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群体心理学: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5-09 18:24   浏览次  
  
  心理导读:雅安地震一下子让全社会正能量彻底爆发。好像每个人都忘记了在前不久,老太太摔倒视而不见,流浪儿为了取暖闷死在垃圾箱里。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社会?    ——www.tspsy.com
  
群体心理学: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学: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第一本权威研究“群体心理学”的著作,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这本书很薄,但不是那么容易读完,尤其书的后半部分,比较晦涩。我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就是来自这本书,我用现实生活的一些例子来做一些诠释。
  
  什么是群体?
  
  一千个人偶然聚集到某个公众场所,没有任何共同的目标,不算群体;只有当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才称得上群体。繁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不算群体。如果交通堵塞,几百辆车被堵在路上,司机们具有快速通过的共同目标,这就算群体。媒体和网络的发展,让群体定义的外延开始蔓延,以前线下聚会才是群体,现在群体已经扩展到虚拟世界。李宇春的粉丝“玉米”、微信“鬼脚七”的“铁杆鬼友”,有时也算是一个群体;地震发生了,那些天天关注地震灾区的群众,同样是群体。
  
  群体很有意思,无论个体自己是谁,无论他们的职业、年龄、智商是否相仿,一旦形成一个群体,他们就开始具备了这个群体的特征,和之前个人的情感、思想、行为颇为不同。简而言之,在群体里,共性得到了强调,个性则被抑制。
  
  群体的三个基本特点:
  
  古斯塔夫讲了群体的很多特点,我归纳了一下,有三个基本特点:
  
  1、智商低。无论组成群体的个体智商有多高,群体的智商都很低,不能完成需要高智商的任务。
  
  2、更彻底。即使从数量上看,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撼动势不可挡的力量,使得每个人能更容易爆发出本能的力量。而在一个人的时候,这些欲望是会得到抑制的。
  
  3、易传染。群体中的情感容易得到传染和暗示,群体中的个人无法阻挡,甚至无法回避。
  
  这些观点看上去有点怪,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案例:堵车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二三线城市,堵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旦发生大规模堵车,因为具备同一个目的,所有的司机便变为一个群体。这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群体特征——遇到堵车,有的人明明知道侧面过不去,他还是会选择开过去。不是因为他素质低下,因为在这个环境下,即便他不做别人也会做。而一旦有人起头,其他人就会效仿。如果没有单独的人站出来指挥交通,群体几乎自己不可能解决堵车的问题。
  
  堵车的例子,告诉我们,身在群体之中,容易丧失了判断能力,而无论多清醒多聪明的人,只有被堵在中间,就彻底变成了不可逆转的一员。既不聪明,又容易相互传染。
  
  有人会说,国外呢?国外的堵车司机就不是群体么?大家可以想想背后原因,和群体特征并不冲突。
  
  案例:反日游行
  
  还记得去年 9 月钓鱼岛事件么?全国各地出现反日游行示威,深圳、西安更是出现打砸日本车甚至伤人事件。本文不谈国事,只是研究群体。这是典型的群体行为,游行的群体完成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游行喊口号。但为什么有人敢打砸别人的汽车呢?是因为他们身在群体之中,个人欲望得到了爆发!更多的人情绪在这个环境下受到感染,觉得不做点什么,就无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于是在很容易产生冲动的行为。实际上,警察拘捕了许多嫌疑人之后发现,打砸的人平时是很不错的公民,并没有太明显的暴力倾向。
  
  既然成为群体里面的一部分,个人会觉得安全,群体里面没有人需要对结果负责任(至少个体自我感觉如此),这就导致个人的本能欲望容易得到爆发,又因为群体的“易传染性”,容易酿成群体性事件。
  
  案例:演唱会
  
  看《我是歌手》,经常有镜头发现现场观众感动得泪流满面,很多观众觉得很假,认为是装的。其实这未必是作假,第一,有些歌手唱得确实很感人,我也经常被感动;第二,现场的观众就是一个群体,群体的情绪很容易传染和暗示。我在电视前可能会嘘唏感概,但到了表达的时候,可能就是发个微博而已。但如果我身在现场,那估计同样会泪流满面。为什么?因为在现场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气氛明显与自己在家不同,情绪在相互传染之下,人们就很容易被感动。
  
  参加过演唱会的人都知道,现场动不动就是万人大合唱,而且还会竭斯底里的呐喊。平时这些人都文文静静,想哼个歌还要看看左右有没有人,但在演唱会现场,无论歌手是否走调,都会跟着合唱,经常是从第一首合唱到最后一首。但从来没有哪个歌手说:下面的歌曲男生唱第一句,女生唱第二句,大家轮着来啊!
  
  因为这样的要求,对于群体而言不可能完成,群体智商太低。
  
  案例:地震救灾
  
  这次雅安地震,一下子让正能量彻底爆发了。包括我在内,所有人在祈福雅安,慷慨解囊捐物捐款,义无反顾奔赴灾区,很多平时铁石心肠的人,也表现出悲天悯人的一面。如果我们记录这一段时间社会的表现,会发现这真是一个充满爱心、正义、善良、和谐的社会,社会上每个人都是那么慈悲。
  
  好像每个人都已经忘记了,我们这个社会就在前不久,老太太摔倒诸多路人视而不见绕道而行,五个流浪儿为了取暖闷死在垃圾箱里。哪个社会才是真的现实社会?
  
  或许都是真的。只不过前者是群体行为,后者是个体行为。当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铺天盖地的传播地震消息和灾情的事情时,当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诉求时,群体就在缓慢中形成。他们容易被传染和暗示——如果不看电视,不看新闻,只知道有 190 人死亡,大众的反应估计比较平淡。但当我们看见总能看到电视、微博报道很多人在捐款捐物,我们会慢慢觉得自己也应该捐款,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
  
  另外一个案例,每年由于煤矿事故,某个省的死亡就达上百人,大家的同情心好像没有那么多,反而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才死 3 个人,好多人嘘唏不已,为什么?因为前者没有形成群体,媒体没有宣传,情绪没有传染。而后者则相反。
  
  群体中的人很容易被暗示,这就让一些骗子有机可乘。一个微博说:
  
  帮转发,一位叫徐敬的女孩,21岁,请速回雅安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的很重,想见她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519338348。
  
  类似这种微博能快速被转发上万次,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骗子骗钱的招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部分原因是微博暗示雅安地震受伤者,转发是在帮助地震灾民。
  
  有人说我们现在明白了,以后就不会如此。不会的,如果明年再次发生灾难,我估计大家一样会悲天悯人,一样会踊跃捐款。这件事情发生在国内外也是一样。
  
  公知为什么在微博上容易获得眼球?因为在微博上,我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作为群体的个体,无意识中跟着群体一起走。
  
  了解这些,对我们有没有帮助?
  
  规律不是我们创造和发明的,但我们可以发现并利用好规律。
  
  群体就是乌合之众,我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智商低下、情绪易爆发、容易传染和暗示,就是群体的特点。很多风云人物就是利用这种状态来建功立业的,包括新中国的建立,不细说,大家想想就能得到验证。
  
  如何让自己能保持清醒,即使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也能思想独立?
  
  联系到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或者每个电商公司的客户,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一个群体,他们也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我们又能做哪些事情?
  
  这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无法告诉你答案,自己去思考吧。
  
  (文/鬼脚七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