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真我究竟是什么?

责任编辑:tspsy-沙朵  发布于2017-09-12 22:25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隐藏的真实的或真诚的自我的想法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普通民间信仰,而且,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真实的自我是非常一致的方式,甚至在跨文化的背景之中--从《权利的游戏》中的维斯洛特大陆到西藏--都是如此。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真我存在吗?

心理咨询师:真我存在吗?
 
  没有真我这个概念,但是,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心理概念。
 
  你到底是谁?在伪装的面具之下是否有一个“真正的你”?根据三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隐藏的真实的或真诚的自我的想法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普通民间信仰,而且,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真实的自我是非常一致的方式,甚至在跨文化的背景之中——从《权利的游戏》中的维斯洛特大陆到西藏——都是如此。
 
  这使得真正自我的概念很有用,因为它有助于解释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许多判断。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事实上真正的自我是不存在的。耶鲁大学的Nina Strohminger及其同事说,“认为存在真实的自我部分,以及这些部分可以保持无限期的隐形下去的独特看法,是和迷信接壤的。”
 
  心理学家有一种方法来研究人们对真实自我的看法,即,要求他们考虑一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记忆,或自己的喜好,或他们的道德,或者他们个性的改变,随后问他们,他的真实自我有哪些部分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令人难以置信:人们都认为,如果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改变,真正的自我就会改变。换句话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相信,真正的自我就是道德的自我。这也体现在我们不情愿地考虑服用那些可能会改变我们道德判断的假想药物之中(这比我们不情愿服用能改变我们性格的药物更为重要)。
 
  Strohminger和她的同事解释说,与此相关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似乎偏好于认为,本质上,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真实自我是好的。当一个坏人变好时,我们看到,这是他们真正自我的展现。相反,如果一个好人变坏了,这是因为环境的合谋限制或破坏了他们真正的自我。
 
  同样,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当我们谈到真正的自我时,我们通常会比普通人更好,也就是说,我们看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真实自我是一样的、非常积极阳光。“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不一致(之处)是如此的显著”Strohminger和她的同事解释说,“在关于自我的文学作品中,最显著的影响是演员和观察者的不对称性,他们无法获得真实自我的属性。”
 
  真实自我是道德的、也是好的。这些关于真实自我的普遍假设在跨文化中是非常一致的:即使印度的印度教徒和西藏佛教徒都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方面对他们的身份认同特别重要,尽管后者否认有自我这样的东西存在。
 
  我们对真实自我的假设也有助于解释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判断。例如,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导致他们表现不好,我们对他们的判断就不那么苛刻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的真实自我被引入了歧途。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情绪让他们的行为令人钦佩,我们对他的称赞是不会减弱了,这大概这是因为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他们善良的真实自我在起作用。
 
  因此,真正的自我概念在理解人们的判断和行为方面是有用的。我们可以推测和调查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真实的自我:例如,也许我们已经进化到看见了人类真正的自我从根本上是好的地步,因为我们假设了别人最好的东西有助于培养社会关系。
 
  然而,Strohminger和她的同事怀疑是否存在真实的自我。他们指出,关于真实自我的观点是高度主观的,同时,被我们关于善恶的判断歪曲了。(例如,精神病患者认为道德不是认同的中心,因为道德对他们而言是不重要的)。我们关于真实自我的信念也似乎是“证据不敏感的”——关于真实自我的主张“可能完全违背所有可用的数据”。作者的结论是:“激进的主观性和不可证实性,这两个特征阻碍科学的真正自我的概念。”
 
  (译者:陈明 | 原作者:Christian Jarrett | 来源:搜狐)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