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学堂:如何成为优秀的咨询师?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4-05-20 14:21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不是专职做心理咨询的,更不敢以“优秀”自居。仅就我接触到的心理咨询实践和培训而言,我管窥到一些心理咨询的困境,而这些困境如果不突破,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对当下的困境,我会用三句话来概括:问题导向、分析导向和人生导师导向。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如何成为优秀的咨询师?

心理学堂:如何成为优秀的咨询师?
 
  出版了《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后,常有人来和我探讨:“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得很难回答。因为,当初我那本书的名字是《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而“合格”离“优秀”还有遥远的一段距离。但出版社出于各方面考虑,最后把书名改为《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他们有一个善良的愿望:希望咨询师们能做到优秀。从合格到优秀,咨询新手们要面对一些困境。即使资深咨询师,也要突破困境,才能走向优秀。
  
  我不是专职做心理咨询的,更不敢以“优秀”自居。仅就我接触到的心理咨询实践和培训而言,我管窥到一些心理咨询的困境,而这些困境如果不突破,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对当下的困境,我会用三句话来概括:问题导向、分析导向和人生导师导向。在这些导向下,心理咨询师容易走进误区:提问机器和咨询机器。我想以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个案片断引出我所提到的困境。
  
  在一次咨询中,来访者提到自己的困惑是对生活和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蚂蚁,每天辛苦地搬运着粮食,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多年来我一直习惯这样的生活,但现在我却一次次问自己: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在别人眼中,这位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各方面都很好:有幸福的家庭,收入丰厚,在外企中做到高管,应该知足。但随着个人发展,她对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有了质疑。她的状态其实也是一部分人的缩影:在人到中年时,需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
  
  对于这个片断,咨询师可以有很多方向:
  
  A、让来访者安心地做一只社会的、组织中的蚂蚁,在认识上纠正其“做蚂蚁没有成就感”的想法,在情绪上对其失落和不安全感给予舒缓;
  
  B、让来访者回忆生活经历中和蚂蚁感有关的事件,找出童年的根源,让来访者看到蚂蚁感是如何一步步深化并深入其内心的;
  
  C、让来访者变成一头大象,从而使来访者内心的成就感得到张扬,从而更有安全感;
  
  D、让来访者自己决定变化的方向:既看到蚂蚁身上勤劳、忠诚的一方面,又看到蚂蚁有无限成长的可能性,可以变成任何它有意愿想成为的角色。
  
  如果你是咨询师,你会选择哪一个选项?每一个选项代表着你的价值观取向,以及对生命本质的看法。如果你是来访者,你更容易被哪一个回答所触动?那个触动你的选项,其实也是你可能成长的起点。
  
  一、心理咨询实践的困境
  
  1、问题导向
  
  这种咨询取向的特点是: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看到的是来访者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先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对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对不清楚的信息进行澄清,对问题进行诊断。这样的流程本身并没有错,困境在于诊断之后,咨询无力推进。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咨询师的技术不精良,而在于其人生观止于“问题导向”,局限于来访者的问题。如果咨询师和来访者站在生命成长的同一个高度,以问题看问题,不论用多少技巧,本质上,咨询仍然是一个僵局,无法突破。当然,这并不是说咨询就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在表层,咨询仍然会有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等作用,但来访者的内在层面,咨询仍然无法触及到,所以那些未解决的问题将来又会穿了另外一件外衣出现。
  
  上文的A选项是典型的“以问题看问题”,咨询师和来访者站在同一个生命的高度,仍然只能从蚂蚁的角度来看待来访者的当下。咨询师可能从知、情、意等各个角度切入,但咨询结束后,来访者仍然局限在当蚂蚁的状态,只不过可能成为一只不抱怨的蚂蚁。咨询的结果是世界上少了一个抱怨的人、反思的人、质疑的人,多了一个甘于平庸的人。那些无限成长的可能性被泯灭。
  
  2、分析导向
  
  这种咨询取向的特点是:咨询师手拿时光穿梭仪、放大镜,对来访者的生活事件进行仔细分析,把当下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析得入情入理,但并不能推动来访者当下的改变。有些咨询师看到无力推进后,就会把放大镜换成显微镜,把时光穿梭仪调整到更早的时间段,试图挖出根的根。这种咨询困境不在于咨询师分析技术不到位,而在于咨询师的全部着眼点关注于分析,他们自我的成长仍然是机械的、不圆满的,所以无法把全部身心放在来访者身上,无法把来访者当作一个灵活的、有内在圆满性的个体。来访者的问题被从来访者身上剥离下来,成为解剖和解构的对象。那些共感,那些倾听,那些反馈,尽管也在使用,但它们只是贴上去的一层皮,只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分析资料和信息。来访者被异化为一个被分析对象,身上贴满了各种分析的结论。在咨询师眼里,诊断高于一切。这些咨询师本质上是怀疑论者,对这个世界充满深深的怀疑,只有弄清每一件事情,才能让他们有安心感。于是,分析就成了他们的武器。
  
  有时候,这样的心理咨询未必没有效果,因为那些心理学的名词、理论会给来访者打开另外一个窗口,让他们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待世界。另外,有些敏感度高的来访者会在这样的过程中被触动,自我完形、自我治愈的力量会发挥作用。但更多的来访者会带着被肢解、又被包扎的心灵离开咨询室。
  
  B选项是“分析导向”,咨询结束时可以用一张模型图把影响来访者的众多因素画出来,可以从童年一直勾勒到当下。但分析并不等于解决问题,分析本身并不能改变来访者当下的状态。有些来访者也对自己的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就是无法改变。做解剖是一回事,缝合、治疗和恢复生机是另一回事。
  
  以分析导向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只能是提问机器。他可以一气不歇地提几十个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发生这种情况多久?”“你采用过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但问完这些问题,咨询就无法继续推进了。
  
  走出分析导向的困境在于咨询师本人成长为一个能看到自己内在圆满和丰富的人,能拥有在心灵不同层面游弋的自由。如果咨询师达到这个深度,利用自己作为工具,就会穿透来访者的问题,看到其自在性。这样的咨询师也会用分析,但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而是为了来访者的成长而分析。
  
  3、人生导师导向
  
  这种咨询取向的特点是:一旦大致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后,就开始长篇大论地给建议,俨然以来访者的“人生导师”自居。他们给咨询师的角色定位就是权威、导师。他们内心那种权威感在做咨询师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某种程度上,来访者成为其满足私欲的工具,而他们自己对此并不自知。除了对咨询师的角色认知有偏差外,这些咨询师的困境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来访者真正的成长力量来自于来访者本人,而非外在的建议,尤其是这些建议并非是在完全接纳来访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之所以说没有接纳的基础,是因为人生导师们认为自己要比来访者站得更高,是俯视芸芸众生的。当然,这种取向未必没有效果,那些内心孱弱的来访者会暂时服从这些人生导师。但从本质上讲,这种服从对其自我成长并不利。
  
  上文C选项是“人生导师导向”,咨询师看到了来访者身上蕴含的不甘于做蚂蚁的心声,这是非常好的,但自作主张地把蚂蚁成长为一头大象。问题是:来访者对成为一头大象是否感到舒适?这到底是来访者想要的方向,还是咨询师本人的投射?如果来访者感到不舒适或不情愿被拔高到这个层面,便会产生阻抗。即使来访者接受大象之说,仍然存在这样的风险:咨询师用自己的意愿替代了来访者的意愿,限制了来访者成长的自由度,使其无法成为其想成为的样子。
  
  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咨询师要意识到:来访者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体,应该由来访者决定自己生命的状态,由来访者决定是否需要改变,改变成什么。来访者是重新塑造自我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因。而咨询师更多起接纳、信任、陪伴和引导的作用。
  
  二、走出困境有多难
  
  其实很多咨询师在咨询一段时间后都会遭遇困境:感觉到咨询是苍白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来访者;感觉到自己很无助,似乎无法帮到来访者;对咨询理论发生怀疑,对生活意义发生怀疑,甚至对生命的意义产生疑问……这些咨询师中,既有新手,也有资深者。那些资深者更容易遭遇瓶颈:怎样看待咨询技术的有效性?怎样才能让咨询更有效?要走出这些困境,我理解的路径是: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这种成长不单是技术层面,更多是心灵层面,是咨询师对待生命的看法,对人的理解,对爱的理解,对光明的理解。可能仅仅有理解还不够,还需要咨询师体验。
  
  可以看到,D选项是“让来访者自我成长”,咨询师既看到了蚂蚁身上的正性特点,又给出了一个引导:来访者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变化为他(她)想变化的事物。
  
  A、B、C、D这四个选项根本的区别在于咨询师处于自我成长的不同阶段。D选项的咨询师看到生命本质的意义,能够突破来访者的问题,用成长看待问题,而不是用问题看待问题。在这样的咨询师看来,分析和给建议并不是最重要的,来访者自身蕴含了给方向的能力,咨询师只需要深深地信任、接纳,看到来访者的挣扎,敏锐而精准地引导,安定地陪伴其面对,有定力承载来访者在面对问题时的苦与痛,默契地在关键时刻给予一些力度恰当的引导。能够做到这一切,要求咨询师对自己有深深的接纳、包容、信任,有定力面对自己的苦与痛,能够促成问题转化为成长的资源,并最终达到整合的境界。有些咨询师已经走在这条路上,而有些咨询师还没有找到这条路。
  
  在《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第三部分,是三个真实的咨询个案实录。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孙新兰担任咨询师。当时是2007年10月做的这三个个案,有两位当事人(有一位做了两次)。两位当事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建立亲密关系有困难。他们当时的状态都是单身。在咨询中触及到了他们的情绪管理、自我整合、对爱的接受。在2009年,两位当事人先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尽管咨询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但当时的咨询确实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对第一个当事人而言,咨询师并没有停留在“你对前妻有很多埋怨”这个层面,而是深入到当事人处理负面情绪的模式中,区分出怨恨的自我、惩罚的自我、现实的自我,引导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认识、面对、接纳和整合。对第二个当事人而言,她自己的表述是安全感缺失,所以难以和异性亲密相处,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做咨询,只能做安全感、和异性交往技巧的功课。但其内在是:渴望一个人像外婆一样无条件地爱她。母女关系的隔阂、父母关系的不良,造成她对婚姻的观望。咨询重点在其对母亲的接纳,对爱的接纳。
  
  三、结语
  
  咨询师成长到哪一个阶段,就会把来访者带进哪个境界。咨询师把来访者看成是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鸟,咨询就会固着在来访者的问题上。咨询师着重于分析来访者的问题,来访者就会被肢解。咨询师扮演人生导师,来访者就有可能扮演小学生。咨询师的内在和外在有多不平衡,咨询过程就有多摇摆。如果咨询师看到来访者成长的机遇,在其累累伤痕中看到一只不死鸟,那只鸟就有可能涅?之后重生。来访者的问题有多严重,其成长的机遇就有多宏大。咨询师的内在和谐,就有可能向来访者指出内在和谐的方向和深度。咨询师的生命有多自由,就有可能把来访者带到多自由的境界。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认为这样的人更有可能走向优秀:走在生命完满、饱满的路上,即使没有达到完全自由的境界,至少看到生命自由的图景,内心光明、开放、信任、流动。
  
  拥有这些特质不是心理咨询师的专利。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不论你处于生命成长的哪个阶段,只要你拥有这些品质,你都会生活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中,享受着生命的醇美。
  
  (文/严文华   来源:博览群书 )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