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虐待案例分析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5-11-14 08:32   浏览次  
  心理导读:儿童虐待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由于躯体、行为方面的虐待更显而易见,所以类似这样的“心理虐待”还没有得到家长以及社会的足够重视。然而研究表明儿童心理虐待的发生率为44.28%。心理虐待主要来源于对儿童有责任义务、关系密切的人,是持续、重复、不适当的行为,它大大损害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但这些行为不涉及对儿童身体和性的接触,心理虐待包括恐吓、忽视、贬损、干涉和纵容五种类型。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虐待案例

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虐待案例分析
 
  一、新闻事件:
 
  近日,一则“优秀教师”课上连爆粗口的新闻令家长心碎,令大众心寒。家长提供的录音显示,这位“优秀教师”上课过程中,至少出现29次类似“滚、弱智、他妈的、猪脑、傻货、缺心眼、你是弱智、他是老年痴呆……”对孩子的粗口谩骂,及疑似打耳光的行为。如此有违师德的“师暴”行为,会给儿童带来哪些负面影响?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呢?
 
  二、心理解读:
 
  1、么是“心理虐待”?
 
  儿童虐待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由于躯体、行为方面的虐待更显而易见,所以类似这样的“心理虐待”还没有得到家长以及社会的足够重视。然而研究表明儿童心理虐待的发生率为44.28%。心理虐待主要来源于对儿童有责任义务、关系密切的人,是持续、重复、不适当的行为,它大大损害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但这些行为不涉及对儿童身体和性的接触,心理虐待包括恐吓、忽视、贬损、干涉和纵容五种类型。
 
  2、“心理虐待”对儿童的影响?
 
  心理虐待会给儿童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国内研究表明,心理虐待对儿童及成人之后的行为、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消极影响非常明显。受到心理虐待的儿童容易自卑、学业成绩低、有暴力倾向、逃避现实、适应不良、网络成瘾、不能正确理解与解读成人的行为等,不仅如此,心理虐待还会导致儿童四种大脑发育的永久性损失:大脑边缘系统异常、左半球的发展受阻、左右半球之间缺乏整合、语言活动增加。不只童年,受虐儿童成年期更易产生抑郁、自闭、孤僻、交往能力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成人期生活的各个方面。
 
  3、“心理虐待”如何导致抑郁?
 
  对于众所周知的抑郁,已有研究表明,抑郁人群的消极自动思维出现地越频繁,抑郁的程度就越重,而童年早期的创伤经历和体验,为自动且反复出现的消极自我概念提供了基础。所以研究者假设,如果受虐儿童将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及批评内化,认同了大人的言语,相信“我就是弱智、我就是老年痴呆”,进而形成了深层的消极自动思维,就很容易导致抑郁情绪。2013年一项针对900名初中生的研究验证了这个假设。研究表明,受心理虐待程度越高的儿童,会出现更多的消极自动想法,其抑郁程度也越高。心理虐待对抑郁的所有影响中,直接作用占24.5%,心理虐待通过消极自动思维对抑郁的间接作用占25.8%,即心理虐待影响抑郁的过程中,消极自动思维发挥了51.2%的作用。
 
  4、“心理虐待”的阴影怎么破?
 
  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如何破除受虐儿童的心理阴影、弥补其受伤的心灵呢?以上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我们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虐待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儿童对消极自动思维的相信度,减弱心理虐待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而“接纳承诺疗法”中的“认知解离”技术就有这样的功效。“认知解离”指的是将自我从思维内容、记忆感觉、语言规则中分离,客观地注视思想活动如同观察外在事物,将想法看作是语言和文字本身,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义。比如在1分钟内大声快速重复“弱智”这两个字,最后只剩下一串声音和两个方块字,消融了儿童所认为的自己又笨又傻的形象,这样这两个字对儿童的影响就会小多了。认知解离的技术大多很有趣又很有效,比如,用小黄人或哆啦A梦的声音来说“我是弱智”;用欢快轻松的曲调唱出来,比如用《小苹果》的调调唱“我是一个小呀小弱智,小呀小呀小呀小弱智……”是不是很有喜感?
 
  虽然儿童受了心理虐待后可以用心理学的方法补救,但预防优于治疗,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何减少这类现象的发生、给孩子提供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参考文献:
 
  [1] Mandavia A, Masuda A, Moore M,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a cognitive defusion technique to negative body image thoughts: A preliminary analogue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 2015, 4(2): 86-95.
 
  [2] 张文心, 刘文. 心理虐待对儿童发展影响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 2014 (1): 19-22.
 
  [3] 宋锐, 刘爱书. 儿童心理虐待与抑郁: 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13, 36(004): 855-859.
 
  (文/曹静,祝卓宏 |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