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如何与孤独为伴?

责任编辑:心灵阳光  发布于2012-07-25 15:49   浏览次  

  
  心理导读: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所以孤独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就像动物要分群居和独居动物一样,群居动物必定会害怕孤独,而独居的动物喜欢孤独。    ---心灵花园
  
  我们可以把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比较,猫科动物(狮子除外)差不多是独居的动物,所以流浪的猫可以生存得很好,流浪的狗却死得很快。美国的自然科学电视节目,拍摄到深山的一只老虎(猫科),它独自一个生存着,自得其乐。镜头展现它吃饱睡足到一个池塘里沐浴,非常拟人化的行为,搔首弄姿,虽然不会笑,却眼带满足,你不得不认为那家伙过的很滋润呢。流浪的狗和孤独的狼一样,是惊恐不安的,夹着尾巴的,它们可以忍饥挨饿,千里迢迢去寻找自己的一群,或者赶快投入新主人的怀抱。
  
  当然,文化把这种被孤独感驱使不得不依附一个人或群体的行为称为忠诚,而把猫科那样不依附什么,独立的动物视为自私、狡猾、虚伪或自我中心。
  

  所有的灵长类和人是群居动物,看看动物世界,猴子们因为害怕被赶出群体,甘愿屈尊受辱。当一个猴王老了,新的猴王取代了它,对它最严厉的惩罚就是群起而攻之把它赶出族群,猴王离开这个族群的时候,离死就不远了。即便满山遍野都是丰富的果实,它也不能独自存活下去。以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人为什么会去追求社会认同,甘愿放弃个性,遵循共性,正是我们天生不能孤独的属性所决定,而非我们的道德所决定。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权力与金钱欲望都是为了分心。分什么心,分孤独的心,怕自己无事可干而感觉到孤独,怕由孤独感引发莫名的焦虑、恐慌与不安。其实,连上帝也知道孤独是驱使人最好的手段。古版圣经里,人原本是一体,上帝嫉妒人类无忧无虑的生活,把人劈成两半,一半为男,一半为女,让他们一生下来就不得不面对孤独与不完整感,只有努力寻找到另一半,才能摆脱孤寂的折磨。
  
  哲学把孤独、死亡、自由和意义列为人类需要深思、自省的四大课题。孤独感引发人两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一是人的归属感,一是存在的焦虑。归属感好理解,“我是谁的孩子?我的家在哪儿?我团队是什么?”或者“我是谁?我被谁需要?我的信仰,主义?我的社会身份是什么等等?”回答这些问题正是在满足人的归属感。
  
  婚姻也常受归属感的驱使,明明知道对方不适合自己,但失去家的孤独恐惧使人屈从在不愉快的关系里。存在的焦虑是与生俱来,正如我们对危险的恐惧,是不被理性、逻辑能够解释。只要活着,由孤独引发的焦虑、彷徨、不可知、慌乱无处不在。
  
  其实,不管人们怎么努力逃避孤独,孤独感却总在一生的每分每秒中陪伴着我们。如果一定要形容得话,孤独就是灵魂的影子,越是光亮的地方,影子也越深。我们的文化如果积极认同人的害怕孤独属性,那么孤独感就像饥渴和性欲一样,可以自然地表露并得到合理的满足。因为,我们知道饥、渴、性欲正好是人类快乐的来源,认同它像认同人要穿衣吃饭一样,孤独感也能给人们带来人际社会无穷的愉悦和满足。
  
  从弗洛伊德开始,精神分析鼓励人从家庭(群体)分化来的实现个性独立,多少做了一些挑战孤独感的事。
不过个性独立并不意味着害怕孤独的本性更移,只是把从属对象从家庭转移到事业、社会、爱情。社交恐惧的人可能是一种群居本性的自然漂移,但文化不停的强迫他们回到群体中,心理痛苦因此油然而生。如果社会高度认同独处的人,那么这样的一群正好是富于创造的、沉静的、自给自足的人。那么,孤独症或自闭症或抑郁症就要算是一种对孤独上瘾的人(一种调侃),在孤独中才感觉安全,情绪平和,适应。
  
  如果没有文化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热衷于孤独体验也许是人独特的精神享受。但喜欢孤独对社会是一种否定,文化不想给人这样的权利。
  
  孤独感是不能战胜的,更不能潜抑,最好处理孤独感的办法是觉知它的存在,并愿意和它共存。觉知孤独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孤独刚刚冒头,人立即会去做一些事来“分心”,不让心智感觉到它的存在。真正可以与孤独共存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修士高僧,躲在深山,远离人类社会,清心寡欲,空泛肉身,直达开悟的境界。开悟正是突然悟出人的本性,不在为逃避孤独去做违心的事,这样的人是心灵的超越者。
  
  另一种就是《孤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那样的人,一个人被迫在孤岛上,当孤独袭来恐惧万分却无路可逃,慢慢的接纳了孤独感反倒变得无所不能起来。孤独是一种存在,不要逃避它,也不要妄言挑战它。人能做到的只能是平心静气的觉知并接纳它,接纳它与生命并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为害怕孤独而违心的去讨好某些文化、观念、团体、权利、金钱与关系,真正活出自我来。

 

   本文来源于唐山心理咨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