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揭秘:我们的心理为何会失衡?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3-03-30 19:21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们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更加激烈,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和位置也不断地分化与多样化,人与人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人们会有更多机会看到自己不如他人,会感到差距的存在。这就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焦虑、沮丧、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特别是在现代都市这种心理失衡症更普遍些,值得引起关注。   ——www.tspsy.com
  
心理揭秘:我们的心理为何会失衡?

心理揭秘:我们的心理为何会失衡?

  我们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更加激烈,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和位置也不断地分化与多样化,人与人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人们会有更多机会看到自己不如他人,会感到差距的存在。例如同期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有的成了一贫如洗的被救助者。这就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焦虑、沮丧、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特别是在现代都市这种心理失衡症更普遍些,值得引起关注。
  
  一、体制的巨大变迁会造成人们心理的很大的不平衡感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体制的巨大变迁会造成人们心理的很大的不平衡感。我国33年的改革开放是体制快速变革时期,譬如,仅就城市的改革而言就发生了就业体制、住房体制、医疗体制、养老体制的巨大变化。
  
  社会学的研究早就证明,当社会变化速度很快时,多数人会不适应此种变化。当年,欧洲处在工业化、城镇化高峰期的时候,也是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不断发生,在一定的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都与欧洲的社会转型有直接的关系。可以预见,中国的体制改革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体制变迁所造成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问题也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然,体制变迁之所以会造成社会问题,最为核心的还在于“利益关系”,即变革会改变利益格局、改变利益结构,获利者固然可能沾沾自喜,而丧失利益者则会心理失衡。所以,我国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提出和实施都必须细心分析实施的社会后果,要分析谁是利益的获得者、谁是利益的受损者。体制改革的原则应该是维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二、缺少与物质财富体系相平衡的强大的精神体系
  
  经济发展、财富增长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在物质财富、经济资源高速发展的同时,缺少一个与物质财富体系相平衡的强大的精神体系,或者说精神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了。上文提到的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种种道德沦丧的现象就是明证。所以,任何社会要想和谐稳定,就必须实现上述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比如,传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固然不高,人们对自然认识水平也不高,但在精神体系方面,当年到处是庙堂林立,人们相信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鬼神有敬畏之心,不敢违规,这样对于人们的行为起到了极大的约束作用。今日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了,我们不信鬼神了,但是,精神信念的依托是什么?废帝制之后,100年来思想体系、行为准则曾处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之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念真空、理想真空、信任缺失。这涉及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理念,梁漱溟曾说中国是伦理本位社会,中国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信仰信念都与伦理本位密切相关,认为中国自古不是宗教社会,而家庭生活填补了中国人的信仰信念。但是,在今天中国家庭明显小型化的独生子女时代,伦理本位是否还能够延续呢?
  
  一般地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永恒的。只是在"太平盛世",这种矛盾不会形成尖锐的对立和剧烈的冲突。而在政治黑暗,社会失序的动乱年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则会变得激化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对抱有某种理想或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士人来说,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现实的压迫、环境的威胁,心理上形成一种压抑感,在心灵的天平上发生某种程度的倾斜。但是,对于一个具有统一人格的主体来说,由于他所奉行的是一个单纯的统一的价值标准,并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而采取相应的生活态度和设计自己的人格形象,理想人格与外在形象之间依然维护着一致性,因此,他所感受到压迫仅仅限于理想与现实的层面上,即"理想人格"与外部环境的层面上。而在"理想人格"与"外在人格"的层面上,他的心理仍然是相对平衡的。
  
  三、心理平衡,将分裂的人格整合为统一的人格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解释,任何心理或心灵的失衡或失调,都是一种病态。平衡是一个相对概念,属于哲学范畴。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中存在不平衡,不平衡中又孕育着平衡。
  
  追求心理之平衡可能是人的天性所在,因此,对于失去心理平衡的主体来说,都必然会寻求某种途径或手段,力争弥合内心的分裂,消除内心的焦虑,以恢复与重建个体身心组织的平衡,在心理上将分裂的人格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人格。
  
  对比多了,欲壑会扩张;攀比多了,心态常失衡。任何人心中,都有些自己才能理解的东西,莫用他人的繁华,模糊了心灵的追逐,效仿最好的别人,不如演绎最真的自己。做自己,就要找到自己的原点,顺着自己选择的路径,无怨悔走自己的路,全身心看自己的景,泪不轻弹,苦不言弃,直至终点。
  
  (文/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