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为什么我们总是纠结?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7-25 16:18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们之所以难做决定,是因为某些比对的过程碰触了我们心中的某些准则或价值。然后的问题就在于,我们需要把这些可选择的选项按照他们吸引我们的顺序做一个排列,同时还要考虑进去这些不可碰触的准则。有的时候,即便排列出了首选选项,还要考虑如果目的不能达到是否还有候补。这种复杂的分析过程叫做多准则决策分析,这部分研究已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    ---www.tspsy.com
  
心理揭秘:为什么我们总是纠结?

心理揭秘:为什么我们总是纠结?

 

  我纠结了,我又纠结了……
  
  记得刚到美国时,去快餐店吃饭,光奶酪就有5、6种,还有各种配菜要自己选择搭配。文化差异还没来得及适应就又面临了更多的选择:面对众多的公共课,选哪门,不选哪门又成了最让我头疼的问题。跟快毕业的师兄师姐们聊天,留下继续做研究,去公司工作,或是回国发展,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纠结。对的,这就是现在网络上使用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纠结。
  
  似乎世界上永远有不断让人在一个问题上纠结下去的理由。我喜欢这个味道的洗发水,可是那个牌子的更便宜一些;这种颜色的衣服很适合我的肤色,可是条纹的图案会不会显得我太胖了;甚至有的时候,有人还要发愁,这个男孩子很会逗女孩子开心,可是那个男孩子对我更加体贴照顾,到底要选哪一个。
  
  做出选择(decision making)是一个心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循环Yes或No的过程。还记得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最初设计的那个校花评选的小软件吗?他只要把所有女生的照片输入数据库,让每一个用户在屏幕上出现的两个女生之间选择更漂亮的一个,不断的在A还是B之间选择,最终就会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当然,实际生活中的选择比这个考虑的复杂的多,但是当最终的决定拍案时,那可能是已经经过了潜意识中无数个比对之后,才得出的结果。
  
  做决定的过程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我们之所以难做决定,是因为某些比对的过程碰触了我们心中的某些准则或价值。然后的问题就在于,我们需要把这些可选择的选项按照他们吸引我们的顺序做一个排列,同时还要考虑进去这些不可碰触的准则。有的时候,即便排列出了首选选项,还要考虑如果目的不能达到是否还有候补。这种复杂的分析过程叫做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这部分研究已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
  
  1973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教授Walter Kaufmann第一次给了对做决定的恐惧一个名字,叫做选择恐惧症——Decidophobia。他形容这些人为“缺少勇气或意志去从复杂多面的事情中寻找真理”。他们可能更愿意把做决定的权利移交给自己的另一半,或家长或更权威的人士。但是现实中的很多选择并不涉及真理或是谬论,而仅仅是个人的喜好,比如选择某种食物,选择某件衣服之类。那么,简单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够决定呢?
  
  简单的划分,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看到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是爱憎分明的,是选择明确的;而另一种人是过渡的灰色的,没有界限,模棱两可。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若经常出现纠结情绪,也就是所说灰色世界的人,碰到心理学家所谓的“矛盾情感”的机会较多,而那些观点明确的人出现这种矛盾的机会则比较少。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纠结有益,而有些情况则不然。虽然不能非此即彼地将人们划分为是否属于矛盾情感人群,但是总体而言,倾向于自我挣扎的人在其一生各个不同领域做选择时都会相当举棋不定。
  
  一般来说,黑白渐变即灰色思维是成熟的标识,可以使人们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矛盾情感问题处理方法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哈尔凡德(Frenk van Harreveld)说,在不可能轻松得出答案的情况下(比如是否要接受一份新工作),爱纠结的人比那些非黑即白思维的人更有可能拖延并避免做出决定。但如果当事人经过仔细考虑还是无法抉择,或许就应听从自己的本能反应行事。哈尔凡德博士说,他在遇到难以抉择的情况时会抛硬币,如果硬币落地反面朝上,而此时他的本能反应是消极的,那么他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研究人员还无法确定为什么某些人的纠结情绪会浓于他人。大脑中主要负责决策产生的部位带状前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眼窝前额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会告诉我们:是时候做出决定了;而另一个部位顶叶皮层还会给出信号来加强我们对这个决定的信念:嗯,你做了一个对的决定。这几个部位的活动减弱就可能动摇我们做决定的信心。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环境和性格原因。在特定情况下,强烈希望得出结论的人倾向于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而自相矛盾的人则认为事态悬而不决自己才更为舒服。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就犹疑不定或反复无常,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可能在未来的感情生活中也会产生焦虑和不确定。同时,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也比较容易在具体的事情上纠结,因为总是不能达到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另一些人则是因为害怕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逃避抉择。
  
  对矛盾情感最广为研究的一个领域就是情感矛盾如何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为世界非黑即白的人因为有着强烈的积极或消极看法,所以比踌躇不定的人能更快做出决定。然而一旦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形,前者可能容易跟他人发生冲突,或出现不健康的想法或做法。相反,灰色思维的人就会将问题考虑的更加全面,想到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是以耽误了时间为代价。
  
  如果仅仅是拖延做决定的时间还好,但是总会要面对问题的那一刻的。当这一刻到来的时候,纠结轻的人只能草草做出一个选择,无比纠结的人会产生严重的焦虑症状。看过电影《天生购物狂》的人一定记得片中那个患有“选择恐惧症”的医生,面对货架,面对菜单用完排除法,做过辩证法,痛苦了大半天,都作不出任何决定,最后还是要依赖药物和心理治疗。
  
  如果看到这里的这一刻,您还在纠结于自己下一步是关了网页出去活动,还是继续呆在网上,或是开始认真学习,那么恭喜你,你今天也选择恐惧了。
  
  (文/陈筱歪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