最后奋力将她按倒在靠近岸边的沙地上,自己则被大浪高高地抛在石堤上,跌断了脊椎骨。他为了不拖累妻子并促使她与初恋恋人(此人已等她10年未娶)结合而服毒。
 
  例7 妇女受虐待导致自杀
 
  南京妇女侯某与丈夫杨某均系再婚,婚后关系一直不睦,杨常常为小事大发脾气并对侯大打出手,住在附近的邻居有时听到侯被打呼喊“救命”的声音。尤为甚者,杨不仅在家里打妻子,还冲到侯的单位施暴。一次侯被打后回了娘家,杨去寻找妻子时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对其岳父母高声谩骂,后还动手打了岳母。一天,侯某因家中停水未做晚饭,丈夫杨某下班回家见此即大发雷霆,对妻子又打又骂,侯欲回娘家,又招来一顿痛殴,侯悲痛之余便服下敌敌畏自杀,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时医生发现侯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均系生前遭殴打所致。事件发生后,侯的家人非常悲痛,而杨却在妻子自杀后溜之大吉。
 
  例8 为玩游戏机而自杀
 
  16岁的阿某系广东顺德市杏坛镇某中学初三学生。小学六年级开始玩上电子游戏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达到痴迷的程度,且“机术”极精,在同学中被称为“机王”。阿某父母由于忙于生计,缺乏时间管教孩子。阿某平时觉得父母偏心,疼爱弟弟,对奶奶和父亲的责骂也一直心存不满。事发前几天,阿某向一同学租借了一台游戏机,事发当晚,阿某发现游戏机的机身不见了,去问妈妈,妈妈说,爸爸明天会把机身还他。晚上约10点半左右,阿某竟然在客厅自缢身亡。
 
  例9 卖妻求官,妻含辱自尽
 
  闻某于1990年招工进厂,担任一名炉前工。为了当官,他不惜给某局长家无偿干重活而赢得领导信赖,不久调任厂保卫。后来挑拨离间厂长与局长关系而调到厂办做秘书。他为了做更大的官,冥思苦想如何凭借局长的力量向上爬。从此,他经常带着新婚妻子到局长家玩,要局长认妻子做干女儿,并提供机会让妻子和局长鬼混。不久,他果然被调到局机关工作。这仍然不能满足他的升官欲求,他以妻作赌,不择手段。一天妻子和局长鬼混时,他闯入室内拍了二人裸体照,并以此要挟局长。后来他由宣传股长改任人事股长,最后任副局长。事情到此并未结束,他又逼妻子勾引县委书记的儿子,以便继续向上爬,妻子不从,他便拿裸体照威胁,妻子看透了丈夫无耻、阴险和毒辣的本质,服大量安眠药含辱自尽。
 
  例10 思想认识跟不上形势而自杀
 
  解某,大学老师,男,53岁,是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工作认真,家庭责任感极强,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学术思想上坚持自己观点的人。1992年10月13日凌晨6时许,有早起者经过北京大学“教四楼”发现一人横倒在地,全身是血,脑浆外溢,所穿衣服上还有白灰,显然是坠楼致死。据了解,没有发现与解有强烈利害冲突的人,而且他的家庭关系也很融洽,他没有理由去寻死。解平时爱认“死理”,生性质朴,甚至近乎于木讷,为人顾全大局。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所学并形成定势的思想具有那一时代的鲜明特征。他相信计划经济体制,对私有化反感。他的遗言是“共产主义必定胜利”,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能适应。
 
  例11 母子自杀(孩子是被动的)
 
  上海市13岁男孩彭某,于1999年9月25日下午被世博会保安带进消防办公室,原因是管理车辆的师傅发现他从职工车棚里推出一辆自行车。经询问小孩承认是偷的,而且过去曾偷过三辆。父亲到场后协商私了,交给酒店1000元将孩子带回。回家后孩子含泪告诉父母没有偷车,当时承认偷车是害怕回不了家。其母是虹桥中学教师,个性要强,追求完美,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事态发生后对其母是沉重的打击,希望破灭。9月26日下午4时,孩子正在兴高采烈地踢球,母亲将他唤回家,母子二人一起服下安眠药,然后打开煤气。母亲留了一纸遗书给孩子的父亲:“父母的钱早点还。为了少个社会败类,你耳根清净,我们先走了。”
 
  例12 传统观念致新娘于死地
 
  谭某怀着喜悦和幸福的心情与相识一年的王某成婚。新婚之夜发生性关系后拉亮电灯,谭惊呆了,洁白的毛巾上没有一丝血迹。第二夜仍然没有自己是处女的证明。 1994年10月3日一清早,根据盐城当地风俗要去谭家“回门”。半路上谭告诉丈夫“我肚子痛,可能是例假来了,你前边先走,我回家处理一下”。王提出陪她一起走,谭坚持要丈夫先走。王骑车到岳父家中,久等不见妻子到来,心里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他立刻赶回家,室中弥漫着农药气味,妻子已死亡。事后了解,王的父母反映,新婚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儿子精神不愉快,媳妇眼角红肿,似曾哭泣过。谭死后发现两封遗书,一封给父母,一封给丈夫,均表示自己是清白的。
 
  例13 同性恋引出的惨案
 
  1999年7月19日,浙江省温岭市太平镇的一处居民小区,由6楼坠下一年轻女性(沈某,24岁),同时6楼有一年轻妇女(金,30岁左右)瘫在那里,脸色苍白,呆若木鸡。原来二人是同性恋,金是真性同性恋,沈是权宜的。沈情场失意后在娱乐厅里被金瞄上,一个是婚姻受挫,一个是家庭破裂,两人一拍即合。为了生活起居方便,沈和金两人合伙购买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居住在一起。事情变化发生在沈有了男友并与其发生关系后,沈的男友曾为她拍了裸体照,寄给沈处,不期被金收到并拆开看了,金醋意大发,两次伪造恶人敲诈函用裸体照片威胁沈付款赎回,沈在死前丢了一句“我只有一死了之”。 金的恶作剧(犯罪行为)逼死沈,自己也被判有期徒刑6年。
 
  例14 同性恋自杀
 
  袁某,23岁,南京人,女。自幼袁喜充当男儿。 1993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某机械公司当打字员,1996年认识程某,两人经常在一起。通常,袁到程家,程的丈夫即回避外出。一日程生病在家,袁带着水果去探望。程躺在床上,于是袁也上了床。从此,两人在一起时,程喊袁为老公,袁则称她为老婆。对于程,袁是百依百顺,在她身上花钱大手大脚。前后买了首饰、手机、中文电脑记事簿等高档用品。本人日常花费开销也大,每日花费300 元。为了维持如此高的消费,袁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现金12.6万元公款。1997年8月17日袁得知自己罪行已败露,写下遗书,同程一起服安眠药自杀。袁是真性同性恋者,程是两性恋者。
 
  例15 被粗暴对待的少女自杀
 
  吕某是上海市创建中学初一学生,13岁,是学校乐队黑管手,同队小号手胡某是低一级的学生,两人经常在一起活动,从此相识。在胡某生日前夕,吕给胡写了封信,祝胡生日愉快,鼓励胡考试成功。这封极其平常的信件,不期被班主任何老师拿到手(是由胡的班主任王老师转交的),何老师于上午11时15分(正在上课)将吕叫到办公室,粗暴地进行训话。12时15分,同学们上楼去看她,见她双手撑在课桌上,似乎站不住了,后来她下来吃饭,吃了一口就没再吃。下午上自习她又哭起来,问她不又肯说。当日下午5时过后,吕母回家,门被反锁打不开,请门警来打开气窗便闻到煤气味,撞开门,吕已煤气中毒自杀死亡。
 
  例16 迫于父母压力的青年人自杀
 
  北京《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收到一封自杀青年的遗书:“主持人:由于父母的包办婚姻及望子成龙的心情太强烈,使我深受其害。我有我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可现实生活竟是如此的残酷和无情,我真没有想到一个90年代的青年要冲破包办婚姻的阴影竟是如此的艰难,生活对于我来说,已失去了所有的意义既然我不能堂堂正正地活着,那就不如让生命就此结束。在我生命即将结束的这个时候,我有一个请求,希望通过贵报向社会呼吁,希望全国的家长们,都能理解和尊重下一辈人的感情、理想和追求,使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不希望别人再来重演我这个悲剧,让我成为中国包办婚姻望子成龙的最后一个牺牲品吧,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所有的青年。” 一个退伍兵
 
  例17 患抑郁症坠楼自杀
 
  1993年3月9日,在周围人没有任何预感的情况下,方宏坠楼自杀令人痛惜不解。方宏于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爱好散文随笔,1991年1月出任大众公司总经理,由于成绩显著得到领导信任和群众的爱戴。事业上的成功伴随而来的是事业上的压力。另外,他为“振兴中国足球基金会”筹资1000万元尚有1/4未到位,深感肩上的重荷和艰难。他为官清廉,不徇私情,严格要求自己,压在心头的理性包袱愈发沉重。夫人是上海市某医院眼科主任,是方宏的贤内助,不期此时患了癌症。诸多压力和困扰,他本来即已超负荷运作,抑郁症悄悄袭来,夺走了他的生命。德方副总经理说:“理解方宏的痛苦,是理解所有抑郁症患者的痛苦。”
 
  例18 遭强暴花季少女集体自杀
 
  2001年3月5日凌晨1时许,广东省化州市4名初三女学生集体吞服了总数为500片的安眠药。原因是她们当中的两名在一年前曾遭歹徒强暴,担心在中考体检时被查出不是处女,另两名则甘愿陪死。遭强暴的两个少女与另一同学三人在途中遇到七八个歹徒,被劫持到离城很远的沙滩上,有两个同学被强暴,一个同学因来月经而幸免于难。事后三个女中学生不敢声张,不敢报警,不敢告诉父母,担心受到别人的耻笑。同时,她们的成绩开始下降,老师同学都说“没救了”。不久,学校传出要中考体检的消息。遭强暴的两个同学害怕体检查出自己不是处女,找知道内情的另外两个女同学商量如何处理,这两个女同学也因成绩差,怕考不上高中,决定干脆陪着遭强暴的两名女生一起死。
 
  例19 为情所困反复自杀
 
  李某,1994年考取某大学自费生,由于家庭贫困无力交纳近3000元学费,来南京投奔姑妈。开始在一小型装潢队学油漆工,后开小店。1995年底到一个大酒店的娱乐中心工作,因为调动事与经理争吵被辞退。1998年3月与同单位的一女同事同居,后因女方父母反对而中断。受此刺激后曾自杀三次,第一次服80片安眠药,第二次服安眠药和切腕同时进行,第三次用煤气,这三次均被人发现送医院救活。死了好多次没死掉,看到家人这么伤心,他认识到自己太不懂事了,便去学开汽车,因为学驾驶很累,每天回家倒头便睡,没有时间再去胡思乱想。第二次恋爱又不如意,女方提出苛刻的订婚条件,声称如果办不到即分手。于是,他第四次自杀,吃了110片安眠药,仍被医院救治过来。他慨叹道:“不如意的影子何时散去?”
 
  三、对于自杀,我能做什么?
 
  1、统计数据表明:
 
  70岁以上自杀率最高。
 
  而在15-29岁人群死亡原因中,
 
  排第二位死因就是自杀。
 
  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能做什么?
 
  试想,如果身边有人谈起自己要自杀。你会怎么做?
 
  “不要胡思乱想了,你就是想太多了”。
 
  “啊,开玩笑的吧?”
 
  “你怎么了?瞎想啥呢?”
 
  ……
 
  这样的回应其实并不利于自杀者排解心理危机。
 
  2、我们能够做的事情
 
  不要恐慌,不要急于下定论,要听。
 
  对于TA所倾诉的内容,不要评判,不要说对不对,更不要责备,因为你很难完全站在TA的立场上。
 
  此外,清理掉TA有可能触及的自杀工具,让TA远离自杀工具。
 
  如果TA不愿意说,那就陪着,不要离开让TA单独一个人。
 
  对于正在实施自我伤害行为的,要立即送医院,并督促其看专业医生,也可以拨打心理危机热线。
 
  对于自己来说,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建立起朋友圈。一般来说,跟社会链接越好,遇到困难时候的心理支持系统越好。
 
  对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学习和了解。
 
  在生活中建立让自己拥有幸福体验能力,比如培养爱好,而不是把快乐寄存在别人上,毕竟,先爱自己才能好好爱别人。
 
  运动,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会接纳自己。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情绪,面对一件不好的事情时,情绪当然会低落;遇到好事,心情自然喜悦。并不是只有快乐才是最好的情绪,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绪表达,学会接纳自己,才能接纳身边的人,才能变得乐观包容,积极向上。
 
  3、一条忙碌的热线
 
  1999年,自杀人数占我国总人口的十万分之23,
 
  2011年,这个比例为十万分之9.8。
 
  随着人口的增加,自杀比例有所下降,可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里面有政府举措的支持,也有相关医学知识科普的作用。当然,还不得不提这样一条24小时热线。
 
  2002年,隶属于北京市回龙观医院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预防干预中心开通了一条24小时热线,接听有关心理危机方面的求助。后来这条热线被命名为“北京市心理求助热线”。至今,这条热线接听了25万人次的来电,其中高危来电达9000例,来电求助的前三位主要问题分别是:精神心理问题,与家人关系问题及与朋友同事同学关系问题,来电者男女比例相近,中青年来电占多数。
 
  这条忙碌的热线全年24小时无休,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求助,白天开通7条线,晚上4条线,依然有些忙不过来。目前来说,其实这条热线的来电者不仅仅是心理危机,遇到生活中出现的任何状况,都可以打这个热线,预防走向心理危机。
 
  打这个热线信息会泄漏吗?
 
  小编与热线负责人确认过了,对于可以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在将来用于研究的时候,会从电话录音中抹去和删除,这点大家放心。
 
  这个热线是:800-810-1117 或 010-82951332
 
  4、主要城市心理危机咨询热线:
 
  北京热线:010-82951332南京热线:025-83712977
 
  武汉热线:027-85844666成都热线:028-87577510
 
  深圳热线:0755-25629459杭州热线:0571-85029595
 
  广州热线:020-81899120重庆热线:023-65372255
 
  (文/沐沐 | 来源/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