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揭秘:为什么我们喜欢押韵?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11-21 12:50   浏览次  
  
  心理导读:本文将从节奏感、共振、行为主义、认知与记忆、进化心理学等方面分析:为什么我们喜欢押韵。     ——www.tspsy.com
  
心理揭秘:为什么我们喜欢押韵?

心理揭秘:为什么我们喜欢押韵?
 
  节奏感,而不是押韵
  
  因为押韵而愉悦必然是因为诵读者本人感受到了一种可以称之为“美”的东西。
  
  但事实上,押韵不见是一种必然。很多民族的传统诗歌中就没有严格的押韵,比如布依族或者毛南族等等。但这种不押韵并不影响人们在念诵歌谣的时候获得愉悦感。而且宗教信徒在唱诵宗教经典的时候也能获得愉悦感,而大部分的这些经典都是不押韵。
  
  所以我觉得来自押韵的愉悦感更多地来自于后天习得,或者说成长过程中被告知的关于“美”的标准。相比之下,念诵过程中的节奏感似乎对于愉悦感的产生起到作用更大一些。这和歌曲中的节奏感是一样的。所以人们在念押韵的诗歌时产生的愉悦,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节奏感,而不是押韵本身吧。(@Cosmodox)
  
  节奏感可以从我们还在母体中作为一个胎儿时说起。最初聆听的就是母亲的心跳和呼吸声,心跳总是有节奏的,呼吸也是有节奏的,并且基本上是四次心跳一次呼吸,如果心跳和呼吸节律比较平衡平缓,表示没什么危险和放松,人体感觉母体和自己比较安享和自然,比较愉悦。
  
  同样,当我们离开母体后,当听到有节律的韵文或诗歌,这些韵文或诗歌,基本上和四次心跳一次呼吸的节奏相近,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节奏时,人体本能地产生比较安享的愉悦感。(@相鼠有皮)
  
  行为主义:押韵受到表扬
  
  行为主义心理学支持后天习得的说法。我们从小从歌曲,诗词(小学一年级李白《静夜诗》)就有过押韵方面的教育。然后在一次无意的一次说话时,押韵了,而且正好被人听到,并受到了表扬。这种正强化鼓励我们更喜欢押韵,然后不断的正强化。以至于后来只要押韵了,即使没有别人的夸奖,也有了“愉悦感”。并且我们还继续夸奖了下一个小朋友无意的押韵。(@D..r.葉Oliver)
  
  音乐:正弦波给大脑积极信号
  
  行为主义可以解释后天的行为习得,但回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读诗,总有点淡淡的愉悦感,觉得很好听。
  
  人体本来是很多物质的组合,综合到一起和谐的运作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押韵或者好听的音乐分析出来都是平稳的正弦波,能引起人体物质的良性共振,各部分能保持平衡,从而传达给大脑一个积极的信号,所以听舒缓的音乐有益蔬菜发育也应该有一定作用。(@子吾)
  
  两个实验:人们喜欢规律与可预期
  
  让我们看看实验。
  
  一个生物物理学研究小组最近采用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人类耳内的神经是如何分辨出“和谐”的音符的。结论是,和谐的音符能激发耳内神经元的规律运动,节省能量;相反,不和谐的噪音则让神经元的活动趋于紊乱,浪费能量。
  
  然后某学校音乐系做了一个研究,就是给被试一段音乐,最后一个音符要么是符合预期的和谐音程,要么是不符合预期的非和谐音程,结果发现当符合预期的和谐音程出现时,比试感到满足,而不和谐音程出现的时候,被试的某些脑区显示出不一样的变化。
  
  所以可以得出两个推论:1、人们更喜欢听到重复规律的和谐音调。2、人们更喜欢可以预期的音调。(@Xiaonan_CMU)
  
  认知心理学:押韵便于记忆
  
  除了规律与可预期的因素,人们喜欢押韵,或许是为了记忆的需要。那些押韵的诗句,在我们感觉上也是最好记忆的,假如一个诗句里一个韵脚都没有,除非我们去理解或运用其他类似图形记忆的方法,才能更容易的记忆它,就比如语言文字,它们都不是毫无章法的,因为有一定的规律,才能容易让我们学习和传承。(@Enceladus)
  
  进化心理学:集体无意识
  
  最后从进化心理学谈押韵。
  
  因为语言是先于文字出现的,古代人民传递信息主要靠口头。例如最早的《诗经》,都是民谣,人们发现在口头传递过程中,那些具有韵律的内容会很容易记忆,也比较有美感,所以渐渐大家都开始尝试创作有韵律的文体。
  
  经过几千年的演化,“押韵”以集体无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每当我们想到“押韵”时,就想到它是美的,是会带给我们愉悦心情的(就像早期民谣的作用一样)。
  
  举个同样的例子,比如“相声”。一提到相声这个词,大家也都会心情很愉快吧,即使听到的内容不怎么好笑,但大家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开心,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群体或种族,随着时间而积累的普遍心理认识。它主要由人类的共同的经验,经过潜移默化而得来,具有遗传的特性,不需要后天的学习获得。(@D-Horse)
  
  (来源:果壳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