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叛逆总是被我们用来形容那些不听话的儿童,甚至面对那些已经出脱成婷婷少女或者阳光少年的孩子,我们也缺乏聆听他们内在想法的耐心。这个时刻,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忘记自己十几岁时的心思。---www.tspsy.com
中文名:卧虎藏龙
外文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导演:李安
主演: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
一、影片简介:
《卧虎藏龙》由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主演。影片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人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影片直逼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深刻的一点:即对个体的人的压抑和约束,同时展示了这种东方社会规范的强力作用和存在必要、以及他与人性的矛盾碰撞和最终的悲剧调和。该片是迄今唯一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片。
二、电影剧情:
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这把有四百年历史的古剑伤人无数,李慕白希望如此重大决断能够表明他离开江湖恩怨的决心。谁知当天夜里宝剑就被人盗走,俞秀莲上前阻拦与盗剑人交手,但最后盗剑人在同伙的救助下逃走。有人看见一个蒙面人消失在九门提督玉大人府内,俞秀莲也认为玉大人难逃干系。九门提督主管京城治安,玉大人刚从新疆调来赴任,贝勒爷即不相信玉大人与此有关,也不能轻举妄动以免影响大局。
俞秀莲为了不将事情复杂化一直在暗中查访宝剑下落,也大约猜出是玉府小姐玉娇龙一时意气所为。俞秀莲对前来京城的李慕白隐瞒消息,只想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迫使玉娇龙归还宝剑,免伤和气。不过俞秀莲的良苦用心落空,蒙面人真的归还宝剑时,不可避免地跟李慕白有了一次正面的交锋。而李慕白又发现了害死师傅的碧眼狐狸的踪迹,此时李慕白更是欲罢不能。
玉娇龙自幼被隐匿于玉府的碧眼狐狸暗中收为弟子,并从秘籍中习得武当派上乘武功,早已青出于蓝。在新疆之时,玉娇龙就瞒着父亲与当地大盗“半天云”罗小虎情定终身,如今身在北京,父亲又要她嫁人,玉娇龙一时兴起冲出家门浪迹江湖。
任性傲气的玉娇龙心中凄苦无处发泄,在江湖上使性任气,俨然是个小魔星。俞秀莲和李慕白爱惜玉娇龙人才难得,苦心引导,总是无效。在最后和碧眼狐狸的交手之中,李慕白为救玉娇龙身中毒针而死。玉娇龙在俞秀莲的指点下来到武当山,却无法面对罗小虎,在和罗小虎一夕缠绵之后,投身万丈绝壑。
二、精彩影评:
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是考虑细密周全的。它会建构一个令人信服的世界,角色在这个舞台上展现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透射出过往生命所编织的故事。
玉娇龙,正是她性格中的似乎没来由的叛逆,使其成为《卧虎藏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从玉娇龙和俞秀莲的首次会面谈起。俞秀莲跟随管家去放青冥剑,两人在贝勒爷的书斋遇到不请自入的玉娇龙。玉娇龙自言是府上的客,来寻清净的。这个解释一则流露出小姐位置的高和傲;二则突出她不愿扎入人群凑热闹的个性,带有某种人际交往模式的倾向。就是这样一位小姐,在出身并不高贵的俞秀莲面前,逐渐失去锐气,兴致十足的听俞秀莲讲述江湖印象和有关李慕白的事。在俞秀莲讲出“李慕白的玄牝剑法真是得用这把剑才行”时,玉娇龙的眼睛出现了片刻的出神。青冥剑和李慕白便在这一刻合二为一了。
玉娇龙想获得与江湖的联结,同时是对新理想化客体的寻找过程,原因在后面的剧情中有所解释,而且十分动人。
玉娇龙盗剑之后,与俞秀莲展现了一副可以载入影史的武打场面。其中,导演李安比较喜欢玉娇龙面罩的设计,“她(章子怡)蒙面的那块三角巾,文章很大。要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照着她的瓜子脸,修的小小的,将将遮住,味道才对,要欲盖弥彰,正好包到那一点的时候最好看,她的眼睛最神秘透亮。 ” 我个人倒是倾向于认为,玉娇龙的面罩像京剧里老生的髯口,是男性第二性征的表现。这个看法在后面玉娇龙蒙面与李慕白对打的时候被加强了。
玉娇龙和李慕白的正式会面,两人各有一个特写镜头,目光流转,热烈充盈。紧跟着是还剑一场,玉娇龙的叛逆开始展漏无疑。两人之间的情欲被升华为师徒之情,又被玉娇龙表面上的叛逆任性所摧毁。
玉娇龙将剑送到门口,被李慕白捉住,一句“高兴就还,不高兴就不换”,扭头便走。玉娇龙对李慕白的声名的仰慕已经在前面铺垫过,而在现实中遇见李慕白,她又不肯屈服,非要弄出个高下。与罗小虎不同,李慕白几乎是轻而易举的将玉娇龙笼罩在自己的身形之下,令其毫无挣扎的机会。“既为师徒,便以性命相见”,李慕白全然将自己对玉娇龙的怜爱之情交出去了,既有父权的威严,也有情欲的暗示。玉娇龙并不领情,“武当山是酒馆娼窑,我不希罕!”看似玉娇龙骄纵叛逆,实则另有蹊跷。玉娇龙的师娘碧眼狐狸与李慕白对话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你师父可惜太小看女人,即使入了房帷,也不肯传给我。”入了房帷,就是睡过的意思。
玉娇龙这个时候表面上是叛逆的,但实际上是她为了保持自体完整性的防御措施。可以想见,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师娘几乎时常念叨武当派的龌龊之处。玉娇龙一方面对传闻中的李慕白不尽仰慕,又对师母嘴中的武当形象以及阴暗的江湖规则大为鄙夷。(与金庸小说里面的价值观并无二致)
从这一情结节点回溯玉娇龙的成长历程。
玉娇龙生长在官宦之家,要受三从四德的教诲;而臭名昭著于江湖的碧眼狐狸则带给她一个自由奔放的武侠世界。玉娇龙开始憧憬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生活图景,并深深为之着迷。但她的自体完整性也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下被不断撕扯。
她想获得父母的认同,却难以收起心性;想自由自在,又不得不考虑家族利益,甚至留恋玉家千金的尊贵身份。她依恋师母的关怀,却似鹰困牢笼,迷茫无途;内心倾慕李慕白,却不能对江湖的卑劣释怀。
玉娇龙十几岁时就经历了理想化需要的一次破灭,她完全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下一个投注理想化移情的客体(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而当面对李慕白的时候,她的江湖见闻也令她的理想化需要逐渐破灭。
这时,她的自体、自体与客体关系失调。自体是非常贫瘠、容易冲动的,而客体表象则是威胁性、迫害性的。 超我出现分裂。潜意识愿望的搅扰直接指向了外部,不断产生人际冲突,也就是表象上的叛逆。
闯了一通祸之后,玉娇龙去找俞秀莲。对于此行的目的,她语焉不详。而在俞秀莲提到罗小虎时,玉娇龙的表情和神态大变。我的理解是,她对罗小虎是负疚的,但又不想被愧疚所捆绑。俞秀莲提到李慕白安排罗小虎上山,玉娇龙情绪失控,内心对李俞二人的理想化移情再受毁损,对李慕白的情欲也被压抑。
玉娇龙和俞秀莲的接下来的打斗意味更加深长。表面上是宝剑的争夺,实际上则是在争夺李慕白。同时,俞秀莲把闲杂人等清理出场,这也很像心理咨询的设置,私密而有利于退行。俞秀莲想通过陪伴玉娇龙退行而治愈她,不成想玉娇龙的力量太过强大,令咨询师俞秀莲失去了对自我的控制,说出诸如“不准摸,那是李慕白的剑”,“有本事就别用宝剑”之类不合身份的话。
随之而来的李玉竹林一战,多数人认为情欲气息十分浓重,略过。战至收尾,李慕白只用了一招就夺回了宝剑,玉娇龙食言,李慕白扔剑。玉娇龙的食言源自她已经对李慕白理想化移情破灭,而将青冥剑作为理想化移情客体的象征物。不管它沾了多少血,它是好看的,是绝世利刃,和李慕白的身份又有内在同一性。这个时候,她的叛逆实践了“现实中并不能获得李慕白,便以生命去获得青冥剑”的内在想法。
结尾玉娇龙为什么选择跳崖?
倒叙前面的剧情来看,玉娇龙上山后的表情是平静的,没有与罗小虎相见的欲望和喜悦。再之前,岩洞中,她的师娘临终表达了对她极度的爱和恨,而李慕白又因救她而死。
她的死表面上是给罗小虎一个安慰和交代,内心则源于两次理想化移情客体的丧失,重现了“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的迷茫,最终导致自杀,也意在唤起自体客体反应,按照李安自己的解释,是一种升华。文/李敬水
(文/木木 来源:唐山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