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学堂:道德沦丧与人格标签化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4-11-05 07:39   浏览次  
  
  心理导读:爱因斯坦也给出了一个终极的解释,从宏观的角度和时间的眼光来看,人类基因中贪婪自私的特性决定了人类最终必将走向灭亡。今天的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等一系列愈演愈烈的自然事件似乎已经在敲警钟了;另一方面,在社会人文方面,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民主和自由似乎也并没有减少这个世界的流血和牺牲。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道德沦丧与人格标签化

心理学堂:道德沦丧与人格标签化
 
  关于道德到底是不是在沦丧,这个似乎没什么好说的——从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开始说“人心不古”,“艺术已死”,就连这两天被捧得天花乱坠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所要表达的意思几乎也是“欧洲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欧洲了”这种悲观的调调。人类似乎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在道德这条羊肠小道上走着下坡路——不过令人好奇的是,眼看生活越来越好了,这下坡路到底走到哪里去了?
  
  爱因斯坦也给出了一个终极的解释,从宏观的角度和时间的眼光来看,人类基因中贪婪自私的特性决定了人类最终必将走向灭亡。今天的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等一系列愈演愈烈的自然事件似乎已经在敲警钟了;另一方面,在社会人文方面,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民主和自由似乎也并没有减少这个世界的流血和牺牲。相反,举个例子:德国这个民主过头的国家就是因为广大老百姓掌握了话语权,在几乎90%的人并不懂什么是核能的情况下仅靠一些偏激的宣传材料就投票否决了核电上马的决定。于是全民继续用火电,并且为此承担着一年比一年高的电费。
  
  也许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道德沦丧,其实就是宏观上的平均值越来越接近大多数人的平均值而已。这不仅仅是在社会、地球这么大的范畴上;小到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其实也是很明显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有时候一个人做的决定比一群人一起做的决定要明智得多。比如说苹果的乔布斯,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他没有坚持自己意见的态度,苹果就不会成为这么有个性的公司。
  
  有句话说得好:“邪恶,只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其实这句话的“邪恶”两个字换成任何词都可以,比如美丽、比如善良、比如犯罪、比如道德沦丧。
  
  是的,道德沦丧,其实也只是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
  
  德国作曲家Stockhausen的作品开创了1950年开始的序列作曲法的现代音乐先河。他的作品一改人类上千年的作曲法,用新的思想武装乐谱,用古典的乐器演奏出现代的思想,听起来很玄,但是实际上是没人听得懂。因为人从小听传统音乐,习惯了传统音乐那些关于音程关系、和声学、旋律走向的模式等等固有观念(stereotype)的熏陶,所以面对新音乐来说完全听不懂。以往我们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现代音乐却让人找到了听不懂外语的感觉。Arthur C. Clarke的《Childhood's End》中就描写了外星人造访地球、被邀请听了一场音乐会的故事。他们坐在地球人中间,十分礼貌、安静地听完了整场音乐会,却根本不知所云,完全不理解为什么地球人要干这种和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没有一毛钱关系的怪事。从外星人的角度看问题总是很方便的,它让我们可以跳出来看看自己:新的东西听不懂是很正常的事,而不是应该让你随便就说出“这是垃圾”这种道德审判的话的理由。
  
  可惜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懂得自由民主,越来越掌握和珍惜自己的话语权。所以每天“你有病啊”,“你这个东西做得太差了”等等这种根本不懂欣赏别人表达的道德审判就横行于耳边。道德审判的工具被庸人掌握,能不得出道德沦丧的结论么?
  
  还有一件。正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习惯于道德审判,所以我们喜欢给人贴标签。贴标签是一种归类的行为,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固有印象“stereotype”来观察别人。这种行为本身反映的是思维的惰性——这种思维的惰性被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在Stuart Brown的《Play: How it shapes the Brain》中谈到这么一件事:一个小女孩,Gillian Lynne, 在小学里总是被老师叫家长,说这小丫头总是没法集中注意力,静静坐一分钟都不行。妈妈带她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对妈妈说,您这孩子没病,她只是个舞蹈家而已!然后这妈妈就真的送Gillian去舞蹈学校了。在舞蹈学校Gillian欣喜地发现了很多和她一样不乱动就没法思考的小伙伴,如鱼得水!后来Gillian进入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再后来她成立了自己的舞蹈经纪公司,再后来她被Andrew Lloyd Webber的公司发现,成为了《Cats》和《Phantom of the Opera》等音乐剧的舞美设计,事业越来越大呀。
  
  她要感谢妈妈,也要感谢当年那个医生。但她更要感谢的是当她小的时候,也就是1930年代的英国,还没人听说过“小儿多动症”这个词。如果说她生在当今,也许医生就给她简单地贴个“多动症”的标签,开一堆药回去吃,定期观察,然后在管教和挫折中度过痛苦的小学和中学,然后走入社会,成为一名快餐店的服务员。
  
  喜欢贴标签的行为不仅仅发生在我们的嘴边,更发生在制度上、教育上。人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越来越需要标签;标签一多了,把人进行归类处理就方便多了。于是这个过程也抹杀了很多人的创造性,让他们与自己原本应该走的人生轨迹擦肩而过。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艺术家虽然很多,但是真正的艺术却越来越少。于是得出人心不古、艺术不再的嗟叹;殊不知这种堕落本身就是这种嗟叹造成的结果。
  
  (文/萌吴  来源/十五言 )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