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阻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3-03-23 16:30   浏览次  
  心理导读:艺术家、发明家、诺贝尔奖得主、伟大的总统、成功的商人、世界级的运动员和成功的大学生,所有这些人都必须善于解决问题。那么,他们都会使用一些什么策略呢?无论身处什么领域,他们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当然,他们首先必须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必要知识。此外,他们还善于辨识问题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www.tspsy.com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障碍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障碍
 
  拥有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对于成功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不过,人们也可能因为总是抱着无效的策略不放而陷入困境。因此,一个成功的问题解决者不仅需要选择正确的算法和启示,而且也需要认清类似的障碍。下面这些便是问题解决者会碰到的最让人头疼的障碍。
 
  1、心理定势
 
  有时候你会因为一种方法以前能够解决其他问题而坚持使用这一方法,即便这种方法对新问题来说并不那么有效。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你有不恰当的心理定势,即运用以前解决相似问题的方式来解决新问题的倾向。你已经用唯一的策略“设定”了自己的大脑,但这次你选择了错误的类比或算法。你可以在亲身实践部分看到另一种心理定势的类型。
 
  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常可能让我们陷入心理定势中,也可能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你的教授可能正在为互联网无限制的学术信息来源感到高兴:他们对要去图书馆备课的心理定势消除了,他们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各种信息。当你在临交作业的时候打印机坏了,你的心理定势被破坏,但你想到了另一个方法:将作业存在U 盘里带去学校打印,那样你就能及时交作业了。
 
  2、功能固着
 
  你觉得只有用起子才能把螺栓拧紧,而没有意识到用硬币也能达成这一目标。这时就发生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定势,心理学家称其为功能固着。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熟悉物体的功能在你的头脑中被过于强化,以致你无法看到这个东西的新功能。为了说明这一点,请考虑下面这个经典的问题:
 
图2-1 双绳实验
图2-1 双绳实验
 
  如图2-1所示,屋顶上挂着两根绳子。你的任务是在不把绳子扯下来的情况下,把两根绳子拴在一起。如果你完成了这个任务,你的心理学教授就会给你 5美元。但问题是,当握着一根绳子的末端,把它向另一根绳子拉的时候,你会发现够不着另一根绳子。你只能使用放在屋子角落里的几样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东西是1个乒乓球、5个螺丝钉、1个起子、1杯水和1个纸袋。你如何才能马上够到另一根绳子,并且把两根绳子拴在一起呢?
 
  如果你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给你一点提示:在这个问题中,你可能会对起子产生功能固着。你是否意识到,起子可以被当作一个摆锤,你可以用它让另一根绳子晃到你面前?
 
  3、自己施加的限制
 
  我们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因为我们会给自己施不必要的限制。假设你必须用数量少于 4条的直线把图中的9个点都连起来,而且必须一笔画好。所画的直线可以互交叉,但画的过程中不能原路折回。
 
图2-2 9点实验

图 2-2   9点实验
 
  大多数看到这一问题的人都会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限制,他们会假定画不出由这 9 个点组成的正方形。这样,他们的思维就真的跳不出“框框”了。图6-7 给出了两种可行的正确答案。我们在个人生活中也能发现许多自己给自己施加不必要限制的情况。学生也许会假设他们没有学习数学和科学的天分而断送了自己从事技术性职业的可能,或由于社会对性别的偏见,男性可能会从不考虑自己也可以成为秘书和幼儿园老师,而女性也可能会假设自己必须成为护士,而不是医生。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碰到过类似的自己设限的情况呢?
 
  4、其他障碍
 
  还有许多阻碍问题解决的障碍,我们在这里简单提一下。这些障碍包括:缺乏解决问题的必备知识、缺乏兴趣、自卑、疲劳和服药 (包括服用合法的药物,如感冒药或安眠药)。唤起水平过高和伴随的压力感是另一个阻碍问题解决的重要原因。无论是打篮球、做脑外科手术,还是在课堂上演讲,都有一个最优的唤起水平。一旦唤起水平超过了这个最优点,表现就会下降。所以,适度的唤起水平有利于解决问题,而高度紧张时的唤起水平会让人无法解决问题。
 
  总之,有关解决问题的讨论显示,人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而迅速得出结论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动机、情绪和感知我们的思维能够很好地满足平日许多任务的要求,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不难对此进行解释了: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大多数努力与参照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的奖惩有关。如果你稍微花点时间想一想就会明白,这正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要义所在。操作性条件作用意味着这种思维模式是我们天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推理能力的许多不足(如功能固着),其实是我们思维所使用的一种适应性(但未必完美)策略的一部分,这种策略帮助我们利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
 
  (编辑/psy898-暖暖 | 来源/普通心理学教材)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深度解析母子乱伦的动机 深度解析母子乱伦的动机
    心理导读:狭义的乱伦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广义的乱伦除了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之外,还包括和有血缘关系的血亲之配偶发生性行为。 ---心灵花园 ...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电话:15232608868

微信:joelychou

Q Q:1374550583

Q Q:2363639583

Emall:tangshan@tspsy.com

地址:唐山站前路188号金凯悦商务中心A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