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创造力的来源是什么?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4-05-16 14:16   浏览次  
  
  心理导读:新研究发现,对大部分人来说,面对需要创造力的难题时,出去走走也许比干瞪着键盘或坐在桌前有用。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创造力的来源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创造力的来源是什么?
 
  新研究发现面对需要创造力的难题时,出去走走也许比干瞪着键盘或坐在桌前有用。
  
  “不少人宣称他们在走路时最能好好思考”,圣塔克拉拉大学的心理学家Marily Oppezzo表示,“这项研究或许能让我们更了解背後的原因。”研究刊登于《实验心理学期刊:学习,记忆和认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上。
  
  Oppezzo与Daniel L. Schwartz博士在找来176名大学生参与研究,发现那些行走的学生,比坐着或是坐在轮椅上的学生,在创造力测验上的答案更具创造性,他们较能想出一般物品的其它使用方式,或是替复杂的想法想出简单的类比。
  
  然而当被问到只有单一答案的问题时,这些行走的学生比起坐着的学生表现较为逊色。
  
  虽然先前的研究指出,定期的有氧运动能保护认知能力。研究人员想了解,是否单纯的行走能够暂时增进某些思考方式,像是任意乱想与专心思考的比较。Schwartz博士说:“对大部分人来说,上班时跑30分钟来促进创造力,应该会是个不太受欢迎的建议。我们想看看单纯的行走是否能导致更多活跃的想法及创造力。”
  
  那些在行走时接受创造力测试的学生,100%的人在某个实验中有更多的创新想法;与坐着时比较,也有95%、88%跟81%的人有较富创意的回覆。要是回覆异于团体中的其它回覆,那它就会被定义为创新的。
  
  研究人员也会衡量实验参与者的回覆数及回覆,是否是合乎问题限制且是可行的。举例来说,“把打火机油放到汤里虽然很有创意,但很不合理”,Oppezzo表示。
  
  第一项研究
  
  第一组实验组有48名学生,每位学生独自坐在小房间的桌前,面对空荡荡的墙面。当研究人员讲到一项物品时,学生必须要想出别的方法使用这项物品;像是,当“钮扣”这个字被提到时,某个学生可能会说,“洋娃娃房子的门把”。
  
  学生会听到2组单字,各包含3个字汇,接着学生会有每组单字各4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尽可能想出较多的回覆。
  
  为了研究行走到底是如何影响制式思考的,研究人员让学生做了15组各包含3个字汇的联想测试,像是“木屋-瑞士-蛋糕”;此题的正解为“起司”。参与者重复进行了这项测试,但单字组并无重复。首先他们坐着回答,接着面对空无一物的墙面,以轻松的步伐走在跑步机上回答。
  
  另一组包含48名学生的实验组中,有些人2个实验都坐着,有些人2个实验都行走,剩下的人则是一个实验行走一个实验坐着。Oppezzo说:“此实验证实了第2个实验中行走带来的影响并非练习所致。要是在1个实验中行走,参与者在第2个实验中坐着会有较少的创新想法。”然而他们的表现仍优于2个实验中都坐着的对象,这表示即使之後坐下,先前行走对创造力的影响仍会持续。在需要创造力迸发的会议前走走或许跟在会议中走走一样受用。
  
  研究人员也发现,与坐着时比较,行走的学生在另一项实验中的创新答覆足足多了一倍。
  
  第二项研究
  
  40名参与实验的学生被分成3组:第1组在2个实验中都坐着,但实验在不同的房间进行,第2组则是先坐着,接着在跑步机上行走,第3组在户外沿着既定路线行走。
  
  为了厘清创造力的来源是行走而非户外环境,另一组有40名参与者的实验做了户外行走/室内跑步机行走,与在户外坐轮椅被推行/坐在室内的比较。
  
  再一次,不论是室外或室内行走的学生做出的回覆都较坐在室内或户外坐轮椅的学生有创造性。Oppezzo说:“虽然处于室外对认知能力有许多益处,行走似乎对增进创造力有特别的效果。为何行走能促进创造力仍须更多的实验来说明。”
  
  研究团队认为,之後的研究很可能会判定出一条复杂的途径,从行走的实际行动到心理改变,最终到想像力的认知控制。Oppezzo提到:“将肢体活动融入生活不只对心脏有益,对我们的大脑亦是如此。”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式能将之融入某些工作活动中。
  
  (文/cleo  来源:泛科学网 )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