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揭秘:我们都爱负性思维?

责任编辑:tspsy-思思  发布于2013-03-21 18:12   浏览次  
  
  心理导读:一个坏人总做坏事,但当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对他的看法可能马上会改变,以至于认为他就成为好人了。相反,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我们往往就只看到他的这件坏事,认为他原来是个坏人。这是为什么?    ---www.tspsy.com
  
心理揭秘:我们都爱负性思维?

心理揭秘:我们都爱负性思维?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判断:一个坏人总做坏事,但当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对他的看法可能马上会改变,会原谅他过去的种种,并对他做的这件好事大大赞赏,以至于认为他就成为好人了。相反,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我们往往就只看到他的这件坏事,而对以往的好事视而不见,认为他原来是个坏人,甚至会认为他原来做的好事都是有预谋的。
  
  举个例子,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和少林方丈带头大哥。大家都知道前者几乎是一个大魔头,无恶不作。作为出家人,本应六根清净,一心向佛才对,可他却带着一批手下到处找人挑战,弄得江湖上不得安宁,大理段氏的天龙寺因他而再无宁日。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在一个枯井中,鸠摩智武功尽失,而不再有争强好胜的念头,回去好好念他的经了。段誉就此原谅了他,大家也原谅了他,认为他改邪归正了。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既往不咎。我们再看看带头大哥的故事。33 年前,带头大哥得到消息,辽人要进攻大宋。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少林的高僧呢。于是带头大哥就带领一帮江湖豪杰,守在雁门关,等待着辽军的到来。可当时等来的只是普通的契丹百姓。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各种信息闭塞,中原的人很可能从来没有见过辽人。于是悲惨的一幕就发生了,这也造就了乔峰悲剧的一生。这是错事其一。其二,带头大哥犯了佛教中的戒律之一,与叶二娘有了私情,生下虚竹。我们姑且不看他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就算是他做的坏事。他一生做了两件坏事。可是他做的好事呢,小说中没有直接提到。可是单从少林方丈这一头衔来看,他应是好人中的好人。那他的结果是什么呢?少林方丈被杖责吐血而死。
  
  简单说来,一个坏人,做了好事,他的一切坏事不但不被惩罚,反而因这件好事,赢得了很多的表扬。而一个好人,做了坏事,他的所有好事不但不被承认,反而因这件坏事,得到的惩罚远远比坏人做同样的坏事得到的惩罚严厉得多。这样看起来很不公平。同样是好事,为什么坏人做了效果就不一样?同样是坏事,为什么好人做了结果又不一样?佛教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十恶不赦的人,有了向佛之心,便可成佛。鸠摩智算是要立地成佛了。可是佛教的清规戒律又说了,犯了戒是要受惩罚的,甚至要受非常严厉的惩罚。少林方丈这样的高僧看来是成不了佛了,可能还要下地狱也说不定。我们常有成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好的东西,只要有了一点点瑕疵,它便不再是完美的了,甚至还不如一样不好的东西。生活中的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我们的这种看似很奇怪的,很不公平的倾向。也许有人说,人性本恶吧,或是人就是自私的吧,或人都是追求完美的吧。
  
  实际上,当我们去掉这些主观的因素,将好与坏当作是同样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实际上并不注意好还是坏,我们注意的是从好到坏,或是从坏到好。也就是说,我们注意的是好与坏之间的变化,而不是好与坏本身。
  
  这样的一个事实实际上可以用香农的信息论来解释。假如一个事物有 2 个状态 {S 1, S 2}。当它长时间处于某个状态 S 1 时,那么它下一时刻处于 S 1 的概率 P(S 1) = p 1 就会很大(不妨设为 0.9),而处于状态 S 2 的概率 P(S 2) = p 2 就会很小(p 2 = 0.1)。事件 S 1 给人带来的信息量就为 I 1 = -log(p 1) = 0.152(取 2 为底),S 2 的信息量为 I 2 = -log(p 2) = 3.322。显然 I 1 远远小于 I 2 。也就是说,当这个事物下一时刻仍然处于 S 1 时,它所带来的信息很少,因而它的影响就很小,因而也就有很少人会在意这件事。相反,当其处于 S 2 时,由于信息量极大,它的影响就很大,因而大家都会很注意这件事情。回到上面的故事,鸠摩智变好的概率很小,所以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他就带来了轰动效应,于是人们把他以前的所做所为都忽略了,还对此次行为大加赞赏。而带头大哥呢,他做坏事的概率也很小,所以当他做了所谓的坏事之后,他所受的惩罚远比一般坏人所受的惩罚严厉得多。
  
  所以,我们乍一看很没有道理,甚至很不公平的事情,其实内在是很符合自然界规律的。懂了这些,便不再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迷惑。如今网络时代的各种事情,不过是为了得到轰动效应而做的一些小概率事件罢了,比如辍学开公司而成为世界首富,比如怎么怎么一夜成名……大多数人是不会这么干的。好好生活才是真的。
  
  (文/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