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恋爱心理学 >

恋爱心理学:分手以后还能做朋友吗?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0-08-07 11:42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们每个人,都和生命中重要的人们,有着不同程度的依附关系。而分手后与前任的联系,更是有可能剪不断理还乱,依附系统不会那么快就善罢甘休的!分手后如果跟前任保持互动,对于生活或情绪是好事吗?跟依附又有怎么的关联呢?本篇文章就要来介绍我研究论文的主题!    ---www.tspsy.com
 
恋爱心理学:分手以后还能做朋友吗?

恋爱心理学:分手以后还能做朋友吗?
 
  有些人可能会直觉反应:分手后,还与前任有所联系,听起来不是怪怪的吗?别着急,在国外的文献上早就发现,有许多人在分手之后还会和对方当朋友,甚至是继续维持着性爱的关系。
 
  但国内呢?很抱歉,在我做这篇研究之前,国内的资料数是0。所以,欲知国内情况如何,请看下面叙述分解!
 
  分手后能不能继续联络,与「交往时」的逃避程度有关?
 
  交往时的依附风格,会影响「分手后会不会持续联系」。我们无法铁口直断说事情就是这样,只能说在研究结果上,有着这样的倾向。
 
  在我的研究中,用了所谓的ANOVA,透过分手后的关系类型,来回推交往时的依附分数是否有所差异。由于我的样本收集的缘故,因此懂研究方法的人就知道,这不能推论说交往时的依附风格会影响分手后的关系类型。用个简单一点的比喻就是:
 
  我今天走进一座果园,A 果园的橘子比较多,B 果园的芒果比较多,但我不能保证说,A 果园的土壤一定比较适合种橘子,B 果园的土壤比较适合种芒果。(听不懂统计方法的就跳过这句话吧!)
 
  总而言之就是呢,我把分手后与前任的关系分成了四种:
 
  无联系型:在分手之后,彼此几乎或完全不再有联络。
 
  被迫联系型:当事人无意愿继续联系,但因为一些外力因素(如上课、社团),使得彼此被迫有所交集。
 
  分手后友谊型 (post-dissolutional friendship):在分手之后,彼此成为普通朋友。
 
  似恋关系型:分手后彼此的互动仍然和情侣很类似,例如会接吻、牵手、拥抱、做爱等等。
 
  在我收集到的样本里面,有494 人和前任毫无联系,87 人属于被迫联系,还是朋友的高达161 人,而似恋关系的也有20 人。
 
  结果呢,根据分析发现,不同分手后的类型,在交往的时候,他们的焦虑分数平均值分别是:3.45、3.36、3.43、3.78,在统计上不具有显著的差异。
 
  看到这边,你或许会想问:「欸~不是应该交往的时候越焦虑,分手之后越会去跟对方纠缠不清吗?怎么分手后有联系的人,焦虑分数和没有联系的一样呢?」这是因为,你要纠缠不清,也要对方愿意配合你演出啊!如果只有你单方面想跟对方保持联络,对方却不想的话,那也连络不下去啦!
 
  至于不同分手后类型的人,在交往时的逃避分数,就有明显的差异了:无联系型的平均逃避分数是3.15,被迫联系型是3.26,分手后友谊型是2.74,似恋关系型是2.50,很显然的,前面两组看起来就比后面两组高。
 
  如果精确一点的用事后比较来看,确实,无联系型跟被迫联系型的逃避分数,都比分手后友谊型跟似恋关系型来得更高。也就是说,老子、老娘在交往的时候就越不想跟你亲近、越是逃避,分手后自然就不会想跟你做朋友或纠缠不清啦!
 
  唉!俗话说的好,交往是两个人的事情,分手是一个人的事情,分手后能不能联系下去,也得双方都愿意才行!
 
  排除分手时间超过一年的结果:还是一样
 
  欸~等等,我刚刚好像忘了说一件事情,这份问卷里面,与前任分手时间的范围居然有0 个月到104 个月啊!天啊,有些人分手不到一个月,心还在淌血的写我这份问卷,有的人分手104 个月……那就是快9 年了,这样的资料真的准吗?顺便提一下平均数跟标准差吧,这群人平均分手了24.74 个月,标准差则是22.42 个月。
 
  没关系,那我就把所有分手超过12 个月的人全部删掉,再重新跑一次,看看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吧!
 
  结果发现,删掉了分手超过12 个月的资料之后,比例上几乎没有变化嘛!
 
  好,没关系,我们再来看看分手后的关系类型跟交往时的焦虑分数与逃避分数有没有关系呢?
 
  分析显示,焦虑分数还是没有显著差异,而逃避分数有着显著差异。无联系、被迫联系、分手后友谊、似恋关系的平均值分别为3.05、3.23、2.66、2.59,前三者的逃避平均差异就没有筛选前的数据那么显著了,而似恋关系和前两者则没有显著结果。当然,如果用严谨一点的统计来看,14 个人的似恋关系组,样本过小,要显著本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度,所以参考价值也就没有那么高喽。
 
  同性恋和异性恋对待分手有什么差异?
 
  啊,说到这里,好像又该讨论一件事情:样本包含同性恋和异性恋,这两者会不会有所差异?
 
  在我收到的样本之中,有663 名异性恋,99 名同性恋(更精确的来说,应该说是前任是同性或异性)。
 
  有些谣传认为同性恋的关系比较纠缠不清,结果事实上却显示:所有的依恋关系都来自于异性恋呀!
 
  结果显示,不同分手后关系类型,在交往时的逃避分数上有所差异;至于同性恋/异性恋,则不会影响逃避分数的差异的啦!
 
  以后别做朋友?分手后做朋友真的会过得比较差吗?
 
  如果只是把研究问题放在交往时的依附关系与分手后的关系类型,这篇论文未免也太无聊。
 
  事实上,我更好奇的是,分手之后跟对方当朋友,到底好不好?我相信这也是许多人的困惑:既然有20% 的人在分手后和对方做了朋友,那么苦苦相劝要我们「以后别做朋友,朋友不能牵手」不就白搭了吗?(误)
 
  那就来看看,不同分手后关系类型的人,在情绪适应与生活适应上的差别吧!
 
  咦,适应就适应,还有分情绪适应跟生活适应的喔?
 
  是阿,情绪适应指的是「经历分手事件之后,各式负面情绪出现的频率」,得分越高代表情绪适应越差(逻辑上应该要再做转换,姑且让我偷懒吧)。
 
  而生活适应指的则是「在经历分手之后,能够回归日常生活、如平时一般面对日常生活的程度,或是将生活重心转移至感情之外的其他层面的程度」,生活适应得分越低,代表在经历分手后,在生活中适应得越好。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分手后和对方断绝联系的人,情绪适应的平均分数是2.78、被迫联系的人则是3.04、分手后做朋友的人是2.83、分手后和对方纠缠不清的人则是3.77。很明显的,似乎只有似恋关系的人,在情绪适应上来得比较差!在经过事后比较之后,也确实显示了前三者的情绪适应没有显著差异,但前三者都比似恋关系适应得来得更好。
 
  分手后维持联系,依附关系差在哪?
 
  不过,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为了针对那些分手后还有联系的人,与前任之间的关系品质到底如何,于是我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奇妙的名词:「分手后依附关系」。既然依附量表可以以爸爸为对象、妈妈为对象、朋友为对象、暧昧关系为对象、伴侣为对象,那又有什么原因不能以「前任伴侣的现行互动状况为对象呢?」
 
  于是啦,我就让这些分手后和对方仍然有联系的人,填了所谓的「分手后依附关系量表」,来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纯友谊与似恋关系差在哪?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分手后纯友谊跟分手后纠缠不清之间,他们的「分手后依附关系」有何差别吧!
 
  首先先看他们在分手之后,与对方互动的焦虑程度。在那些分手后和前任是普通朋友的人身上,他们的焦虑程度只有2.20分,但和前任仍然类似于情侣的人,则有3.22分,有着显著的差异存在。也就是说,分手后和对方维持联系的人,如果你在联系的过程中,对对方的焦虑感越高,你就越有可能跟对方纠缠不清!
 
  比较有趣的是,还记得前面说的吗?这些人在交往时的焦虑分数相差不大──前者是3.43 分,后者则是3.78 分,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但是,如果把交往时的焦虑分数,与分手后的焦虑分数,丢到皮尔森相关来跑的话,却会发现两者之间居然高达0.437的相关,且相关的显著性高达0.7,也就是说,那些交往时越焦虑的人,分手后与对方维持联系时,也会是高焦虑的那群人!
 
  交往时既以感受到焦虑,那么分手仍保持联系,可能还会是高焦虑的族群。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交往时的逃避分数和分手后的逃避分数是否有关连性吧!如果把交往时的逃避分数,与分手后的逃避分数,丢到皮尔森相关来跑的话,会发现两者之间居然高达0.485的相关,且相关的显著性高达0.8,也就是说,交往时越逃避的人,分手后若与对方维持联系,也恰巧会是分手后越逃避的人!
 
  而总结上面的这些话来说,当你在分手后与对方维持联系,若你的焦虑越高、逃避越低,你们的联系就越有可能变成纠缠不清的关系;反之,则比较有可能真的当普通朋友。
 
  分手前的依附关系,将影响你的分手适应
 
  但是,与前任有所联系,到底会对分手适应造成什么样子的影响呢?
 
  前面提到,如果你是属于普通朋友的联系,那么你的情绪适应跟生活适应程度,和没有在联系的人相比,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与前任有所联系这件事情,其实代表着你和她之间依然存在着某种羁绊,只要有羁绊在,就一定会有依附关系。
 
  于是,我把依附量表改写成适合测量受试者分手后与对方的互动情形的形式,来测量他们在分手后的依附关系,是否会影响分手调适呢?或是只有交往时的依附关系,能够预测他们的分手调适?
 
  透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如果是会和前任做朋友的人,交往时的焦虑程度会影响分手后的调适情形(β=.555,p <.001,△R 2 =.334),但交往时的逃避程度则不会。这代表说,交往的时候越是焦虑,分手后的情绪适应会越差。但我的研究重点并不是交往时的依附分数,而是分手后的依附情形。
 
  分手后和对方做朋友,这真的行的通吗?这值得我们好好的来思考。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分手后和对方做朋友的人,他们和前任互动的焦虑程度如果越高,那她们在分手后的情绪适应会越差(β=.473,p <.001),而与前任互动的逃避程度如果越高,他们的情绪适应也会越差(β=.132,p= .035),整体而言,分手后的焦虑与逃避程度,在预测分手后情绪适应的模型当中,增加了0.181的解释率。
 
  至于在分手后的生活适应上,交往时的焦虑分数,对于生活适应不具有显著的预测力;但交往时的逃避程度越高,反而越能预测分手后的生活适应越好(β=.221 ,p= .011,△R 2 =.067)。这一点蛮有趣的,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交往的时候本来就比较独来独往的逃避依附,在分手之后要恢复日常作息是比较容易的;不过,我的重点依然不在这里,而是分手后的依附情形。
 
  回归分析显示,分手后与对方互动上越是焦虑的人,他们的生活适应也会越差(β=-.288,p= .001,△R 2 =.070),但分手后的互动逃避程度则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妳在分手后和对方做朋友,那么,如果你和对方的关系依然很焦虑的话,那么你要恢复日常作息的可能性就越低。
 
  看不懂上面的统计没关系,总结来说就是,如果你在分手后和前任做朋友,也不一定是件坏事,而是得看你和她做朋友之后,你和她的互动关系,焦虑程度与逃避程度有多高:如果越焦虑,那你就会有比较多的负面情绪,也比较难回归日常生活;如果越逃避,你要恢复日常生活步调的可能性也会比较低。
 
  因此,分手后想要调适自己的心情与回归日常生活作息,并不一定得和对方切断关系,做朋友,也可以是一个选择,但得看你是不是纯友谊。如果是纯友谊的话,那得看你的焦虑程度与逃避程度有多少,你在分手后和对方做朋友时,你们的互动关系,依然会影响到你的分手适应。
 
  (编辑:tspsy-猫心 | 来源:泛科学)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夫妻两地分居的利与弊 夫妻两地分居的利与弊
    心理导读:从婚姻咨询的统计情况来看,两地分居的婚姻家庭出轨率占到了45%,而幸福感与满意度指数更是低得可怜,占不到一成。在法国,超过60%的两地分居的伴侣抱怨距离损害...
  • 相亲时应该说什么? 相亲时应该说什么?
    心理导读:相亲时,具体而枯燥的个人资料在两人见面前就应该了解完毕。相亲的时候大可不必像面试一样对此纠缠个没完,此时最应该展现你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所见所闻,总...
  • 恋爱心理学:总感觉配不上对方? 恋爱心理学:总感觉配不上对方?
    心理导读:近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两个话题刷屏,一个是关于中国男人到底配不配得上中国女人,一个是中国女人到底配不配得上暖男。霎时间,围绕这两个话题,众人展开了一场又一...
  • 大龄剩女心理解析 大龄剩女心理解析
    心理导读:成为大龄女后,一些女性在有过相过N多次亲,失败过N多次的经历后,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容易陷入越嫁不掉,就越嫁不掉的怪圈。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小芳...
  • 恋爱心理:跟女生聊天说什么? 恋爱心理:跟女生聊天说什么?
    心理导读:为什么有些男人总能跟女孩子有说有笑,而有些却无法激起对方兴致,甚至根本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和女孩子聊天,最好聊些什么话题? www.tspsy.com 恋爱心理:跟女生...
  • 恋爱心理学:爱情是一场博弈? 恋爱心理学:爱情是一场博弈?
    心理导读:爱需要品味,爱需要思考,爱更需要智慧。 完美的爱是学出来的!也许很多人都会诧异,爱情怎么可以学呢?爱情需要仔细地品味,爱情需要认真地思考,但是爱情更需...
  • 暗恋心理学:你爱的其实是自己 暗恋心理学:你爱的其实是自己
    心理导读:暗恋是桩福至心灵的美事。它并不因幼稚而变成一场无意义的单恋,实际上暗恋是一场自我的游戏,对我们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不要忙着给暗恋安一个结局,先好好认识...
  • 恋爱心理:我们天生缺乏安全感? 恋爱心理:我们天生缺乏安全感?
    心理导读:结婚时都不能保证自己对另一半的爱情足够天长地久,还谈什么责任可言?如果在牵手的时候都时刻给自己留退路,怎么不能够对自己选择的人宣誓真心与忠诚?我们,究...
  • 恋爱心理学:如何看出他是否喜欢你? 恋爱心理学:如何看出他是否喜欢你?
    心理导读:在你生命中有个男孩抓住了你的心--可能是最近才认识的,或者是你一位老朋友给了你新鲜的感觉。不管这个人是谁,你很想知道他是否只当你是兄弟,还是希望跟你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