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莫让赞美变得廉价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5-02-18 07:55   浏览次  
  
  心理导读: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虚无缥缈的赞美声中,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和膨胀,自己得不到赞美就会忿忿不平,如果他人受到赞美自己的内心更是耿耿于怀。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原因是什么?没有人给他们讲解,赞美变得廉价而有害。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莫让赞美变得廉价

心理咨询师:莫让赞美变得廉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原意是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而是怕你不了解别人。认识他人难,认识自己更难,人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正确认识他人和被他人所认识。
  
  人总是生活在两种矛盾的想法和情绪中,一方面妄自菲薄,另一面则是盲目尊大。有一个女孩,学习能力强,反应快,属于聪明类型的,她的问题是不能坚持去学校上课,每个学期休息一半的时间。第一次请假的原因是未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打了一下,她妈妈说这个老师常常因学生未完成作业而打学生,她害怕,所以不肯去学校了,经过两次疏导,她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妈妈和学校也反映了这件事,更换了老师,陪读了一段时间,还依着她的兴趣参加了一个电子琴学习班,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不久前她又几次出现在我的咨询室,总有一些原因使她无法正常上学。表面看来每次休息总有客观原因,总有他人的因素,其实是她内心强烈的虚荣心、自我意识在作怪,她非常渴望老师、同学关注、重视她,无条件视她为至上,一旦这个想法不能实现,她就有强烈的受挫感,于是她用不说话、不见人、不上学来逃避,她的年龄很小,自我意识却非常坚固。在我的咨询室里,女孩慢慢打开了心扉,眼睛由呆滞变得灵活了,脸上有了笑容,又有了上学的动力。但是,毕竟在咨询室里的时间是有限的,杯水车薪,她的生活环境不变,观念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退回旧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中,要真正走出自己的内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我”的概念强大而根深蒂固,这恐怕是现代人的通病、共性。近年来有一种观念被引进和得到认同,那就是对孩子要夸赞。“你真漂亮”、“你真聪明”、“你的衣服真好看”、“你好棒”等等词语大量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甚至更有“你最漂亮”、“你最聪明”、“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你”等等词语的泛滥应用。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虚无缥缈的赞美声中,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和膨胀,自己得不到赞美就会忿忿不平,如果他人受到赞美自己的内心更是耿耿于怀。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原因是什么?没有人给他们讲解,赞美变得廉价而有害。
  
  有一次,一个朋友领着她的孩子到我这里,这个孩子有5、6岁,她指着我问孩子说:“宝贝,你喜欢这个阿姨吗?”孩子说:“不喜欢”。我说:“为什么呀?”孩子说:“她不漂亮。”我说:“哦,你喜欢漂亮阿姨,那什么是漂亮呐?”孩子说:“她没有涂红指甲、口红、没有画黑眉毛、烫头发,所以不漂亮”。朋友觉得有点尴尬,忙着解释什么。童言无忌,我的内心震动很大,美的标准就这样刻在她的心里,未来她追求什么也就可想而知,前几篇中我们不是探讨过“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话题吗?谁来给孩子关于美的正确教育呐?外在的美只是粗浅的美,是美的第一层次,如今“白富美”、“高富帅”让多少年轻人迷失了追求美的方向。善良、智慧、爱心才是内在的美、深层的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通过学习获得这样的美?古有“三天可以培养一个富翁,三年培养不出一个绅士”之说,可见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实现从外表美到气质美的蜕变绝没有涂抹红指甲、戴一件奢侈品这么的容易和简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我们的生活中赞美一无是处吗?不是,它确实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给予我们肯定和鼓励。问题不在赞美本身,而是我们对赞美的过度、不切合实际的滥用。
  
  前几篇我们谈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如何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如何发现他人的优势和缺点,赞美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否定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这样有助于我们客观、理性、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一个眼中、心中只有自己的人,他的内心必定是封闭的、狭隘的、痛苦的。在我的咨询室里,择业、就业的问题也比较多见,普遍的现象是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拿了本科、研究生的学历,想当然认为自己就应该在知名的企业、高管的位置,问题是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和学历成正比?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而不是急于给自己定位、定价,这是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首先要明白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机会总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人在被他人认识之前,是不是首先认识了自己,是不是能给自己一个合理、准确的定位和起点,一个人能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肯于吃苦,不计得失,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被他人看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他的方向正确,方法得当,甘于付出,他的收获必是圆满的。
  
  (文/周河 | 来源/心融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