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生活心理学:有些事情等不得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1-05 10:36   浏览次  
  
  心理导读:元旦狂欢之后,已经进入2013年了。你还记得几天前的世界末日吗?张志明说,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做完。我想说,有些事不要等做不了而徒留遗憾。 ——www.tspsy.com
  
生活心理学:有些事情等不得

生活心理学:有些事情等不得
 
  一、新闻事件:
  
  随着假传的所谓 “世界末日” 的来临,写 “三句话遗书” 在微博网友中流行起来,其中有微笑,有哀伤,又有温情。网友们有表露真爱的:我爱你/至死方休/我做到了;有调侃人生的:读了N年书/终于毕业了/挂了;有诉说遗憾的:只后悔/有些话/没有亲口对你说;还有交待最紧要“后事”的,如:“等我走了/一定要替我/把实验报告写完”。大家面对未知的人生,更多人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调侃。
  
  二、心理解读:
  
  除极个别人,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末日谣言,但对末日的想象会给人带来刺激。山摇地动,电闪雷鸣,海啸四起,昏天黑地,这些末日场景把死亡拉到眼前,激发出潜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促使人反思当下的生活:如果末日将至,你的生命选择是否会改变?
  
  1、为什么要等到末日?
  
  如果问你,生命还有几个月终结的话,你想做哪几件事?你可能列一份长长的清单出来。
  
  而回到可以慢慢消磨日子的状况,清单上的事情你还会做几件?有些事情,只有死亡迫近,你才会觉得非做不可,这是为什么?
  
  对于将来,我们心里会有近期将来和远期将来的划分,比如你心想有一天自己会背起包出去流浪,但问你明天出发怎样,你便犹豫了,很难跨出流浪的第一步。对于未来,我们有种种期待和幻想,反应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价值观念,可惜我们习惯把实现价值的确切行动放到远期将来,如果把它们真正提上近期将来的日程里,却又往往选择拒绝。
  
  解释水平理论 是一种心理表征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人们知觉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较远时,人们倾向于使用上位的、抽象的和本质的表征来解释事件(高水平解释);当知觉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较近时,人们更可能使用下位的、具体的和表面的特征来解释(低水平解释)。对于遥远的将来要完成的事件,人们往往会更多关注实现后的期望,而做出相对乐观的肯定选择(我要去流浪);对于近期要完成的事情,人们往往更多关注其存在的障碍,从而做出较现实的否定选择(我暂时不去流浪)。
  
  又如,问大一和大四的在校生毕业后是否想创业,会发现大一同学想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大四。对于大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毕业后的创业离他们非常遥远,离他们的现实很远,事件发生的概率目前也不大,因此,他们对创业采用的是高解释水平的表征,从本质上对创业进行认知,如创业意味着能力,代表着自信,标志着一种人生追求,因此,创业意向较高;而对于毕业生而言,创业离他们非常近,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对也较大,因此,他们对毕业后创业采用的是低解释水平的表征,比较具体地看待创业,考虑更多的是创业的困难和风险,因此创业意向比较低。
  
  死亡迫近之时,你的清单往往关乎最看重的人和事,再不做就没有机会了。但如果死亡只是远远的一个“隐患”,你便只是把清单上的事情放到远期将来里,假装有一天自己会去实现,于是乎,让无尽的远期将来淹没了一个个现在。
  
  2、末日遗憾
  
  也许真正的末日不会像2012预言这样,提前跟人类打招呼,如果你的生命是戛然而止的,你会对哪些选择后悔呢?
  
  心理学家 Gilovich 和 Medivec 根据时间间隔长短将后悔划分为 “短期后悔” 和 “长期后悔” ,长短期以一周时间为界。研究结果发现,短时间内人们对已经做的行为产生的消极结果更为后悔;而在较长时间内,人们则对没有做的行为产生的消极结果更为后悔。“做”的后悔,通常引起的是一种愤怒式的懊悔,在短期的强度很强,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强度会很快降低;而“不做”的后悔,既与渴望情感(怀旧、思念)有关又与失望情感(怜悯)有关,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强度上会有所降低,但速度很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会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不管是随未来再次出现的末日一起 over,还是以后垂暮将逝,当回望自己一生时,我们大概会对那些没有做的事情深感遗憾,没有把爱说出口,没有去旅行,没有坚持梦想……
  
  3、非死亡墓志铭
  
  习惯性蹉跎,老去时再后悔之前的蹉跎?这大概不是你想要的人生,那我们如何更充分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
  
  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写一个自己的墓志铭,即你希望自己死后墓碑上刻上写什么?比如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品质、职业、成就、价值观)的人,这是在盖棺定论时你希望自己得到的评价,那么接下来就想一想在当下的生活中怎样按照墓志铭所写的生活吧!
  
  三、心理后记:
  
  这里引用一段著名的墓志铭。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文/心灵花园 www.0315xl.com)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