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疗愈心灵创伤的方法

责任编辑:tspsy-莎朵  发布于2015-07-21 16:02   浏览次  
  心理导读:仪式活动通常代表着结束,这是一种自我许诺的方式,即使我们主观上能够意识到创伤事件的发生,但在心理上可能还不能接受,这是必然的。我们必须给自己悲伤的时间,这段时间主要需要完成的是情绪的宣泄,但同时也需要自己给这段时间做一个限定, 时间到了,就选择一个结束的仪式,并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要重新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疗愈心灵创伤的方法

心理咨询师:疗愈心灵创伤的方法
 
  一、新闻事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的8.0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七年后的今天,大河报记者联系上曾用镜头记录过的家庭,拍下他们与七年前照片的合影,回忆从未抹去,然而生活还在继续。面对各种突发的大大小小的创伤事件,是不是只有悲痛这一种方式呢?我们又该如何坦然应对、抚平创伤呢?
 
  二、案例分析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Tedeschi等人就对个体能从创伤等负性生活事件中获得成长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并提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一词,将其界定为在与具有创伤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和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积极变化,主要包括自我觉知的改变、人际体验的改变和生命价值观的改变等。研究发现,创伤后成长广泛存在于不同创伤后的个体身上,当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创伤者通常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因创伤程度而定,下面以地震中亲人失去生命等重大灾难性事件为例:
 
  (1)回避期:大概是开始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内。在这个阶段内,大多数的人深陷痛苦,会不愿意与其他人沟通,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总觉得像是做梦一样,不真实;
 
  (2)哀伤期:大概持续是在第二年到第三年之间,在这个阶段内,大多数的人已经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但是终日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睹物思人,沉迷在对亲人的思念中;
 
  (3)重生期:大概持续是在第三年之后,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的人开始逐渐走出阴影,开始接受新生事物,开始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和生活结构,生命开始重新焕发光彩。
 
  日本心理学家Karanci和Erkam等人的研究发现,应对策略与创伤后成长的发展存在相关。应对策略是个体经历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从对个体健康产生的影响来看,可分为积极应对策略和消极应对策略:
 
  (1)消极的应对策略,如情绪为中心策略和回避策略。前者包括言语宣泄(如喊叫、哭泣、幽默、讽刺)、自杀意念、重复保护家人的强迫性行为等;后者包括否认死亡已经发生,避免任何能触发回忆死亡的场景、事物、气味等。研究表明,消极的应对策略短期内会帮助当事人逃避问题、缓解负性情绪,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且可能会导致持久的负性心理反应。
 
  (2)积极的应对策略,比如有的创伤者会依靠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积极态度来应对,他们认为死亡并非为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这是从积极方面重新看待创伤事件而重建自己的信念和生活目标。此外,接受治疗、参加支持性团体、解决问题、参与感兴趣的活动、面对现实等都是积极的应对策略。
 
  特别地,一个可以普遍使用的心理方法为采用“仪式活动”。仪式活动通常代表着结束,这是一种自我许诺的方式,即使我们主观上能够意识到创伤事件的发生,但在心理上可能还不能接受,这是必然的。首先,我们必须给自己悲伤的时间,这段时间主要需要完成的是情绪的宣泄,但同时也需要自己给这段时间做一个限定,可以是一个星期、三个月或者半年,时间到了,就选择一个结束的仪式,并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要重新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仪式”的具体选择有很多,比如空椅子技术,对于逝者,创伤者通常会有一些来不及说的话,这些话不管是自责、思念,还是生气,都需要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此时就可以选择一个空房间,想象逝者就坐在对面,把这段时间想说但没说的话都说出来。此外,写信、写作、追悼、回忆录等也是可以尝试的方式。
 
  参考文献
 
  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1996).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9(3), 455-471.
 
  Karanci, A. N., & Erkam, A. (2007). Variables related to stress-related growth among Turkish breast cancer patients. Stress and Health, 23(5), 315–322.
 
  (文/王分分,祝卓宏 | 来源/中国科普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