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9-23 13:41   浏览次  
  
  心理导读:你选择攻击,就承认自己在攻击,但不要用 ”讲道理“ 来为自己的消极行为高尚化,那不是讲道理,那其实还是在发脾气。它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你觉得自己像一个高傲的绅士,但长此以往,把自己骗了--至少就不好找女朋友了嘛。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案例分析: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知识分子有的是很麻烦的。
  
  说有个知识分子,啊,研究生,跟人吃饭。坐了一大桌人,服务员挨个要倒酒。这位同学不喝,主人不干,这就进入了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酒桌辩论赛环节。
  
  正方:主人。立场:不能喝也得喝。
  
  反方:该同学。立场:确实不能喝。
  
  通常这种比赛进行个三五回合,作为酒桌上的热身节目,是很有娱乐性的。最后谁胜谁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要精彩好看。一攻一守,正方霸道而不失亲善,反方绵密又十分谦恭,评委和观众们再跟着起哄架秧子,场面立刻就嗨翻天。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当然也深谙此道,一拍桌子,豪气干云:不能喝酒的就别坐这桌!
  
  结果这位同学悠悠站起,收拾碗碟饭菜,挪到旁边没人的一桌去吃了。
  
  …………
  
  我在咨询室里也见过不少这种来访者,他们共同的麻烦是,人际关系都不好——通过这个例子我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但他们自己就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我做错什么了?”言下之意:明明是他让我别坐这桌的啊。
  
  再多说一句就是:“错的明明是他吧?”谁叫他非逼着我喝酒呢!丢脸活该!
  
  这种时候,最让人憋出内伤。为什么我特意说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都爱讲道理,凡事都要掰扯个是非曲直。事情有对错,这不假。但事情也不是光有对错。知识分子(或者说,特爱讲道理的人)的问题,在于把对错当成唯一的准则了。
  
  说得再准确些,索性是把“没错”,当成了发动攻击时的隐身符。
  
  我小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估计很多人都有),爸妈说:“大人说话不许插嘴!”其实我心里十分不忿,但又没有勇气(和实力)公然造反,只好乖乖闭上嘴,同时在心里发狠:“好,是你让我不说话的,那你等着,以后在你们面前再也不说话了”。虽然,这样的报复一次也没成功过(总是在他们意识到这种反抗之前,就已经忍不住破戒了),但其用意是明确的:我要让你们不舒服,为之前的事后悔。
  
  而且,因为是你们的命令,所以我“没错”——于是!也就不能揍我哦。
  
  所以你看出来了吧,这种理直气壮的另一面,其实是胆小害怕惩罚。又想把自己保护好,又忍不住想进攻,唯一的办法,就是贴一张“没错”的隐身符向前冲。
  
  这些小孩子的技巧,现在看来当然是太幼稚了。但是这种幼稚的方式在成年人当中,也不是没人在用。前两天就在知乎日报上看见:“在老家不方便充话费,一直停机,女朋友给我充了也不知道,就一直没联系她,现在过了10天她提出分手了,我该怎么办?”这种问题真可以让人笑疼肚子,前半句背后,岂不是浓浓的一句:
  
  “我做错什么了?”真的,明明就是话费的问题嘛……
  
  把对错当成唯一准则的人,会相信只要自己做到“没错”,就怎么样都可以。把气氛搞到冰点也可以,让人下不来台也可以,不说话也可以,吊着脸也可以,一直不联系也可以。刚刚接到的邀请,有人在知乎提问:“男朋友看着我哭也不哄我,问其理由他说因为这是我的错”。你看,看着女朋友哭也不哄,这也可以。
  
  平时不太容易看出他们这一点,但是只要他们对人有意见的时候,就再也遮掩不住。在我的经验中,这些人是不擅于隐藏他们的攻击性的。因为他们自以为贴着隐身符,安全得很,不管怎样让对方不痛快,都合情合理,无可指摘。攻击,变着法儿,撒着欢儿地攻击。你觉得我在攻击?不,不,你想多了。我只不过是照着道理办事而已,要不然还能怎么办?你要是不痛快,那都是自找的——我做错什么了?
  
  等到有一天,他们意识到那个隐身符其实根本没用,他们的攻击行径就好像掩耳盗铃的小偷先生一样,一直都暴露在众目睽睽时,他们会惊讶得不敢相信,也拒绝承认。我有个来访者找我咨询,别人总说他抠门,花钱太小气。是的,以前经济条件不好,确实有点抠门,可是他一直在改啊,他在有意识地花钱请客啊,别人请他一顿他都会记得回请一顿啊,价格上也一直很均等啊,平时出去玩他还买饮料啊……他们怎么还看得出来?靠,甚至有只见过一两面的,也这么说他,这算怎么回事!
  
  他一直期待我帮他找到问题所在:到底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大方?我改!
  
  “我做错什么了?”真的,还有哪里没被隐身符遮住,我可以再补救……
  
  但我很难跟他讲明白。我相信看到这里,大部分人都理解了,但是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其实很难让他反省,意识到对错之外的其它。因为他最擅长就是讲道理,道理背后的东西,你也讲不清,他也听不进。就算真的不占理,还可以找借口嘛(什么,那样离开酒桌不礼貌啊?哎呀对不起,我不知道,从来没有人教过我,而且那天我也有点头晕,而且那天桌子确实有点坐不下,而且我们老家那边说话都是直来直去……不是不是,怎么会是有情绪呢,真的没有)。何况这种人还有一种本事,就是总能再挑出你的“错”来(话说回来,当时你就该拦我一下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再说你也知道我不能喝酒,你这么逼我不是让我出丑吗,而且你当时说了那种话,你让我怎么办呢……)。在道理层面上,总之你是不可能比他更“正确”的了。
  
  这时候再争论下去,就只能憋出内伤。跟这种人还废什么话呢?管你做没做错,老子就是感觉到了!就像那个因为欠费不联系的,直接提出分手。“我做错什么了?”“啊,你什么都没错,错的是我——说真的,我就是没道理地想揍你”。
  
  所以你看,人际之间的规则就是这么真实:就算你“没错”,该得罪人也照样得罪。我并不是说,得罪人不好。问题是你要做好准备。回到开头的例子,我就看丫的逼我酒不爽,我要反抗!——可以啊,但你得想好,这朋友你不打算要了。直接把酒泼他脸上,抽丫一耳光,啐他一脸唾沫,或者(貌似很有道理地)端上盘子坐别桌,怎么着都很好。只不过最后这一种选择,和前面几样,效果其实是类似的。
  
  这时候,讲不讲道理并不重要。不讲道理而攻击的,是真性情;讲道理而攻击的,也是狂狷的知识分子,文人本色。两种人都同样值得肯定,因为明知会遭到报复而选择了出手。比较悲剧的是第三种,自以为讲了道理,就可以不用为攻击承担代价,面临别人的反击时,则只好一味用“没错”来躲闪。这种行为……是糊涂。
  
 ---------------------------------------我是分割线---------------------------------------
  
  在知乎上发表之后,这篇帖子得到了非常两极化的回应,一类是赞同的,说生活中遇到这种人确实会憋成内伤,另一类则是辩护的,说可是我们觉得逼酒那事就是主人的错啊,打他脸的做错了什么……
  
  后者的言论我贴上来一些,可以为本贴补充一些鲜活的事例:
  
  啊 我看完了还弄不明白哪里错了…… 我真是没救了……(没错啊没错)
  
  我觉得吧,主人说出这话,是他先二逼了,这时候我走的话不算失礼。(我做错什么了)
  
  只要达到了效果,就可以不顾对错么?这活法得多恶心啊?(是的你没错)
  
  我倒是觉得无论从什么维度来说,都是主人不对在先的。(是的是他先做错的)
  
  国人好像特喜欢这样,把明明是享受的好事变成人人讨厌的坏事,劝酒就是其中之一,明明是大家都应该享受美食、美酒的场合,却变成软磨硬泡拼命灌别人喝酒的场面,我至今都无法理解……虽然也经历了无数次这种场面,也被人灌倒了无数次,可我……真的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意义!!没有丝毫的意义!!纯属惹人讨厌!!(是的是他先做错的)
  
  完全不觉得这样做有问题啊,面对不喝还硬要别人喝的人,还是宁愿坐在别座(我做错什么了)
  
  例子举得不好,尤其是劝酒那个,劝酒那个人没注意好分寸破坏气氛惹人憎,干嘛要批判受害那一方呢?
  
  在第一个劝酒的例子中,劝方的行为和言语明显已经先侵犯了“知识分子”的自由和自尊。题主,如果你有胃穿孔病史,不能喝酒,有人不知道,劝你喝酒,我很好奇你该怎么做呢?(是的都是他的错)
  
  我觉得这人做的非常正确,而且丧失这种没素质的朋友是好事,我爸也不喝酒,做生意做几十年,没遇见过这样逼喝酒的。(是的都是他的错,我做错什么了)
  
  所以你看我那句“道理背后的东西,你也讲不清,他也听不进”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另外如果大家实在对敬酒的例子太反感,再贴一个卡曼多老爷的评论在此:
  
  第一种例子不说了,那种混蛋我也不会理他。
  
  但我发现很多朋友,还是,看到第一个例子就跳起来,觉得自己受了冒犯,我倒觉得这有点儿可惜,你也许错过了后面有意思的部分。
  
  我觉得最应该自省的地方在于,有的时候, “讲道理” 反倒成为我们进攻或自我说服的武器了,如果你觉得对面那个劝酒的家伙实在讨厌,无所谓,换个别的例子。
  
  假设你有个女朋友,有一天,上街,她想买个毛绒玩具,你觉得那玩意儿不好看,极力劝阻,然后她气哼哼地说:”哼,你真讨厌,别和我说话了!“
  
  选择A:你不当回事儿,继续该说话说话,斗嘴也好哄她也好,也许说说笑笑,最后一起吃饭去了;
  
  选择B:你从此闭嘴,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心里想:”你不让我说话?那我就不说话嘛。“
  
  当然,你可能也会说,”是你不让我说话的啊。“但是,回过头来看,关键在于,选择A是个解决问题的态度,选择B是个激化矛盾的态度。
  
  如果你想要激化矛盾,那无所谓,但如果你还想要女朋友,就会发现,在这种场合下,用 ”我在讲道理呀“ 安慰和麻痹自己,这他妈对事实毫无任何帮助嘛。极限的情况下,女朋友气呼呼走了,你还挺奇怪,我讲道理啊,我这人挺讲道理啊……女人真麻烦!
  
  你选择攻击,就承认自己在攻击,但不要用 ”讲道理“ 来为自己的消极行为高尚化,那不是讲道理,那其实还是在发脾气。它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你觉得自己像一个高傲的绅士,但长此以往,把自己骗了——至少就不好找女朋友了嘛。
  
  你这么想,有时候,道理和女朋友,就只能选一个,世间安得双全法嘛,你选吧,选道理就没有女朋友,选女朋友就没道理,你选哪个我都好支持,但不要问 ”为什么不能两个都有?“——没有,就不能选,我的意思是,不要指望有这种好事儿,这就是真实世界。你能承认这个问题,再选什么,都行,你要是不承认,那就再多想想……
  
  反过来想,如果你有时候没讲道理,也不要觉得太痛苦,不要觉得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你看有各种糙爷们,就公然宣称 ”老婆是最大的道理“ ,别的不说,就显得比讲道理的知识分子可亲许多。
  
  我更多的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
  
  (卡公说的真是比我到位)
  
  (作者:李松蔚 来源:唐山心理咨询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