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学堂: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

责任编辑:tspsy-思思  发布于2013-07-23 16:07   浏览次  
  
  心理导读: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这是2009年的网络流行语,其中一个意思是说,人之多重角色。比如此句中的厨子,他除了是个厨子,还是个司机,而且是个好司机。从时空横轴而言,我是女儿、孙女、老师、学生、同事、朋友等等许多;时空纵轴而言,我曾是学生、企业实习生等,现在则是中学教员。有的角色我做得好,有的我做得不好,但这多重的社会、家庭、职业角色方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我。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

心理学堂: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

  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这是2009年的网络流行语,喜感而荒诞,我喜欢。
  
  (一)
  

  这句话暗喻了两个意思。
  
  第一,人之多重角色。比如此句中的厨子,他除了是个厨子,还是个司机,而且是个好司机。从时空横轴而言,我是女儿、孙女、老师、学生、同事、朋友等等许多;时空纵轴而言,我曾是学生、企业实习生等,现在则是中学教员。有的角色我做得好,有的我做得不好,但这多重的社会、家庭、职业角色方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我。
  
  第二,人的现实道路对于设定目标常常偏离,以至成为常态。这个厨子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好裁缝,阴差阳错地,成了一个好司机。也许当别人夸他是个好司机时,他未必有知遇之感,倒是偶然做了件破烂衣服被人夸时会激动落泪,不由人张口结舌。比如一个中文系朋友,一心想做老师,竟进了金融界,在职业的怨念中,成了贤妻良母。这句话套在她身上就是:不想做老师的贤妻良母不是好银行职员。还有很多:不想拿诺贝尔的生科男不是好金融研究员,不想出国的父亲不是好老师。
  
  (二)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有首著名的诗,《未择之路》(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森林叶黄,林中岔道各奔一方 我一人独行,无限惆怅 不能把两条路同时造访 良久伫立,我朝第一条路眺望 路转处惟见林深草长 我再把另一条路张望 一样美丽,一样坦荡 但或许更令人向往 虽然两条路都曾有行人走过 也许过往的足迹都是一样。 那天早晨落叶满道上 落叶上尚无脚踩的痕伤。 阿,且将第一条路留待他日寻访, 明知道路穷处又是路, 重游此地怕是痴想。 那以后岁月流逝,日久天长, 有一天我长叹一声,将要倾诉: 曾经林中两条岔道, 我选择了行人更少的一条,
  
  人生从此就变了模样。
  
  (三)
  
  诗中感喟的正是人生的单线性。
  
  面对选择时,只能选择一种;做出选择后,总较难回头。移民了,总难回国常驻;工作了,跨行跳槽总不容易。一路一路地,因为各种奇妙的机遇、冲动、好奇做着不经意的选择。然后有天突然发现自己已在歧路上了,完全地偏离了原来的目标。这一刻,我们像迷路一样茫然。随后,慢慢地适应了、习惯了,甚至想,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出这条路的成功么。于是望向前路茫茫时,有了点底气;但回首来路,又不免怃然。
  
  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这句话之奇妙正在于把人生纵轴上这种种转折放在横轴上铺开来看:一个厨子,在学裁缝的时候,被房东相中不卑不亢的态度,结果裁缝不学了,成了好司机。因此,直线的思维就是,他当初不想做裁缝,就未必是现在的好司机。多么奇妙的际遇!多么浑然天成的偶然!由这句话可以想象到无数人生命中的无数际遇和偶然,在预设的人生之路上转到了个自己都不认识的地方。荒诞的是,全无因果关系!所以有人说,人生就是一锅粥,想着甲,成就了丙,又一路地走到了寅。原来人生的单线是由看似不连结的线段组成。
  
  (四)
  
  于是荒诞,于是大笑,于是无所皈依,于是走向虚无。佛、道正是用这种思路瓦解人的事功之心。佛曰:诸行无常,执着尽是枉然。庄子曰: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都是用结果的无效取消过程的意义。时间上来说,任何东西都有存在的尽头。空间上也是如此,文化都有边界,权力也都有有效范围。除夕夜出国的人顿觉本来理所当然的中国年原来在国外毫无意义,财经处长也许叫不动小区物业的水管工。无论时间还是空间,绝对意义上讲,永恒不复存在;相对意义上说,无限只是更大范围里的有限。当我们在四千米的海拔望向低垂的荧荧星空,感觉一切的短暂、渺小,所有努力的意义感顿时消亡。
  
  但是,过程难道只为目标而存在?只有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才有效?佛曰,因缘诸合。那么,只因缘之偶然就该彻底放任,像独角犀牛一样独自游荡?难道人生除了幻灭就一无所有?
  
  儒家让我们在历史中寻找存在,苏轼让我们在瞬间感受永恒。即使空灭如佛道者仍然勇猛精进,佛爱着众生,庄子深爱自然。王弼曾说:“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说的正是圣人的智慧丰茂,但情感一如常人,只是更平静冲和。
  
  于是明白,深明于理的人仍需有所坚持,有所热爱。尽管空幻,但在每一个坚持和热爱的瞬间,我们感到温暖。因为只是温暖,所以无需执念。
  
  (文/王琳妮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