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的态度(三)

责任编辑:tspsy-思思  发布于2015-03-21 16:06   浏览次  
  心理导读:开始精神分析前,你需要学会真诚地面对所有心理内容,无论这些内容是多么可怕、丑陋,同时,你要悬置所有的道德和价值判断,通过这样的“中立”态度和均匀悬浮注意,你可以达到对所有心理内容的真诚地接纳。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的态度(三)

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的态度(三)
 
  41
 
  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产生的时代背景因素是:宗教异常地腐败和保守,以至失去了民众的信仰;科学不够发达无法提供人民所需要的心灵护佑。
 
  心理治疗提供了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一个人走出母子关系的那种强烈的依赖性的过渡性空间。
 
  这种关系过去是由父亲,族人中的智者如长老或祭师,宗教神职人员,巫医等人提供的。
 
  现在,由于城市的兴起,族群的流散乱,宗教的腐败,上述角色要么消失,要么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可是对这样一个心灵引领者-疗愈者的欲望原型会仍然存在。
 
  这些欲望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形成了心理治疗这个行业。
 
  感谢这个时代的空虚,感谢人民群众的投射。
 
  42
 
  你是因为无能才来做这个行业的。
 
  比如说你没有能力赚大钱,没有能力到更好的院系,更好的科室。
 
  这是你的一个自恋创伤。
 
  你会想要修补这个伤口。比如说你开始想通过心理咨询赚大钱,向世界证明你是多么有价值。
 
  别忘了,你当初被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吸引,是因为你认为在这里,人们不以你赚钱的多少来衡量你这个人的价值。
 
  可是现在你拼命赚钱,想要向别人证明:“看啊,我是有价值的啊!”
 
  43
 
  来访者把你当作客体,你把来访者当作客体。
 
  这种欲望就叫私有欲。是我执的一种形式。
 
  批判不会打消此欲望,相反是强化它。
 
  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无效。
 
  观察这个欲望,倾听这个欲望,了解澄清这个欲望,理解这个欲望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它是如何逐渐升起,强烈、减弱、消失,然后再升起……
 
  44
 
  利用来访者获取心理满足,是治疗师的最明显的从业动机。
 
  你也许是想被人肯定,也许是想交朋友,也许是想被人崇拜,也许是想证明你心理健康。
 
  你需要知道你想利用来访者满足什么,这样你才可能越来越少地利用对方。
 
  你要建立的是“我和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
 
  把对方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不仅仅是满足你欲望的客体,这是对他最深刻的尊重。
 
  45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尊重的理解是不同的。
 
  至于理解、尊重这些不同和差异当然是咨询师这个文化场景的信条,但是这本身已经是另一种文化了。
 
  对有些文化中的个体来说,“和我不同,这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作为咨询师的你,能够尊重这种文化观念吗?
 
  心理咨询、精神分析、心理治疗通通产生于一个崇尚“个体性”的文化背景,而这,是不是你存在文化背景呢?
 
  你生存的文化背景中允许“个体”存在吗,允许“隐私”存在吗,允许一个人可以去见一个陌生人,告诉这个陌生人自己的秘密和痛楚,而不是告诉自己的父母、家庭、妻子、丈夫、兄弟、姐妹、朋友,然后还给这个咨询师很多钱?
 
  你的来访者生存的文化中允许心理咨询这种形式存在吗?
 
  如果一个人说,“什么是心理咨询,不过是骗钱。……听人说话都要这么多钱,你和我说吧。……你有什么话不能和我说的,要去找那个心理医生说,我看你就是个傻B。……家里人就是你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你将会如何理解、尊重这个人呢?你会分析这个人的防御机制吗?
 
  46
 
  有没有想过,精神分析可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侵略,就像共产主义是对所有阶级社会的侵犯和颠覆,佛学修行是对这个身心的“我执”本性的侵犯和颠覆一样?
 
  精神分析必然引发中国人对此强烈的阻抗。
 
  而阻抗最强的形式就是“三句话不离精神分析”。
 
  讨论精神分析,崇拜精神分析,是杀死它的最巧妙的方式。
 
  47
 
  参加过各个学派的培训,精神分析的、家庭治疗的、认知疗法的、创伤治疗的、行为治疗的。
 
  后来发现,其他所有疗法在说自己好的时候,都不忘要和精神分析比较一通。
 
  “我的好必须建立在你很坏的基础上。”
 
  而精神分析的培训中很少在打击其他学派。
 
  让我觉得这个东西比较靠谱。
 
  48
 
  一个朋友问我,我的文字中何以会有如此多愤怒?
 
  我很想问他,
 
  “何以你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愤怒呢?
 
  我们都是心理医生,表达愤怒不是我们的日常修养之一吗?
 
  在这个价值扭曲的时代,愤怒不是理所当然的反应吗?”
 
  我开始因为我表达愤怒不被理解变的更加愤怒了。
 
  最终我什么都没说,只是无奈地笑笑。
 
  后来他又问我,我说:“也许是我有病吧”。
 
  对方释然。
 
  我生活在一个愤怒不被确认的环境中。我必须学会不断压抑自己的愤怒。
 
  直到有一天愤怒大爆发。
 
  我决定,让愤怒细水长流。
 
  49
 
  容器这个词听起来很古怪,包容听起来很温暖。
 
  其实包容天天都可以碰到,“多多包涵”,就是一种包容。
 
  50
 
  分析性转化情景由以下三重容器组成:
 
  1、分析设置、约诊、会面时段、分析伦理组成一段可预见开始和结束的封闭性时空,此自由、安全之时空为分析之第一重容器。此为欲望界之容器。
 
  2、分析中沉默和对话(自由联想_澄清_质对_解释)组成第二重容器。沉默为此容器之空,对话为此容器之有。有无相生克,激荡而有此容器。此为符号界之容器。
 
  3、分析师及来访者之身心及包容其身心之时空为第三重时空,。此为真实界之容器。
 
  还有三重容器辅助这个分析容器作用:
 
  1、分析师的机构和专业组织;
 
  2、督导体系;
 
  3、分析师的家庭和亲友。
 
  此6重容器共同作用,就像污水处理厂会有很多不同的池子,起到净化的作用。
 
  作为心理医生,你要不断的建造、修补这六重容器。
 
  51
 
  如果发生地震,我跑掉了。
 
  别人谴责我。
 
  我会说,“我是懦夫,对不起,让你失望了。”
 
  如果别人继续谴责。
 
  我会说,“虽然我是懦夫,可是一个懦夫也是值得别人尊重的,因为懦夫也是人。”
 
  如果别人继续谴责。
 
  我会沉默,或者安静地走开。
 
  如果一个懦夫来找你做心理咨询,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52
 
  “在精神分析眼中,所有人都是病人,包括精神分析师自己。”
 
  经常听到这句话。
 
  是啊。正因为我们都是病人,所以我们需要充分地休息,需要得到尊重和关心。
 
  真希望长病不好。
 
  可是每个人都怕自己生病,尤其怕自己得精神病得心理病,所以即便得了精神病,也要躲起来藏起来。
 
  因为得精神病会被歧视,会被看不起。
 
  在这里,生病是不被允许的。
 
  生活在一个不被允许的得精神病的时代,真是莫大的不幸和悲哀。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够自由地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得了焦虑症,得了人格障碍,并且能够以这些病名正大光明地申请病假、休息,并且因为得了这些病得到家人的关怀、理解。
 
  53
 
  当你要处理疾病的次级获益前,你首先要扪心自问:
 
  “我现在站在了什么立场上?来访者呢?我和他站在一起,还是它的对立面?我何以和他站到一起,和你站到他的对立面。”
 
  当你准备让来访者适应社会而他老不适应的时候,你也要考虑上述问题。
 
  54
 
  有关培训公开信一种――给参加我培训的学员及邀请我讲课的组织者们
 
  各位学员,各位组织者:
 
  在我们组织和参加一个专业培训前,我认为下列信息是有必要提供给你的:
 
  1)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不是可有可无的爱好,而是专业伦理要求和从业责任。也就是说,每年不参加足够学时的专业训练是对工作的不负责。
 
  2)最贵的培训往往是最不专业的。
 
  3)对于你提升专业能力最有帮助的培训形式是:个人体验、小团体督导和案例讨论会。你应该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和金钱化在这上面。而两天的工作坊基本上是偶尔为之便可以了。
 
  4)参加专业培训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应该使用工作时间,而不是休假时间。
 
  5)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精力,你才可能真正聆听来访者。如果你使用了休闲时间参加培训,你需要补充回这些休闲时间。劳累,是对自己职业和来访者的不尊重和不负责。
 
  6)自我成长最有效和最省钱的方式是参加定期个人体验或者团体体验。工作坊中个人成长性质很少,有些工作坊把你的痛苦打开后就没有后续的工作,这样的体验其实是有害的,会让你以后害怕暴露自己。
 
  7)我个人接受的案例讨论会是免费的、一对一督导和个人分析都不超过两百元一小时,参加工作坊和培训只考虑学费三百元左右一天的,一般首选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举办培训。供你参考。
 
  8)不理性地参加各种工作坊对你不利,对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这个行业不应该是学员变成粉丝到处听课,但是仍然不会做一个系统的治疗,而老师和咨询机构成天想着通过培训赚大钱,而不是考虑如何做好临床工作。心理咨询不是娱乐业。即便现在是,以后也不应该是。
 
  9)心理咨询业在全世界来说也只是一门保持生活水平中等的职业。不会发大财的。不管你参加了什么培训。
 
  10)对初学者来说长期系统的培训比工作坊更有助益。
 
  11)如果你的需要是做治疗的话,你该去接受治疗,而不是参加治疗师的培训。
 
  12)培训老师成为你朋友后,就没法成为你或你家人的治疗师了。
 
  13)一个好的咨询机构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的督导体系,包括:一对一案例督导,小组专题督导,同业督导,案例讨论会。这些活动应该是低费的、小团体的、长期的。
 
  14)如果咨询机构不积极建立督导系统,而是去搞很多培训,这个机构要么很无知,要么很功利,要么人家本来就是培训公司,名字取错了。
 
  15)要是我是一个来访者,我会选择那些在督导体系下进行的咨询和治疗的人做我咨询师。对我来说,没有督导系统的心理治疗不能称为心理治疗。
 
  16)一个不错的督导组有以下特征:6到8个人;封闭式;所有组员经验相当;长期活动;案例有句对句片断;督导师固定长期。
 
  17)飞行督导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当地的督导师,而不是替代。
 
  18)如果你请我去讲课,你是雇用我去工作的。而不是和我交友或者请我去旅游的。如果我有旅游或交友的需要,我会另外安排时间专门去做这些事,而不是从工作时间中"抽个空"去做,更不是从旅游时间中“抽个空”去讲课。
 
  19)几十个各怀恩怨或不太熟悉的人聚在一起讨论案例,至多可以算是案例讨论会,谈不上督导。
 
  20)督导小组最重要的是:安全,可信任,稳定。而不是督导师是否大名鼎鼎。
 
  21)写的好不见得做的好,做的好的不见得教的好。反之亦然。
 
  22)我答应你举办工作坊的目的很简单:缺钱了。而拒绝你邀请的原因也只有一个:没那心情。让我们发展纯粹的金钱关系吧,那多美好。
 
  23)培训虽然赚钱,但是你真的缺钱吗?我真的缺钱吗?我们真的缺钱吗?我们当初是因为想多赚钱来做这一行的吗?
 
  24)我的课是讲给心理咨询专业人业员听的,所谓专业人员是每周至少做一个小时心理咨询的工作者,心理咨询是这个人的主业,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心理咨询不是这个人下班后捞外快的手段或者业余爱好。
 
  55
 
  心理治疗的设置和伦理构成了一段自由的,封闭的、受保护的时空。
 
  仅仅这一段时空的存在就构成了心理治疗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容器。
 
  只要这个容器的存在,来访者对这个容器的投射的情绪和感受足够多,治疗就都可以产生效果。从治疗早期的***慰剂效应和罗杰斯所言的成长都可以发生,仅仅在这个容器存在的条件下。
 
  而这个容器是由预约制和治疗师的职业身份认同形成的。
 
  有些时候,心理治疗的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来自于你的环境,它没有提供一个自由受保护的时空给你,给你的来访者。有些时候,来自于你,你真的准备要做一个心理治疗师了吗?你真的了解做治疗师的生活状态了吗?你真的尊重你所从事的这个职业吗?
 
  如果来访者的生活中没有一段他能够自主的、自由的、封闭的、受保护的时空,他必定疯狂。
 
  症状是无意识试图重建和恢复这段时空的努力。比如说网络成瘾,一个人只有坐在计算机前面才可以有一段属于他自己的时空,这是多么可悲的情况。
 
  而治疗师啊,你要和无意识去搏斗吗?还是化敌为友?
 
  而治疗师啊,你的生命中有这么一段段***全的、自主的、自由的时空吗?
 
  56
 
  心自动会生成一个容器。
 
  心自动会产生一个网格。
 
  心自动会精神分析。
 
  一个情结出现,出现焦虑、抑郁。
 
  然后心自动会开始澄清、质对、解释的工作。
 
  问题是,作为分析师的你,愿意让心开展它自己的工作吗?
 
  它自解脱了,这显得“你”, 多没本事啊!
 
  57
 
  给来访者一个时空。
 
  给心一个时空。
 
  给你自己一个时空。
 
  让那无所不在的空性自我疗愈。
 
  你无法阻挡它的步伐。
 
  因为“你”就是“它”。
 
  58
 
  性爱和仇恨,是分析必然会触及的话题。
 
  来访者会对你产生性爱和仇恨。
 
  你也会对他产生性爱和仇恨。
 
  他会对他父母产生性爱和仇恨。
 
  你也会对你父母产生性爱和仇恨。
 
  观察这些性欲,观察这些仇恨。
 
  如果你害怕观察这些内容,那么观察害怕。
 
  59
 
  没有什么共产主义,没有什么精神分析,也没有什么佛学。
 
  如果你希望把这三个东西融为一炉,那是不是要考虑俄狄浦斯情结,你想把冲突的父母统合到一起。
 
  如果你只看到这三个东西的冲突,那是不是要考虑俄狄浦斯情结,你害怕看到父母的恩爱和一致。
 
  没有什么共产主义,没有什么精神分析,也没有什么佛学,只有你。
 
  60
 
  同学们,所谓精神分析,只是叫做精神分析,其实并不是精神分析啊。
 
  如果有人说他在做精神分析,他就是没有在做精神分析,如果有人说他没有在做精神分析,他就是在做精神分析,如果有人说他既不在做精神分析又在做精神分析,他就是既在做又不在做精神分析。
 
  所以没有精神分析,也没有“没有精神分析”。
 
  (文/李孟潮 | 来源/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