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亲子关系为何会疏远?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4-03-17 15:58   浏览次  
  
  心理导读:做父亲的代表着旧有的社会标准,而且握着社会交给他的权力,要把他的儿子造成合乎旧有标准的人物。为儿子的若接受了一套新的理想,新的理想又和旧有标准格格不入时,则他就处于两难的地位了。他既不能抛脱他的父母,因为父母是他生活的授予者和保障者,而且又有童年期亲密的感情把他们互相锁住;他又不能抹煞了自己的希望,跟着前辈走上一条他认为是死路上去。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亲子关系为何会疏远?

案例分析:亲子关系为何会疏远?
 
  在电影《一一》里,洋洋的婆婆昏迷在床,医生建议多与老人说说话,于是NJ一家四口和NJ的妻弟轮流上阵,却都发现自己与老人竟然没什么话讲,三言两语就完了。这让老人的女儿(也是NJ的太太)非常崩溃:“怎么只有这么少?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我每天像个傻子一样。我每天在干什么啊?”
  
  怎么只有这么少?也许NJ是对的。他向老人坦陈:“我们除了自己心里一大堆问题外,又能告诉你什么呢?”而心里的一大堆问题又怎好向老人说呢?向老人说了又能怎样呢?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什么“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毕竟是歌里(《常回家看看》)唱的,满含倡导意味(现实显然不是这样),即便真的说说谈谈,多半也是浅尝辄止,难言推心置腹。
  
  就我自己来说,与父母往往默然相对,一度真的是因为觉得说了他们也不懂(并无嫌恶的意思),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必要说呢?这种世代间的隔膜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所处环境不同——城乡、地域、职业,更重要的则是观念不同。略嫌夸张一点儿说,两代人不啻来自两个星球,不易找到交集。为了沟通而作漫长的铺垫,大概谁又都没有那份心劲儿。于是只好沉默。沉默还可能充实一些,说出来却不免感到空虚。
  
  此等情境,费孝通先生有过分析:“做父亲的代表着旧有的社会标准,而且握着社会交给他的权力,要把他的儿子造成合乎旧有标准的人物。为儿子的若接受了一套新的理想,新的理想又和旧有标准格格不入时,则他就处于两难的地位了。他既不能抛脱他的父母,因为父母是他生活的授予者和保障者,而且又有童年期亲密的感情把他们互相锁住;他又不能抹煞了自己的希望,跟着前辈走上一条他认为是死路上去。世代的兴替,社会的变迁,不知在多少人的心头玩弄过这套绞人心肠的把戏。”(引自费著《生育制度》)如果父子一说话就因误解而生争执,还真不如不说。
  
案例分析:亲子关系为何会疏远?
 
  (电影《榴莲飘飘》剧照)
  
  与父母不交流或浅交流,也可能是不愿说出自己的不堪经历。电影《榴莲飘飘》中有一个细节:曾在香港做妓女挣快钱的阿燕回到东北老家后,当在父母面前接到昔日“姐妹”的电话时,脸上立刻流露出不安,匆匆应付几句就挂断了。家里人只知道阿燕挣到了钱,却不知道她是怎样挣到的钱,而做妓女这段经历无疑是阿燕的绝对隐私。很难想象,阿燕会在家里人面前坦然说出自己在南方的境遇。她之所以一直拖延带表妹南下打工,也是不愿意让表妹知悉谋生多艰的真相。阿燕可以轻松地同嫖客调笑甚至讨价还价,因为他们是不相干的陌生人,出卖肉体也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但在家里人这个“同类的范围”内,出卖肉体绝对是难以启齿的奇耻大辱。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道理是不会错的。
  
  现在想来,我们之所以感觉与父母没有话说,其实是自我本位的,即把父母设定为倾诉对象,却又认为他们不是合适的倾诉对象。为什么我们不“换位思考”一下,把自己当做父母的倾诉对象呢?我们没有话同他们说,不等于他们没有话同我们说。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恐惧、他们的痛楚、他们的欢乐……往往需要有人倾听,如果倾听者是自己的儿女,对他们来说意义可能更不一般。当他们倾诉的时候,不要去打断,不要去诘问,即便不能同意,态度也不要那么生硬。
  
  每念及此,我就有一种负疚感和紧迫感。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她还能够听,而我们却几乎不同她说话,就那样硬生生地沉默着,一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事后反省,母亲那时该有多寂寞!虽然儿女就在面前,但一个个都成了哑巴。她要听的也许并非儿女对她的安慰之词,而只是今天的天气怎样,家里的老母鸡有没有下蛋……让她感到生活在继续,生命在继续,而不是正一步步走向终点。可是,我们几乎没有同她说话!
  
  母亲去世了,我们不能再这样对待父亲了。要多同父亲说话,特别是多听他说话。父亲是个有故事的人,虽非惊天地泣鬼神,但其一生经历也算丰富。即便我们不帮他写自传,也该多同他聊聊过去,让他的故事流传下来,流传下去。至于他还有什么未遂的心愿,那就更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应该了然并尽快去实现的了。
  
  我们怎么会与父母没有话说?
  
  (文/游有方   来源:氧分子网  )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