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影籍 >

《生命的心流》:人生需要智慧

责任编辑:tspsy-JOELY  发布于2012-12-22 22:48   浏览次  
  
  心理导读:积极心理学世界级领军人物、心流体验之父的传世之作,解开快乐密码、开启幸福之门的心灵之书。掌控心灵意志,达致心流体验的瞬间,你将撬动生命的力量之源。     ---www.tspsy.com
  
《生命的心流》:人生需要智慧

  书名:《生命的心流》
  
  作者:(美)契克森米哈赖 著,陈秀娟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01日
  
  一、内容简介:
  
  2300年前,古希腊哲人狄奥根尼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一个诚实的人;而今,要找到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恐怕更加困难。在一个高度物化的社会里,对财富、地位、权力的追逐。未必能使人更加快乐。唯有从每天的生活经验、当下的体验品质即“心流”中创造乐趣。才能提升身心的品质。掌控心灵意志,达致心流体验的瞬间,你将撬动生命的力量之源。
  
  二、心理学看点:潜意识 意志 唤醒 励志
  
  三、推荐理由:

  
  所谓生命的心流,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就是“毫不费力的生活”的诀窍。所谓毫不费力,是相较于辛苦工作、聪明工作,到最后轻易工作的境界—一怎么样用最少的时间跟精力去得到最大可能的成果,这就是精髓所在。
  
  四、精彩书摘:
  
 
 1、日常生活的构成

  
  若真想活着,最好立刻着手尝试;如果不想,也不打紧,但你得开始准备死亡。
  
  ——奥登(W.H.Auden)
  
  这段话正好道出本书的主旨。这项抉择很简单,即从现在开始至生命结束,你可以决定自己是生是死。
  
  生物性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只要满足生理需求即可,但是,要活出奥登此处所谓的“生命”,却不能守株待兔。因为万事皆可能反其道而行,除非你能掌稳方向,否则生命必沦为外力所控,转而追求不相干的目标。例如,生物性的本能会驱使你按照基因指示而行;文化会利用你发扬其价值观及制度;其他人也会设法撷取你的精力,达成他们的目的,完全不顾这种行为会对你造成何种影响。
  
  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帮我们过活,必须靠自己发现生活之道。
  
  依循这种脉络来看,“生活”究竟意义何在?毋庸赘言,生活不单指生物性的生存,它的意义更在于活得充实圆满、充分利用时间与潜能、发挥个人特质,并与宇宙万物契合相融。本书将尽量依据现代心理学、本人的研究发现,以及前人的各种智慧,探讨这种生活方式。
  
  我将以最保守的态度,重新讨论何谓美好人生。既不谈先知预言,也不谈怪力乱神,而是针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尽量寻求合理的证据支持。
  
  2、何谓美好人生?

  
  以下的实例即可说明“美好人生”的意义。
  
  很多年前,我和学生研究一家铁路车厢装配厂,该厂的主要工作场所是一座又大又脏的库房,噪声隆隆不绝于耳,人们完全无法交谈。厂内焊工大都厌恶这项工作,总是不断盯着时钟,期待下班时刻的到来。一旦踏出工厂,他们不是立刻冲进附近的酒吧,就是驾车到附近的城市寻找更刺激的活动。
  
  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60出头、大字不识几个的乔。
  
  乔经常自己研究厂里的各种机器,弄清它们的结构与维修方法,不论是起重机还是电脑监视器,样样都难不倒他。他喜欢主动修理有故障的机器,研究问题的原因,然后设法让它起死回生。他和妻子还在住家旁的两块空地上,建造了一座大型的石造花园,其中有几个雾状喷泉,甚至在夜间也能看见。厂内上百名焊工对他十分敬重,谁也离不开他。不论何时,只要遇上问题,大家都会找他帮忙。很多人都说,要不是乔,工厂可能早就关门大吉了。
  
  这几年来,我见过不少大公司总裁、位高权重的政客,以及数十名诺贝尔奖得主,这些显要人士在许多方面的生活都应算得上舒适美满,但却没有一位过得比乔更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乔的生活得以如此安详、充实和有价值呢?这正是本书将提出讨论的关键问题。
  
  3、为此,我的研究将依据三项基本假设:
  
  (1)先知、诗人与哲学家已从历史中撷取到关系未来生存的重要真理,但这些真理是以当时的观念及语言表达,必须经由不断探讨、重新阐释,才能适合今天使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吠陀(Veda)经书保存了先人很多重要的观念,蔑视这些观念无疑是幼稚的自负行径。但若以为这些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也同样过于天真。
  
  (2)现代科学为人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讯,但科学性的真理若同样以现代的观点表现,仍难免会有物换星移、为未来所弃的可能。然而,我们不能自我膨胀,以为自己能超越现有的知识。科学是反映真相最可靠的途径,蔑视科学对自己不利。
  
  (3)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生活”,就得倾听历史的声音,将前人的信息融入日积月累的科学知识中。若不先弄清楚人类的本质,许多观念如卢梭的回归自然理念(即弗洛伊德派的先驱),不过只是空谈罢了。追寻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就是以现有的能力,慢慢理清历史真相及未来的可能性。
  
  4、如何活得更好?
  
  因此,本书所谓的“生活”,就是指我们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生活经历,运气好可长达70年左右,更幸运的人还会更久。比较而言,如果以我们耳濡目染的神话或宗教观点来看,人生可是有趣多了。然而,为了保险起见,最佳策略还是先假设这70年的光阴是我们体验尘世的唯一机会,应当充分利用,若不这么做,你将会一无所有。
  
  上述的人生,有一部分得自我们体内的化学作用、器官间的生理互动、神经元间互相传导的微弱电流,以及文化加诸心理的各项信息。然而,生活的实际内涵——即我们的举动及感受,却取决于思想与情绪,以及我们对化学、生理与社会运转过程的阐释。研究人类心灵流动的意识,是“现象哲学”的范畴。过去30年来,我的工作包括运用心理学与社会学等方法,并发展了一套系统化的现象学,以解答“人生究竟是何种状态”,或者更实际一点的问题:如何创造更好的生活?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先掌握经验的塑造力量。不论喜欢与否,每个人的行动及感受都有一定的限度,漠视这类限度,便是否定事实,必将步向失败。为求尽善尽美,我们应先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及潜在挫折。很多古代神话传说里都说,当某人想追求快乐、爱情或长生不老时,首先就是去地狱游历一番。例如:但丁在幻想天堂的美景之前,必须遍睹地狱惨状,方能理解人类为何无法进入天国。本书先由凡俗琐事探讨,理由也正是如此。
  
  5、体验生活的方式
  
  栖息于非洲草原的狒狒,一生约有1/3的时间在睡觉,其余的时间不外乎迁徙、觅食、进食,或是社交、整毛、捉虱之类的休憩活动。这种呆板的生活,自人类在演化史上与猿猴分道扬镳以来,百万年中未曾改变。基于生活的基本要求,人类分配时间的方式与非洲狒狒相去不远。多数人也是一天睡掉1/3的时间,其余时刻不是工作、迁徙,就是休息。
  
  休憩、生产、消费及互动的循环,就像人的五官感觉,是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由于神经系统的构造,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仅能处理少量的信息,而体验也必须依序进行。要知道,人一次只能吞一口食物、听一首歌、读一份报纸、谈一段话。由于注意力的局限,人类体验世界的心力有一定的限度,生活也因此具有固定的形态。不论古今中外,人类活动的内容及花费的时间都出奇相似。
  
  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仍存在明显的差异。猛然一看,纽约曼哈顿的股票经纪人、中国农民及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布须曼人,在日常生活上简直没有一丝共同之处。撰写16~18世纪欧洲史的历史学家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及阿尔莱特·法尔吉(ArletteFarge)评论道:“当时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尚局限在性别与社会阶层的框架内。”这也正是人类所有社会群体的写照:个人生活绝大部分取决于性别、年龄及社会地位。
  
  6、个体的差异

  
  人一出生,即注定这辈子会拥有哪些经历。一个男孩儿要是出生在200年前英格兰工业区的穷人家里,6岁时就得在清晨5点左右起床,急急赶往工厂操作嘎嘎作响的织布机,直到日落西山才能休息,而且每周得连续工作6天。这样的孩子通常会因过度劳累而早早夭折。同时期生在法国产丝区的12岁女孩儿,则是整天坐在水盆边,在沸水中浸泡蚕丝,洗净丝中的黏质。由于她从早到晚都裹着潮湿的衣裳坐着,因此极可能会患上呼吸道疾病,手指也会因长期浸泡在热水中而失去知觉。与此同时,生于贵族之家的儿童却忙着学跳小步舞、以各种国家的语言优雅地交谈。
  
  直到今天,人生境遇贵贱有别的现象仍然存在。出生在洛杉矶、底特律、开罗或墨西哥市区贫民窟的孩子,能够指望自己一生拥有什么不凡的际遇吗?而出生在美国郊区、瑞典或瑞士富裕家庭的孩子,过的生活则截然不同。
  
  寒冬眺望窗外,可以见到成千上万相同的雪花漫天飞舞,但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立刻就可看出它们形态各异。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大可因为苏珊是人类,而判断她会面临何种经验,甚至从她是美国女孩儿、住在特定的社区中、与父母同住、有一份工作……而获悉更多的细节。然而,在一切已知且成定案之后,就算知道苏珊全部外在的贫富贵贱等因素,我们也无从判断她会拥有何等生活。这不仅因为人生机遇不可测,更重要的是,由于苏珊具有自主意志,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放弃眼前的大好机会,或是努力克服天生的缺憾。
  
  正因人类意识具有这种变通能力,还拥有动机或抉择能力,足以改变结局,因此也最有机会挣脱命运的枷锁。
  
  五、本书目录:
  

  第一章 日常生活的构成
  
  何谓美好人生
  
  如何活得更好
  
  体验生活的方式
  
  个体的差异
  
  我们如何运用时间
  
  生产类活动
  
  维持类活动
  
  休闲类活动
  
  三类社交形态
  
  经验取样法
  
  第二章 心流何时有
  
  快乐何来
  
  快乐是主观感受
  
  意图与目标
  
  意识的内容
  
  智力与注意力
  
  心流体验
  
  能力与挑战的平衡
  
  心流改善生活
  
  第三章 不同的活动,相异的感受
  
  第四章 工作的悖论
  
  第五章 休闲的利弊
  
  第六章 人际关系与生活品质
  
  第七章 改变生活状态
  
  第八章 自得其乐的性格
  
  第九章 爱你的命运
  
  (文/心灵花园 www.0315xl.com)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10部治愈系心理学电影》 《10部治愈系心理学电影》
    心理导读:心理学的起源,也正是从希腊神庙中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开始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人生定位,这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任务。因此,推荐心理学影片,首选周星驰的《...
  • 《催眠大师》:真的有清醒催眠吗? 《催眠大师》:真的有清醒催眠吗?
    心理导读:清醒暗示与清醒催眠可以说是催眠的一个部份,当你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就会更加的了解恍惚催眠。艾尔曼先生坚信不懂得清醒催眠的人,不可能了解催眠。 ---www....
  • 《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书评及下载 《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事物之所以不能保持完美,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不断重播过往的记忆的缘故。个人的潜意识与宇宙形成以来的所有记忆是贯通的。潜意识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大量的记忆...
  • 《滚床单心理学》书评及下载 《滚床单心理学》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太火爆了,太重口味了!不光剖析了男人、女人在滚床单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背后真正的心理,而且从滚床单这件事上竟然也能探寻出伴侣的劈腿信号!...
  • 心理书籍:《24个比利》PDF扫描版 心理书籍:《24个比利》PDF扫描版
    心理导读:《24个比利》(英语: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拥有心理学背景的作家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描述多重人格患者Billy Milligan的...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书评及下载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我们一直以为一些负面情绪,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阻碍了我们成长,我们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然这些坏情绪,...
  • 《史上最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史上最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心理导读:其实我没有资格谈读书,因为阅读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不可能有一个万能的法则适用于所有的个体。读书这件事上没有圣贤大哲,只有不一样的个人体验,人人平等。...
  • 《饮食男女》父女之间的乱伦情感 《饮食男女》父女之间的乱伦情感
    心理导读: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无外为两件事:饮食和男女,即吃和性。导演李安影片名《饮食男女》,即是借用孔子这句诗意,来表达一个家庭中的...
  •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心理导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