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奢华背后的心理诉求

责任编辑:tspsy-思思  发布于2012-08-30 10:38   浏览次  
  
  心理导读:看到奢侈品天价,有些人会在看到这种几近疯狂的价签时仓皇逃遁,不过我们当中也有许多人会在心里突然完成了一次从感情到数学上的“升华”,也就是说,在这种刺激下我们心中合理价格的上限会随之上浮。理解这种想法后也就多少能明白为什么300美元一付的名牌太阳镜能够大行其道了。   ——心灵花园
  
奢华背后的心理诉求

奢华背后的心理诉求

  花多少钱买套西装就算出格之举?
  
  这个问题曾在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z)的脑海中盘旋,当时的他正在费城Boyds男装店里看着货架上一件件标价3,000美元的Brioni套装;他后来回忆说,这样的价格真是高得离谱。
  
  天价旁边总有可以承受的奢华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在橱窗或海报的诱惑下乘兴走进店来,却在天文数字般的价签面前惊讶得目瞪口呆。似乎这种事现在正越来越频繁地上演,因为许多奢侈品品牌都本着“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原则把旗下高端产品的定价标得一款更比一款高。所以四下望去,看到14,000美元的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手袋、899美元的Bugaboo婴儿手推车和6,900美元的Beefeater烧烤架这样的“天价”商品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些价格稍逊它们一筹的就统统变成了所谓的“可承受奢华”,而且这一阵营还在不断扩大。
  
  有些人会在看到这种几近疯狂的价签时仓皇逃遁,不过我们当中也有许多人会在心里突然完成了一次从感情到数学上的“升华”,也就是说,在这种刺激下我们心中合理价格的上限会随之上浮。我们此时就会选择退而求其次,姑且算是给不愿倾尽全力将宝挖到手的自己颁发一份安慰奖。就比如施瓦茨这位平日里的牛仔服爱好者,他那天还是拎着一套“仅售”800美元的西服走出了Boyds的店门。
  
  虽然施瓦茨从未在买衣服上花费如此之巨,但他却说,在那种商店待久些,连800美元都感觉像笔小钱了。
  
  理解这种想法后也就多少能明白为什么300美元一付的名牌太阳镜能够大行其道了。既然拉尔夫.劳伦可以把他的“Ricky”鳄鱼皮手袋卖到14,000美元左右,那么消费者就更容易对自己花300美元买件普通毛衣感到心安理得。事实上,许多人买夏奈尔(Chanel)的墨镜就是因为她们对这个牌子的套装求而不得。还有很多人买蒂梵尼(Tiffany)的钥匙扣、Prada的护腿、Coach的钱包和Frette的小毛巾也是源于这种心理。
  
  让你骄傲的心得到满足和救赎
  
  Sensory Logic的总裁丹.希尔(Dan Hill)表示,当潜在的买主因价格超出承受能力而面露错愕之色时,聪明的商家就会知道该把他的目光引向何处,好让他那颗骄傲的心很快得到满足和救赎。这家总部设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咨询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缔结它们和客户之间的感情纽带。
  
  在希尔看来,骄傲是愤怒和喜悦的混合物。如此定义真是维妙维肖地概括了我们的整个购物经历,卖家的狮子大开口先是让我们感到恼怒,然后我们就用小小的挥霍在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继而一种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根据希尔的观点,当一个人本想买条Jesus Jeans牛仔裤却买了一件毛衣时也是这种心理作祟。我有个朋友竟花500美元买了一条黑色Prada高腰裤,而且她在购买时觉得这个价钱定得颇为公道,她之所以有此想法不过是因为她之前在Barneys店员殷勤的招待和鼓励下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来欣赏那些更为昂贵的奢侈品,也正因如此,时至今日她谈及此事还有一点不好意思。
  
  好吧,让我也向我丈夫坦白吧,我也曾在洛杉矶的Lost & Found花87美元买过一件T恤衫,那是因为我没舍得让自己花395美元买条裙子。
  
  不要小看这种我们自己买给自己的安慰品。墨镜、香水和带商标的皮带等小件商品能显着拉动古驰(Gucci)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公司的销售业绩,这些小商品目前在奢侈品行业的地位堪称举足轻重。
  
  事实上,这也是赌城拉斯维加斯的灵魂和根基所在。那些人搭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的飞机而来,本打算玩2美元一局的21点,但他们看到有人以200美元起价豪赌后就再也按捺不住了。接下来发生什么不难猜出,他们会在巴卡拉纸牌(baccarat)的游戏间醒来,旁边放着一摞筹码,身边还有专属的赌场主持忙前忙后;不过不肖多时,这些筹码看起来也就不像是刚从自己腰包里掏出的真金白银了。
  
  商业策略:天价是“锚”
  
  这位花了800美元买西服的施瓦茨教授意识到自己上了当,并表示自己明白了其中奥秘。在过去三年中他撰写了相关文章,并向大约75个行业团体、多达8,000名听众解释了这种心理现象,他的观点在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美国国家餐馆协会(www.tspsy.com 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时代华纳(Time Warner)、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数家寿险企业等公司及机构、乃至政府部门中都获得了高度认同。
  
  施瓦茨将天价商品形容为“锚”,正是这些锚为那些无法清晰定价的商品构筑了价格上限。
  
  奢侈品和时尚行业中事事皆遵循这一法则。这也就是为什么精品时尚界对Target和Zara这样的零售商颇为恼火的原因:它们的价格天花板建得太低了。
  
  零售咨询业权威帕科.昂德希尔(Paco Underhill)指出,这种策略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国王买到一件宝贝后,宫廷里就必须人手一个,不过一定要比国王的差一些。而今天,我们的宝贝就是Hermes,芬迪(Fendi), 路易-威登和古驰。昂德希尔称,虽然橱窗里挂的是500美元的手袋,但我们带回家去的却是一件T恤,正如汽车经销商把跑车展示在橱窗中,然后在大厅里卖轿车一样。
  
  不过,当今的奢侈品品牌已对这种策略做出了些许调整。Coach店员均深谙此道。一位公司发言人曾对我说,以旗舰店中一款因昂贵闻名的手袋为例,它们可供出售的不过一件两件,但旁边就簇拥着众多造型相似、体积稍小、做工稍差的手袋时刻等着由客户带出门去。如果你不幸连这样的手袋也买不起,那么总可以试试钱包或钥匙扣吧。
  
  当我们看到商家把高端产品订出天价时很容易就张嘴谴责它们给消费者下套,不过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服装市场最能体现民主精神了,毕竟总有其他商店、其他衣服有待你去发掘。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