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人们经常试图尽可能地缩短治疗的长度,但是结果却很难说是鼓舞人心的。关键是大部分神经症是很多年累积起来的发展偏差,它们不能通过短期强化过程而得到矫正。故时间是疗愈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因素。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心理治疗的本质是什么?
在1935年的《什么是心理治疗》中,荣格一开始就提出,当时流行的心理治疗的定义,——“这‘心理治疗’的意思是指:一套坚定仁慈的、力图说服病人的、父亲样的建议。”
不难看出,这种治疗,在治疗关系上主要依靠的是权威移情,荣格指出,权威移情这是一个疗愈因素,但不是治疗本质。——“也就是说,个人的、权威性的影响只是疗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无论如何不是唯一的因素,更绝对不是心理治疗的本质。”
那么治疗本质是什么呢?
他开始力图通过总结当时对心理治疗观念的变迁来呈现这一点,他开始简练地总结了“心理治疗”内涵的净化,他发现随着历史的进程,心理治疗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个性化。
最早的暗示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拮抗作用压制症状,因为症状被看做是过度兴奋出现的“幻想”。
然后创伤宣泄治疗的目标变成了把创伤记忆的意识化。意识化成为了替代权威说服的治疗共同起效因素。意识化的内容也从创伤记忆,变成了婴儿冲动。
他提出了,这样的治疗目标必然造成治疗的个性化和长程化,——“无论何种现代心理治疗,只要它宣称自己在医疗上是负责的,在科学上是可靠的,它就不再可能是“批量制造”的(mass-produced),而不得不对个体给予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注意。其过程必然也是非常细致、旷日长久的。的确,人们经常试图尽可能地缩短治疗的长度,但是结果却很难说是鼓舞人心的。关键是大部分神经症是很多年累积起来的发展偏差,它们不能通过短期强化过程而得到矫正。故时间是疗愈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因素。”(Jung , C.W.16,36段)
在这个观点中,只有长期的个别治疗被认为是“负责可靠”的,而否定了其他形式的疗法,尤其是团体治疗。他甚至考虑了卫生经济学因素,指出医生们喜欢暗示性团体治疗是为了批量赚钱。
这和他一贯的文风大不相同。
同文中,他也批评了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疗法,认为他们都是理性疗法,把自己的疗法放到了和它们相互竞争、相互替代的位置上——“我反对这些观点,它们显然都停留在具有一定时限性的假设基础之上,而我强调治疗方法需要更全面的个体化,并且治疗目标要非理性化(irrationalization)——尤其是后者,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地免于偏见。
不过,他提倡的医生无为、顺从自然的态度还是没有改变的——“在面对心理发展时,原则上医生应该让自然掌控(发展过程),而自己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自己的哲学社会政治倾向影响病人。”
但是这最后一句,强调的最大程度地避免影响,和他在其他地方的主张也不一致。
如果把这个时候荣格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定义为“分析心理学”的话,(我推测不少荣格粉丝的定义便是这样的),那么这种定义在内涵和外延上和荣格自己在1929年的定义都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命名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分析心理学定义。“广义的分析心理学”包含了精神分析和其他流派,而以自性化为目标的荣格派分析只是其中一只,这种荣格派分析又被称为“转化疗法”、“辩证程序”等等,在“广义分析心理学”的框架下,心理治疗的各个流派有不同的适应人群,荣格派分析和其他分支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
而“狭义的分析心理学”则只包括了荣格派分析,在外延上和其他流派是冲突对立的,处于竞争和替代关系中。
显然,本书所采取的作为本体理论的荣格心理学是广义的。同样在此文中,荣格提出了很具体的其自性化疗法的治疗设置。
他提出,一般来说,他每周只见来访者2次,“一旦病人开始上路”,就减为一周一次。而只对困难案例才每周安排3-4次会面。这种治疗频率和TFP等动力学治疗频率几乎是一样的。
荣格说,在会面的间隔期,病人必须“自己工作”,而荣格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给他。这种设置类似今天的认知-行为疗法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或者自助练习。
他认为如此作为,可以起到克服权威移情的影响——“这样他就可以尽快脱离我的医学权威的影响。”
此外,他还有一个今天看起来也很奇特的设置——“定期结案法”。
他说,“我每隔10周左右就中断治疗”,并提出这样做的理由是:
1)让病人保持和正常环境的接触。——“这是为了把他拋回其正常环境中。如此一来他就不再和他的世界保持疏离——因为要靠别人过活真的让他痛苦不已。”
2)让时间疗愈来访者,“在这样的程式中,时间可以起到治疗因素的效果,”“治疗所需的绝对期不会因为很多的会面而缩短。所有需要彻底治疗的案例疗程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3)省钱。“而病人不用为医生的时间付费。”“对于收入不多的病人来说,如果会面拉开距离,中途填上病人自己的工作,和每天都做治疗,期望出现(有问题)的暗示效果比较而言,治疗在经济上就更可以承受。”
4)促进治疗同盟。“大部分人在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对医患双方的共同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种设置让我们看到,荣格实际上在做的是间断性长程治疗。类似于多个短程治疗的合并成一个长程治疗,(每10次切断,然后再来一次)。
但是这种设置显然没有得到今日荣格派分析师的继承。对于移情、尤其是权威、依赖性移情的处理,他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的移情解释,而是通过合并自助性治疗技术,通过改变治疗时段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