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幼儿其实是攻击意识最强烈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几乎每一个像马克西姆一样大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他们最容易发怒,与青春期的男孩或女孩相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十年来,暴力行为一直被看作是青少年荷尔蒙和睾丸激素发育所造成的问题。如果暴力行为是一种先天性的特性,一个用“零容忍度”将欺凌弱小者排除在外的社会只会造就更多的具有暴力倾向的人。
人类从开始呼吸第一口气时,就具有感觉愤怒的能力,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表达他的愤怒。等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以发脾气为表现形式的暴力行动达到顶峰。到3岁的时候,他们的暴力行为反而开始下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从3岁开始,在整个的一生中,人的暴力程度呈下降之势。只有大约5%的人在青年时代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暴力性格。这只是我们为生存而进行的进化斗争的残余,以及需要我们用时间,通过刻苦学习才能掌握的一种力量。
我们有时候难免看到震惊世界的杀人案件,人们在震惊之余也在问:是什么原因会使一个人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大开杀戒?人的暴力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加拿大著名的暴力行为研究专家特里姆布雷最近公开了他的最新研究结果: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青少年通常是最容易诉诸暴力和犯罪的一个群体,但人类的暴力倾向通常是在蹒跚学步的幼儿时期达到顶峰的。幸运的是,两岁大的幼儿尚不能给人类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如果你不及早帮助他们控制愤怒情绪,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即使想帮他们,恐怕为时已晚。
习以为常的幼儿暴力
有个小男孩叫马克西姆,他有一双棕褐色的大眼睛。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他能说出字母表中所有的单词,还能自己整理头发,一板一眼地唱彼得·加百列爱情歌曲《在你眼中》。
但如果发起疯来,那简直是讨厌极了。他会拍打自己的妈妈,并冲她大声尖叫。他会拿着塑料消防车玩具,追着托儿所其他小朋友猛打一气,有时还会好几个小时站在墙角推搡别的小朋友。如果有什么事不合他的心意,即使芝麻大点儿的事,他也会气得浑身发抖,面色铁紫,有时甚至会呕吐。
马克西姆年轻的妈妈朱迪思无奈地说:“有时感觉他好像都快喘不过气来了。”而马克西姆还不到两岁!据加拿大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处于最易发怒的阶段,同时也是人类攻击意识最强的年龄。
数十年来,暴力行为一直被看作是青少年荷尔蒙和睾丸激素发育所造成的问题。加拿大一家机构2002年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绝大多数加拿大人都认为,人类在十几岁时暴力思想最为严重,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孩子们的举止,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新的研究结果却与这项民意测验的结果大相径庭。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幼儿其实是攻击意识最强烈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几乎每一个像马克西姆一样大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他们最容易发怒,与青春期的男孩或女孩相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研究人员指出,全社会一定不要忽视孩子幼儿期的这种暴力行为。如果忽视这个问题,有可能意味着孩子未来成长的道路将异常曲折,将来不可避免地与青少年犯罪、辍学,甚至成人犯罪联系起来。家长们应该对孩子加以教育,让他们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具有强烈攻击意识的儿童不早早学会控制自己的怒火,那么他们长大后有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别把责任推给录像片
自从有了犯罪这一概念后,人们就在问:难道果真像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的那样,人出生时很纯洁,只是后来受周围环境的污染才变坏的?还是如意大利思想家奥古斯丁强调的那样,人的本质本来就是坏的,并不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性善论和性恶论孰是孰非?
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员理查德·特里姆布雷是当今世界暴力行为研究的最重要的学者之一。特里姆布雷的数千个研究课题为他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下,暴力行为与人生经历没有多大关系。这只是我们为生存而进行的进化斗争的残余,以及需要我们用时间,通过刻苦学习才能掌握的一种力量。好像根据某种理想的计划,人类在他们最弱的时候,处境往往最险恶。连特里姆布雷本人也对这种结论感到吃惊,他说:“我感觉我的世界观与别人的完全不同。”
特里姆布雷的研究不是寻找人类之所以具有暴力意识的根源,而是探寻人类之所以息事宁人的态度的根源。特里姆布雷博士表示:“进行身体攻击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需要人们学习控制的自然行为。但通过学习并不能达到完美。社会化只是一种表象。”他在解释这种原因时说,它通常情况下是以一种平静的形式出现的,但如果有一天,有人拿着枪冲进办公楼时,暴力的一面才会显现出来。但在特里姆布雷博士所有的研究中,包括那些引自新西兰和美国的研究,他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顺从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具有攻击性的人,事实上,那些经常发怒的成年人,他们小时候就容易发怒,而且也从来不控制自己的愤怒。
如果人类会随着年龄增长,攻击性越来越少的话,那么暴力录像片和动作片是不可能将一个12岁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变成暴徒的。特里姆布雷博士指出:“如果人类要等到电视出现才能发展出他们的暴力行为的话,那么人性恐怕早就不存在了。”在他看来,暴力录像片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而且有时候影响还非常大,但这并不是青少年诉诸暴力的基本原因,否则你很难解释,都看过暴力录像片的孩子为何表现各异。
本文来源于唐山心理咨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浏览13325 次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浏览12769 次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浏览10157 次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浏览5012 次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浏览3682 次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背后的心路历程 58442 人浏览过
·灵魂伴侣是一个伪命题 327 人
·做心理咨询有风险吗? 318 人
·成长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225 人
·男人下班躲车里不回家 259 人
·心理师能接受来访者的爱吗? 226 人
·怎样选择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 272 人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108581 人浏览过
·人际关系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 188 人
·如何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108 人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136 人
·我们的思维有什么模式吗? 119 人
·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分析 204 人
·职业生涯规划要怎么做? 139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