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艾瑞克森与NLP的关系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4-02-20 16:00   浏览次  
  
  心理导读:在NLP的应用上,常可见到艾瑞克森的惯用手法。只要我们将艾瑞克森的催眠与NLP的技巧相应映正升华,将从因、道、术各个层面取得更佳效果。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艾瑞克森与NLP的关系

案例分析:艾瑞克森与NLP的关系
 
  NLP首创于1970年代早期。由创始人理察·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约翰·葛瑞德理(John Grinder)二人,学习吸取了美国当时四位顶尖的心理治疗师与沟通大师:催眠治疗大师、艾瑞克森摧眠学派创始人米尔顿·艾瑞克森(Dr. Milton H. Erickson),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 ,完形治疗创始人弗列兹·皮耳氏,沟通大师格利葛利·贝特森(Gregory Bateson)。他们将四位大师的心法,适当的修正与发展,扩充坚实了当时初生的NLP内涵。
  
  1、艾瑞克森催眠理论:
  
  米尔顿·艾瑞克森本人的催眠技术实在是出神入化,他的行为已经直觉性地自成体系,在面对不同状况的时候,会自动、系统而精准地运作,并且达成了惊人的成果;然而,可惜的是,他不明白他的行为究竟是如何自成体系的,也就是说,天赋异禀的他知道如何做,但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跟随艾瑞克森学习催眠技术的人虽数以万计,然而,真正能学得他的真传的人却屈指可数,甚至有些跟随艾瑞克森学习多年的人,对艾瑞克森催眠技术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因为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打开跟艾瑞克森一样的感官频道与直觉系统。一位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博士,他曾经跟随艾瑞克森学习多年,并且对艾瑞克森的呼应技术的研究颇有心得。但他竟然在他的催眠研讨会里主张,催眠师在催眠的时候不要看着当事人的眼睛,以免被当事人的“负面能量”给催眠了,而且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做的。殊不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观察当事人的眼睛的移动以及其他的非语言的信号,可以解读到很多关于当事人的问题的信息;可见,此人完全不了解感官洞察力是艾瑞克森催眠技术的核心基础之一;而且,这位博士所说的这句话,暗示着他所做的工作是在内容层面而不是形式(或结构)层面跟当事人沟通,否则他根本就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因为,如果是在结构层面做工作的话,催眠师根本就不需要听当事人说话的具体的内容,而是听当事人所说的话背后的神经表象程式,这样的话,根本就没有“被当事人倾吐的垃圾信息所催眠”这一说。这个例子正说明艾瑞克森催眠技术的博大精深,一般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系统而全面的解读它。
  
  2、NLP疗法的理论: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另外两位天赋异禀的美国人出现之后才得以改变。这两位天才就是NLP创始人理查·班得勒和约翰·葛瑞德,只有这两位天才才有能力观察像艾瑞克森这种人,敏锐、系统而全面地观察和模仿艾瑞克森的“魔术师”般的行为,并细述他的一举一动,或他对哪些暗示有反应,以及如何将这些融为一体;才得以形成系统的催眠理论体系、发展出完善的而灵活操作技术,并将它详尽地传授给其他人。正是这两位天才的模仿学习的经历,才让他们有能力教导世人如何学习重复相同的过程,并得到类似的结果。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这些模式就会像你知道要伸手到桌上拿起一个杯子,得动用哪些肌肉一样的熟练。以至于米尔顿·艾瑞克森本人都不得不谦虚的承认,虽然理查·班德勒和约翰·葛瑞德针对我的催眠技术所提出的理论,不足以作为我学说的全部理论;但正如他们一再表示的,他们针对我的学说提出了比我所能提供的还更完善的解释。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要解释其中的道理对我来说却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NLP的应用上,常可见到艾瑞克森的惯用手法。只要我们将艾瑞克森的催眠与NLP的技巧相应映正升华,将从因、道、术各个层面取得更佳效果。
  
  3、艾瑞克森理论的继承者:
  
  今天,继承米尔顿医生衣钵集大成者最有名的莫过于Stephen Gilligan和美国艾瑞克森·米尔顿基金会创办人及现任会长:Jeffrey K.zeig博士(杰弗瑞·萨德先生)。Stephen Gilligan大家早有耳闻,下面介绍一下Jeffrey K.zeig博士:
  
  Jeffrey K.zeig博士,米尔顿·艾瑞克森基金会会长,该基金会是唯一在艾瑞克森生前创立,并得到其家庭积极参与的权威性世界催眠组织,包括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NLP大师罗伯特·迪尔斯,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等人均积极参与该组织的活动。
  
  Jeffrey K.zeig博士作为大师级的治疗师和心理学家,在世界超过40个国家主持工作坊,是许多大学和教学医院争相邀请的著名导师。Jeffrey K.zeig博士编写,合编,撰写或合著超过20本心理学书籍,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11种外语。其中在国内流传最广的是:《跟大师学催眠--米尔顿·艾瑞克森治疗实录》和《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师》。
  
  4、心理专家的评论:
  
  “Jeffrey K. Zeig博士是大师级的治疗师和教师,这是很少见的组合。在教学的时候,他非常享受教学的过程,与学生建立清晰的互动关系,有点像诗人一样充满激情。对于他的学生来说,他的教学给学生拓宽了视野,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Salvador Minuchin 医学博士(作家,家庭疗法的创立者,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精神病学家之一)
  
  “你正在做的一切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让治疗师充满创造性,并用最人性的方法使治疗师的干涉因人而异。”
  
  --Alan Hovestadt,教育学博士(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前主席)

  (文/佚名  来源:唐山心理论坛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