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揭秘:人们为什么拒绝科学?

责任编辑:tspsy-燕子  发布于2013-04-15 09:44   浏览次  
  
  心理导读:从板蓝根到三亚海天派对,我们可以发现,让大多数人去接受一些已经被科学证实过很多遍的结论,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时候,说了很多遍的问题,可能到最后接受的人并没有增加多少。     ——www.tspsy.com
  
心理揭秘:人们为什么拒绝科学?

心理揭秘:人们为什么拒绝科学?

  近来是多事之秋,禽流感来势汹汹,搞得四下人心惶惶,很多地方药店里的的板蓝根又出现了供货紧缺等现象。10年了,从非典到H5N1到H1N1再到这次的H7N9,病毒都更新换代好几轮了,我们却依旧在哄抢着板蓝根——这种卫生部明确表明对预防H7N9流感没什么帮助的药品。
  
  有网友调侃,“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板蓝根,你值得拥有”。其实这也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科学主义”的大棒朝着一些中药和中医疗法抡了很多回,但是一旦出了一点事情,我们发现,人们还是会求助于这些方法,似乎并没有什么进步。
  
  无独有偶,近来还有一件事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争论。三亚某高档聚会,明星,美酒,游艇,美女,再次把贫富问题和性选择的问题抛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又翻出了方舟子07年介绍 #进化心理学# 的文章《女人爱财,男人好色》,大批进化心理学只是假设而非科学证实的研究成果。而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自然选择”的框架下,心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实证成果,进化心理学也是早就被纳入了科学心理学的范畴。而男女择偶策略有所不同,男性追求快而多,创造尽可能多的子女,因此重视女性的生殖能力(年轻健康);女性追求稳定,养育子女,因而重视配偶的社会资源(地位,金钱等)这一基本的进化心理学命题也早就被科学界所承认。
  
  通过两起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让大多数人去接受一些已经被科学证实过很多遍的结论,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科学的普及似乎注定是一个孤独的旅行,有的时候,可能说了很多遍的问题,最后发现实际接受的人并没有增加多少。其实这个问题并非只有在中国才出现,老外也有一大堆的迷信和伪科学,老外的科普工作者也头疼,转基因、全球变暖、清洁能源这些东西反反复复的说了很多遍,总还是有人提出异议,合着科普工作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的两位研究者在《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对人们拒绝科学的动机进行了剖析。
  
  这个研究发现,在环保和公共政策领域,影响人们对科学接受程度最大的实际上是人们的政治观点。政治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左和右,左派更倾向于政府干预经济,而右派则倾向于自由经济。左派的人支持政府出台一些公共政策来管制污染企业,改善环境或者加大公共设施的投入,所以他们也更愿意接受一些环保的科研结果,而右派,仅仅因为政治原因,就会拒绝接受一些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研究。说到底就是人们接不接受科学的观点,取决于自己的利益取向,如果科学的观点对自己是有利的,那么人们就更愿意接受。
  
  另一方面,就是“阴谋论者”更容易拒斥科学研究的发现。比如“流感病毒或者艾滋病毒是美国的病毒入侵”、“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而政府却在隐瞒这一事实”,这些持阴暗观点的人,思维会变得更狭窄,只愿意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因此也会拒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科学的门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些看似门槛较低的“软科学”,比如心理学,健康养生等,让每个人都觉得凭自己的经验就可以随便的插一脚,会导致人们忽视相关的研究结果,从而产生更多的误区。
  
  比如说生病这个事,久病成医,经常生病去医院的话会发现普通的感冒发烧医生开的也就是那几种药,就觉得自己不去看医生也能像模像样的看病了。其实不然,感冒也分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发病的原理不同,引起疾病的病原体也不同,对症下药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因此也没有什么万能神药。
  
  经常有人说“科学不是全部”,的确是这样,科学只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工具,但是在这一科学擅长的领域,我们要学会使用这一工具,敬畏这个世界。同时,也保持我们一颗平常心,生活中的问题不太较真,不做死理性,不钻牛角尖。套用一句话,科学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科学是万万不能的。
  
  (文/落雁戏飞鸿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