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霍金:我们都更像机器了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3-01-29 11:54   浏览次  
  
  心理导读:霍金的人格,他的残疾,还有秉承他思想的关系网反映了我们对机器的了解、对工作性质的认识,甚至是对我们科学巨人代表的映射。即使我们有全世界的技术和信息做武装,我们不也都是残疾的么?和霍金一样,我们都需要自己的人脉、方法还有机器组成的关系网来帮我们完善我们的想法。    ---www.tspsy.com
  
霍金:我们都更像机器了

霍金:我们都更像机器了
 
  “人机共网”的霍金:那些非人哉的二三事
  
  咔哒咔哒咔哒:听,这就是与史蒂芬·霍金对话时的声音。没法说法,也没法发出其他声响,还没什么表情。如果是了解他的人,霍金还可以递个眼神交流一下;但对像我们这样和他不熟的人,霍金只能靠他的红外线连接特制电脑进行沟通。
  
  1月8号,也就是今天,是霍金的生日。但在今天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到底是为神马庆生呢:是人,是思想,还是…机器呢?
  
  从某种程度上,霍金就像是“缸中的大脑”。50年前就已深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也就是卢伽雷氏症)折磨的霍金虽然仍保留着敏锐的头脑和细腻的情感,但已失去了肌肉控制能力。借欧比旺形容黑武士的话来讲,霍金“如今更像机器而非人哉”。
  
  在歌功颂德版霍金故事中,我们赞扬这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杰出的物理学家,这当今最优秀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的形象与我们印象中科学伟人造就科学的原理完全吻合:想当一个天才,你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像小约翰·纳什(“美丽心灵”男猪脚)一样的——头脑。事实上,由于身体上的残疾,霍金单单用他纯粹的论证力量,化身成为能够领悟宇宙究极定律的谜一般的人物:他不可能移动身子,那么这一切肯定是在他脑内得出的。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有个脑子就够了。
  
  但在另一版霍金故事中,我们注意到他其实比任何一位科学家更加“全副武装”,就别提我们普通老百姓了。他是很多群体的代表:技工,学生,助理,当然了还有机器。霍金之所以“天才”,与其说完全是自己头脑的结晶,不如说有着复杂的定位,是物质与集体主义的产物。
  
  出于一个对科技和造就科技的伟人深感兴趣的人类学者的身份,我就霍金这个人做了个深入的民族学研究:基本上,他一个人就是我的“部落”。近几年来,我一直观察他如何工作、解决问题、提出理论、做讲座还有参与访谈、纪录片的录摄。我对他身边的人都进行了采访:他的护士、贴身助理、学生、同事,甚至还有记者。我简直就与“霍金部落”共存。
  
  就我发现,要想了解霍金就必须要了解他行动和思考必需的相关人员和机器;必须要明白这些存在是如何延伸放大了霍金的才能。打个比方:他学生的专长遍布各种迥异的研究领域,这使霍金得以综合多样信息与一个问题的多重角度,而换做其他人可做不来。他的秘书为他提供了常人永远享受不到的一种脑力助理,能帮他把资料按他的兴趣和能力整理规划。
  
  这可不像与同事进行什么思想的加法,或者是让某某帮我们把邮件理好:这可以说是思想的幂乘啊,或者说整理的事促进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互动的提示卡啊!换句话说,这不是站在机器对立面的种族,而是与机器共存的民族!更贴切地说,这就是道格.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所早期预言的“计算机是人类智力的放大器”啊!但最贴切地说,这其实是靠机器——并造就机器伟人——过活。
  
  我们都更像机器了
  
  霍金的身体状况使机械化(等级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其本身就以人机互动为基础的环境变得十分必要。这有所延伸的人体网络——人机合体——让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也需要程序设计。
  
  但简单背后的复杂可见一斑,就好像我们平时接触的简易系统界面背后暗藏了复杂的算法。只是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说的可是个人——而不是个什么智能手机或是计算机的显示屏。
  
  一个对“您想参加这次会议么?”的肯定回答就能让霍金跨洋过海——只需转转眼球。他的模拟声音使他的思想如虎添翼:不仅想得周密,表述得更无懈可击,而这点没人能比霍金做得更完美了。由于无法说话,他的残疾迫使他有个更加清晰的思路,还无须顾虑发音上的细枝末节。
  
  与此同时,这个声音淡化了——也使我们忘却了——这个机器扮演的角色,只要它还是一个公众形象的声音、产物、代表。虽然说每个字都是事先写好的,但有可能是霍金起草的也可能是他所在关系网的别的哪个人。同理,他的学生代他根据他的演讲(和文章)进行演算。
  
  这和其他明星比——或甚至是和总统比——有什么区别呢?不就是众星捧月,被一群人围着打点自己的需求又树立自己的形象么?
  
  霍金和这些名流有个共同点,即他们都在巅峰颐指气使,而在基层的人们则让这些人接着扮演高高挂起的月亮。但在霍金这个例子里,他的网络更加——几乎是最——分散广布且紧密相联的。霍金不仅仅是发出远程命令和表露的愿望,他本身甚至还有他的身份象征都成了人机共网的一个属性。我把他叫做分散又集中的主体:缸中之脑,只不过是生活在缸外的世界中。
  
  传统意义的助理负责执行领导下达的指示或者已经成形的想法。但霍金的助理们——有人有机器——的工作是完整了霍金的想法;他们归纳,赋予意义、解释、表达。这么一来,霍金的故事让我们反思人机之间的分歧。
  
  它也让我们重新思考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区别。尽管奥巴马团队不像霍金的这么有技术含量,但想想在选举当晚的智囊团:难道他们不算是老马的头脑么?他们成就了他的连任;他们为大选结果投入程度和疲惫感与奥巴马自己的大脑不相上下。
  
  孤掌难鸣,每个伟人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团队,而这个伟人的团队凝聚力越强,就越像一个整体。
  
  所以,霍金的人格,他的残疾,还有秉承他思想的关系网反映了我们对机器的了解,对工作性质的认识,甚至是对我们科学巨人代表的映射。大众传媒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纯粹的、孤立的、不可多得的天才霍金;民族志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虽然身患残疾但与其他科学家没什么不同的霍金。事实上,正是因为他的残疾,我们才有机会走进科学家的一天,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的…还有世界每天是如何运转的。
  
  因为,即使我们有全世界的技术和信息做武装,我们不也都是残疾的么?和霍金一样,和奥巴马和他的智囊团一样,我们都需要自己的人脉、方法还有机器组成的关系网——还有遍布其网的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oratory)——来帮我们完善我们的想法。
  
  (文/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