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揭秘: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责任编辑:tspsy-燕子  发布于2013-07-01 12:00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们是寻求意义的生物还是创造意义的生物?这必然涉及个体的基本世界观及其对无限(infinite)的观念,在此意义上,最终这个问题经常成为一个神学上的问题。说我们是寻求意义的生物,这个假设认为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努力去发现这种意义。而说我们是创造意义的生物,这种信念假设我们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意义。这种观点的极端是宣称没有终极的意义,仅仅有我们所创造的意义。    ---www.tspsy.com
  
心理揭秘: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心理揭秘: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意义是典型的存在主义议题。存在主义所有的议题都指向意义,与意义相关联。存在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正是意义使人的存在变得可以忍受。相反,缺乏意义是一种最大的存在恐惧。贝克尔(1973)说得很好:“人不能忍受自己的渺小,除非他能够尽可能地把渺小变得有意义”(p. 196)。
  
  一、创造意义与寻求意义
  
  在许多存在主义学者中间,有一个重要的、持续的辩论,即,我们是寻求意义的生物还是创造意义的生物?这必然涉及个体的基本世界观及其对无限(infinite)的观念,在此意义上,最终这个问题经常成为一个神学上的问题。说我们是寻求意义的生物,这个假设认为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努力去发现这种意义。而说我们是创造意义的生物,这种信念假设我们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意义。这种观点的极端是宣称没有终极的意义,仅仅有我们所创造的意义。
  
  许多理论家认为这两种情况都是真实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人既是寻求意义的生物,又是创造意义的生物。在治疗来访者的时候,注意这种区分的伦理含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议题经常有着重要的宗教含义。举例来说,许多信仰宗教的人可能认为,说我们能够创造任何终极意义是亵渎神明的。对存在主义治疗师来说,重要的是,意识到他们和来访者对这个议题的假设,以防把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
  
  二、意义的类型
  
  意义至少能够被分为三种类型:虚假意义、短暂意义和终极意义。虽然这里提供了代表不同类型的一些例子,但应该强调的是,每种意义类型的结构是高度个体化的,它因人而异。
  
  虚假意义可以被描述为没有任何治愈性或支持性力量的虚构。这一类型的意义通常是破坏性的。有时,它们可能帮助人们繁衍并生存下去,但是它们没有能力解决存在议题。虚假意义的例子可能包括金钱、权力或性。虽然它们也有一些积极的用途,但是它们内部及其自身是缺乏意义的。性,当它是爱、亲密关系的一部分时,它有巨大的联结力量。然而,当它远离关系时,就变得具有破坏性。
  
  短暂意义能够帮助我们应对,但是它不能帮助我们超越。它们仍然缺乏能力来解决存在议题。然而,这些意义在本质上不像虚假意义那样具备破坏性。虽然这种类型的意义可能会促进成长并通向终极意义,但是它们本身不是终极意义。这样的例子包括:工作、服务、领导力、教育、自我成长和自我意识。所有这些都是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但并不是好的终结。
  
  终极意义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意义,它帮助我们超越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等存在议题。我主张这一类型的意义需要某种关系——与上帝或者他人的关系。然而,并不是说就是这种关系实现终极意义,而是说这一类型的关系具有如此的功能。这涉及了在关系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其作为一种目标具有终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假设终极意义需要某种关系,但并不包括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个假设特别地反驳了常见的美国式个体主义和自我满足的价值观。个人内部的关系,充其量是一种暂时的意义。终极意义需要有他人的存在,并假定人类就是关系的存在(生物)。然而,这个“他人”是非常开放的,可能包括上帝、其他的人、动物,甚至可能还包括了自然界(对于那些把上帝看作是自然界的人来说)。
  
  三、应对与成长
  
  近来,应对(coping)心理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类似地,做“一个存活者”的观点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理想。然而,从存在主义角度来讲,仅仅是存活或者应对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它充其量是提供了一种短暂意义!
  
  应对机制与成长机制有所不同。应对机制帮助一个人存活,并维持他的现状。成长机制不仅帮助一个人存活,还考虑到通过生存来获得成长。通常,一种机制是成为应对机制还是成长机制,取决于我们如何来使用它。
  
  帕克斯、科恩和默奇(1996)开发了一种压力-相关成长量表(stress-related growth scale),以此来测量个体如何能够通过困难、压力或创伤的经验来获得成长。霍夫曼和惠特迈尔(2002)用这个量表来检查人们对于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的反应。这个研究表明了一些应对的机制,尽管可以帮助人们维持生存,但是它们无法促进成长。其他的机制,比如信仰、依赖上帝,则与压力相关的成长存在关联。
  
  应对和安全,当这些变成了人们主要的价值观,他们的决策以此为基础,那么经常会阻止人们真实地生活,阻止人们发现他们生命中的意义。在许多方面,应对类型可以看成是上文中揭示的虚假意义。换句话说,虚假意义经常阻止人们实现终极意义。
  
  四、结论
  
  在维克多·弗兰克尔(1984,2000)看来,意义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他命名他的治疗方法为“logotherapy”来代表“意义治疗”。意义是存在主义理论中一个非常宽泛、复杂的议题。它也是一个联合了许多种存在主义思想的议题。死亡、自由/责任、孤独和情绪的尽头全都指向意义。正是意义能够支撑我们,帮助我们真实地活下去。
  
  (文/路易斯·霍夫曼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