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如何解决失眠问题?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11-20 13:33   浏览次  
  
  心理导读:到底失眠的问题困扰职场工作者有多么严重?根据最近政府一项有关劳工健康的大型研究调查显示,有34.4%的职场工作者表示,最近一年内曾有失眠的困扰。这个结果跟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是差不多的,但是国外的研究提供了更值得参考的讯息。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如何解决失眠问题?

案例分析:如何解决失眠问题?
 
  工作做不完,怎样都睡不着吗?
  
  失眠是身体对你发出的警告,真正要紧的,是你的心病!
  
  周经理是一家银行的分行主管,手边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等着他去完成。大约半年多前,他开始有失眠的症状,最近几次员工发生一点小错,他一时情绪失控,便在挤满客人的交易大厅中非常激动地对行员破口大骂。另外有几回他自己忘记在期限内完成一些工作,以致被区经理严重警告。
  
  针对这些症状,一开始他不以为意,拖了好几个月才去医院看诊。医生开了些安眠药给他,但他很担心自己一辈子都要依赖安眠药才能解决失眠问题,因此经由家庭科医师转介,前来进行心理谘商,希望能减缓影响睡眠的心理因素,并学习利用非药物的放松技巧帮助入眠。
  
  我第一次看到周经理走进谘商室时,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坐下来谈话时大腿不停地抖动。他第一句话就告诉我:“我现在好怕睡觉,一到晚上我就开始焦虑今晚会不会又失眠了?”我试着探索造成他失眠的原因:“你可不可以描述一下那种焦虑的感受呢?”他回答:“一闭上眼,白天发生的事情就像一部电影不停拨放,想停也停不了。”我又问:“这几个月以来有没有睡得特别好的经验呢?”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他失眠的心理因素。他说:“有几次吧……仔细想想好像是因为那段时间工作比较没那么忙,有空跟朋友去打球,比较快乐。”这时,他的脸上彷彿出现了一丝丝微笑。
  
  34.4%的职场工作者最近一年内有失眠的困扰。
  
  到底失眠的问题困扰职场工作者有多么严重?根据最近政府一项有关劳工健康的大型研究调查显示,有34.4%的职场工作者表示,最近一年内曾有失眠的困扰。这个结果跟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是差不多的,但是国外的研究提供了更值得参考的讯息。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曾经连续几年调查全美人口的睡眠质量,结果发现睡眠质量的好坏,对工作表现、情绪、人际关系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接受调查的九三%受访者表示,睡眠不足的确会影响连续几天的工作表现。周间每天平均睡不到六小时的人,比那些睡足八小时的人,经历负面情绪(如忧虑、发怒、沮丧)的机率高出二至三倍。另外在人际关系上,这群“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为了小事而不耐烦或被激怒(64%)、在工作或生活上犯错(65%)、与周遭人群相处困难(55%)等等。基金会的执行长葛鲁拉(R.L. Gelula)为这系列的调查做了结语:“这个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如肥胖、暴力等,都跟睡眠质量不佳有所关联。”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失眠?
  
  那么,周经理以及许许多多职场工作者的失眠是怎么来的呢?一般人所说的“失眠”只是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正确说来,睡眠障碍包含以下几类:
  
  类型一:入睡困难
  
  也就是俗称的“失眠”。如果躺在床上超过半小时还无法顺利入睡,就可能是轻微的失眠;超过两小时还无法顺利入睡,就可能是严重的失眠了。
  
  类型二:维持睡眠困难
  
  也就是一般人说的“浅眠”。这类的睡眠障碍患者通常能够以正常速度进入梦乡,但是在睡眠期间极容易被一些轻微的干扰(例如同床的人翻身、冷气机压缩机的声响等等)惊醒,而且一旦醒来后,就不容易再度熟睡。
  
  类型三:睡眠质量不佳
  
  睡眠质量不佳的人既不是入睡困难,也没有维持睡眠的困难,但是不管前一晚睡了八小时或十小时,醒来之后仍旧觉得疲倦,甚至还会出现黑眼圈。
  
  类型四:过早觉醒
  
  属于比较轻微的睡眠障碍,好发于银发族。前一晚不管几点钟入睡,经常还不到应该起床的时间,就自然从睡眠中甦醒,并不感到特别疲累。
  
  其他类型还有:突发性睡眠症(猝睡症)、窒息性失眠、梦游、夜惊、睡眠瘫痪症(俗称鬼压身)。
  
  睡眠质量自我评估表
  
  请根据过去一个月的睡眠状况,勾选最适当的描述:
  
  从未如此-很少如此-偶尔如此-经常如此-总是如此
  
  我有入睡困难的情形
  
  我需要超过一个小时以上才能睡着
  
  我夜间会醒来三次以上
  
  我醒来后,常常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再度入睡
  
  我早上会太早醒来
  
  我担心睡不好
  
  我会喝酒帮助入睡
  
  我躺在床上时,腿部会有不安宁或抽动的感觉
  
  我早上会起不来
  
  我醒来时仍然感觉疲倦
  
  我的睡眠无法让我感到精神饱满
  
  虽然我躺在床上的时间够长,却未得到足够的睡眠
  
  我的睡眠让我在白天仍觉得疲乏
  
  本调查表系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睡眠与健康全球项目计划”所建议之“失眠症自我评估表”。
  
  注意:如果你针对上述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以上是“经常如此”或“总是如此”,你可能就需要与医师或心理师征询专业的评估。
  
  卧室中只能有两个S
  
  许多有睡眠障碍的个案,都会有类似的疑问:除了服用安眠药之外,有其他的选择吗?
  
  现代人生活繁忙,许多事情都讲求速成,因而使“安眠药”成为本世纪最畅销的处方药之一。最新型治疗失眠的药物如Zolpidem、Zopiclone、Zaleplon等非苯二氮平类药物,常在服用者身上产生头痛、嗜睡、疲劳、恶心、口干、肠胃不适、味觉改变等副作用。长期或高剂量使用,甚至有可能导致顺行性健忘(无法记住最近发生的事)等症状。由于国内医疗环境的限制,失眠病友到医院看诊时,医生往往没有多余的时间向求诊者说明药物之外的治疗选择。
  
  刚刚提到的周经理,因为忍受失眠的折磨长达半年,因此他的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都出现了典型的睡眠障碍者反应。经过两次心理谘商后,我发现周经理有几个不良的“睡眠习惯”。第一,他经常在睡觉前,带着笔记型计算机坐在床头上继续处理未做完的财务报表。第二,他忙碌了一天之后,经常与妻子在卧室中讨论甚至争吵家中经济、夫家与婆家相处以及彼此工作上的问题。这样的睡前行为似乎是许多人共通的习惯,但其实非常不符合“睡眠心理卫生”。
  
  因此,我经常奉劝有失眠障碍的患者,卧室中只能有两个S,其他事情都不适合做。第一个S是性行为(Sex),第二个S当然就是睡眠(Sleep)。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人类的行为与环境之间具有“制约”的心理特性!也就是说,在潜意识的层面,我们身处的环境(例如卧室)经常会提醒我们曾经在此经历的情绪(愤怒、兴奋)与行为(工作、争吵)。如果你希望能有天天好眠的行为结果,就应该营造一个单纯、放松的睡眠环境。因此,我给周经理的第一份“家庭作业”,就是尽快改善家中卧室的“硬件”和“软件”,塑造适合睡眠的环境。硬件的改善,指的就是一切与卧室功能无关的家具或用品,譬如书本、计算机、电视等等,以后都不能出现在卧室中,而应该归位到更适合的位置。至于软件的改善,则需要当事人与家人(周经理与妻子)约法三章,任何无法带来情绪放松的谈话,如讨论家中的金钱、儿女教养、工作上的麻烦等等,都必须在卧室以外的空间进行,而且最好不要紧捱着上床前的时间谈论。
  
  另外,在每天上床睡觉前,也可以创造一些让自己从紧张状态中逐渐放松下来的“仪式”。为了了解这个概念,不妨先想象自己是一部车子。早晨起床就像要将车子从车库中开到街道上,这时大概用一档或二档的低速档就足够了,在小巷子中开太快反而容易出意外。等到抵达上班场所,为了应付工作的要求,就必须用到三档或四档等高速档,因为这时就像车子开上了高速公路,大家的速度都很快,你自己开太慢反而容易妨碍别人。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到睡觉前的几个小时,则是让自己逐渐从高速档慢慢“退档”到空档(N)或停车档(P)。
  
  良好的睡前仪式让你一觉到天亮
  
  以下这些睡觉前的“仪式”,不仅有助于“催眠”自己的大脑进入睡眠状态,更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的身心,从白天快速而紊乱的步调,调整至身心放松。
  
  预定睡觉前一个半小时洗温水澡(泡澡又比淋浴好些)。
  
  预定睡觉前一小时将家中的电灯调暗。
  
  预定睡觉前半小时关掉电视,改听轻柔的音乐。
  
  在轻松音乐的陪伴下,跟伴侣谈谈心或者阅读自己喜欢的小说。
  
  上床后跟伴侣彼此按摩五分钟,不必害羞告诉对方如何取悦自己。
  
  如果自己一个人住,可以将小腿放置在一盆温水中轻轻按摩。
  
  在床头摆上一枝笔和一本小笔记本,躺在床上时若想到明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把它通通写下来。
  
  尽量将窗帘留些缝隙,让早晨的阳光能够照进卧室,自然地“催醒”你的身体及大脑。
  
  一开始周经理表示要做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毕竟坏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但经过大约三个礼拜的调整,他与家人终于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重温“一觉到天亮”的美好感觉,享受睡眠的恩赐。他在情绪和人际关系上也达成明显的进步。
  
  人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眠上。所有父母也都知道,小婴儿需要更多的睡眠来帮助脑部的发育。当我们渐渐老去,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相对地减少。但是,不论我们需要的睡眠“量”有多少,维持睡眠良好的“质”永远是一件重要的事。
  
  (文/佚名  来源:《不生气的工作》 )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