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我是歌手》为什么会火?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3-02 09:25   浏览次  

 

  
  心理导读:都是熟悉的面孔,都是熟悉的味道,《我是歌手》到底引爆了什么,让一群早就“红过一遍”的歌手再度成为了前台最耀眼的歌者? ——www.tspsy.com
  
  2012年《中国好声音》掀起的“夏日热浪”方兴未艾,2013年伊始,芒果台献上的重磅炸弹《我是歌手》就又刮起了一阵“冬季旋风”。都是熟悉的面孔,都是熟悉的味道,《我是歌手》到底引爆了什么,让一群早就“红过一遍”的歌手再度成为了前台最耀眼的歌者?
  
  引爆点一:关键人物法则
  
  美国著名的媒体人,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曾经写过一本名为《引爆点》的书用以分析流行背后的潜在法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引爆流行的关键人物。
  
  这些关键人物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联络员:
  
  这些人有着极大的个人魅力与社会网络,并且精力旺盛,热衷于分享信息,在关键时刻能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在网络传播上更为凸显,经常玩微博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某一条微博的转发和关注度突然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这条微博被某个“名人”转发了。这些人就像是一个社区里面的小广播,把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出去。在《我是歌手》的节目中,从参赛选手到他们的“明星经济人”,都不乏人们所熟知“公众人物”。所谓“娱乐是个圈”,他们每个人也有诸多明星好友,这个庞大的传播网络只要一被点燃,就注定要威力无限。
  
  内行:
  
  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群人,平常不显山不漏水,但是真正涉足到他们专攻的领域,他们总是乐于提供自己掌握的信息,并为人们提供建议,而他们的建议也对我们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说周五晚上看什么娱乐节目的问题还不用麻烦到请他们出场的话,当你面对买电脑、购车或者选择基金的问题时,他们就变得举足轻重了。《我是歌手》节目也调动了不少内行,例如他们请来的现场评审,参加比赛的选手的忠实粉丝,还有芒果台娱乐节目的忠实观众,这是一个对于音乐、对于娱乐节目有自己的独特口味和品鉴力的人群,他们平常就生活在你我的周围,当他们发现了一个心目中的好节目并且开始向我们推荐时,我们毫无疑问的会认真的去考虑他们的建议。
  
  推销员: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总是受人欢迎的角色,我们虽然很不想被他们左右,但也不得不折服于他们的专业水平和魅力。芒果台的幕后有一批一流的制作人员,他们总知道在什么时间地点用什么方式做广告能为节目招揽来最多的观众。在节目开播一周前,湖南卫视录制七条15秒的概念宣传片,将紧张气氛渲染至极,全天候滚动播出,所谓曝光效应,广告时间短不要紧,只要用悬念捕获眼球,再加上反复的出现,已经足以让人为之动心。
  
  引爆点二:优秀的节目内容回馈观众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一流的传播途径,没有好的内容,大多数观众也会一哄而散;反之,如我一位朋友所言,一流的唱匠,一流的声音,一流的配乐,一流的制作团队,在这个“平民选秀看腻了,歌星假唱太多了”的时代里,有这样一档好节目,想不火都不行。首先从选手来讲,他们的声音就已经是收视率的一层保障,节目所需要做到的,就是以一个恰当的包装方式,让观众从这些熟悉的声音中找到一些新鲜的体验。
  
  当然这种包装也十分的重要,我们的大脑总是渴求一些新鲜的体验,这些新鲜的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的多巴胺分泌,而多巴胺是大脑奖励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所以我们所说的这种叫做“新鲜感”的体验,就和小孩喝到糖水,或者成人享受性爱一样的使人感到满足。
  
  突破以往平民选秀的套路,节目选取了一个“强强PK”的形式,为观众留足了悬念,每个人都期待看到,在这样一个不一般的高度上,什么人还可以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强者。
  
  另一方面,选手自身的表现也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例如我们所熟识的是唱《单身情歌》的林志炫,却不知道他可以把《烟花易冷》演绎的这样唯美,我们所熟识的是黄贯中摇滚的旋律,却不知道《吻别》这样的伤感也可以用摇滚来诠释,当然,更不可忽视的是,很多人第一次见识了“黄妈”的天籁之声。正是这些精彩的,触动观众内心,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的内容才是节目持久的动力。
  
  引爆点三:顺势而为,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近些年来,各种娱乐选秀节目尘嚣直上,主要原因在于有一批固定年龄段的年轻观众的追捧,但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刺激之后,观众的“阈限”提高了很多,早已不如当年那样容易打动,在这种情况下,顺应观众的审美趋向,提供一些更多元化的选择,势必会赢得青睐。
  
  当下人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如果要这么问的话,那么答案很可能是选择权和掌控感。马克思说过,“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缔造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广泛的受众所能感受到的确是深深的局限感,不管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流行方面,很多事情都不是由我们个人可以改变的。即使是电视娱乐这样一个无伤大雅的领域,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电视台为中年妇女定制了各种家庭伦理苦情剧,为大龄未婚男女青年定制了各种婚恋节目,为祖国的花朵定制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虽然人们各得其所,但是给人的感觉是电视台播什么我就只能看什么,有的时候打开电视,四五个频道在放同一个内容,找不到掌控的感觉,人就很难获得快乐。
  
  《我是歌手》从一开始,就没有像大多数娱乐选秀节目一样把受众局限在了12-25岁的少男少女群体。在这个节目中,年纪大一点的观众可能会看见齐秦那一张写满沧桑的脸,听着《海阔天空》的旋律慷慨激昂,年轻一点的则可以欣赏“我的王妃我要霸占你的美”的霸气流露,以及“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的凄凉婉转。《我是歌手》就像一盘老少咸宜的盛宴,各个年龄的人都可以各取所需,让人们有理由去真正的自己去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而这些写满了不同年代故事的人之间的PK,更是时时紧扣人们的心弦,每个观众在比赛结束后,都会对结果有所预期,都会选出打动自己内心的灵魂歌者。这样让观众有所选择的节目,自然会被观众所选择。
  
  一出好节目的成功,突出的引导者、优秀的节目内容、以及顺应大众的审美取向这三点缺一不可,把握住流行脉搏的人,就可以引爆流行,成为最终的赢家。
  
  (文/落雁戏飞鸿 心灵花园)
 
  参考资料:
  
  〔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引爆点》,中信出版社, 2006年
  
  〔美〕盖瑞.斯默尔&吉吉.沃根: 《大脑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