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如何面对机能失调症?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0-05-21 21:50   浏览次  
  心理导读:由于公众受到了更好的健康教育,对癌症及其他病症的有色眼光在近些年急剧减少。患有致命疾病的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活着。人们没有了耻辱感,便可以坦白自己的疾病,更加从容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www.tspsy.com
 
如何面对机能失调症?

如何面对机能失调症?
 
  许多人患病多年,随着科技和医药发展进步,他们的病痛得到缓解甚至完全治愈的几率每年都在增加。在慢性病早期或者缓解期,如果一个人无临床症状或者只是伴随着微痛的症状的话,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甚至达到患病诊断之前的状态是可能的。
 
  由于公众受到了更好的健康教育,对癌症及其他病症的有色眼光在近些年急剧减少。患有致命疾病的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活着。人们没有了耻辱感,便可以坦白自己的疾病,更加从容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在这个相对健康的阶段里,患者可以为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衰退做准备,寻找长期护理,分配财产,提前完成自己的愿望。
 
  阿瑟·弗兰克发现如果想抓住疾病为我们带来机遇的话,我们必须积极地活着,向人谈论我们的疾病。只有这样,个人和社会才会完全接受这类疾病。到那时我们会发现疾病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弗兰克建议,诅咒自己的命运倒不如依靠自己的潜能。疾病只是活着的另一种状态,但当我们挺过疾病时,便能重获新生。就像一个即将死于肺癌的朋友告诉乔治·迪金森的那样,“和生病之前相比,我现在看到的日出日落与潮汐都变得不一样了。”事实上,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生活会变得不一样,死亡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
 
  对于身患乳腺癌的女性来说,这种“改变了的观念”是一个更为积极的方向而不是消极的。对于这些女性的采访有四个主题:主要是死亡,对生活的重新评估,在他人的支持下过上正常生活,还有活着直至死亡。她们知道死亡总是伴随在她们身边。她们最看重的东西发生了变化。对生活的重新评估让她们更有完整感和自我感,最关键的是在死之前他们是活着的——他们仍然过着生活,直到死亡降临。
 
  许多绝症患者所拥有的乐观态度是令人震惊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会继续工作,继续治疗,至少会将生活过得很充实。有的时候,生病的人还需要帮助朋友与疾病作斗争。乔治·迪金森之前的一个同事因癌症而面临死亡,但他决定继续教书。他并没有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而是决定坦白他的身体状况并且积极地鼓励那些正在面对死亡的朋友与同事也坦诚布公。这种交流使病人及其朋友都能正视死亡。他写信给朋友们希望他们能来看他(就像他写得那样:“陪陪我”),并说,如果“你不知道要说什么,”也没有关系,能来就好。他又说,“你不用避讳健康的话题:我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我并没有忽视它的存在。但我决意乐观地活着。”许多人不去探望患重病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怕说错话。然而,与一位你重视的却患了重病的人保持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你不知道要说什么也要去看他,让他明白你在乎他。莫里·施瓦兹教授死于肌肉萎缩侧索硬化,他对之前的学生说:“我可能就要死了,但爱与关心却总在我身边。”最近乔治·迪金森去拜访了一位76岁高龄的癌症晚期女性。她的乳腺癌已经扩散到了全身,预后也并不乐观。她希望他能帮助她筹划葬礼并且为她写讣告,这样她那些成年的孩子们就不必为这些事情烦恼了。多萝西·萨奇是位乐观开朗的老太太,他见到她那天,她的行动能力已经下降到不得不依靠轮椅。他们聊了一个小时,任务结束后她伸出双臂,笑着说:“现在我已经准备好了!”她已经完全准备好接受死亡。后来她说死亡“像是一场旅行。”“一切都如此之快,”她说,“这很让人激动,它就在我眼前。”一周之
 
  内迪金森又去拜访了她两次,到了周末她便去世了。的确,死亡来得如此之“迅速”。虽然迪金森无意打听萨奇夫人,但是他之后还是从她许多朋友那里听说,她一直关心身边的人,努力帮他们生活得更加快乐。即使是在临终之时,她仍是那么乐观,那么体贴。她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死时也一样,我们也是。
 
  我们可以从身患疾病的人那里学到很多,就像我们谈到的,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医生说和那些身患绝症的人一起工作让她懂得感激生活。每天醒来她都因为新的一天而感激。乔治·迪金森在与多萝西·萨奇相识的那一周学到了更多关于生死的道理。
 
  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人们会把生活安排到最充实。据说,有些大限将至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经历得比他们之前经历得都要多。临终前的生活不管是对病人还是他身边的人来说都是一段最有意义的经历。
 
  虽然我们可能很少与将死之人接触,可能最开始我们觉得跟他们相处不舒服,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就能对他们的境遇有更好的理解。通过更好的理解,我们希望能更好地应对这些疾病。
 
  绝症患者可能会因为某种疾病出现相应的身体机能衡遇,患ALS莫里·施瓦茨在阿博姆的《与莫里的星期二》中,详细地描述了他丧失跳舞能力的过程,这是他平时最爱的活动,后来他走路也出现困难,不久后便卧床不起,再后来,他的双臂不能动,不能吞咽,大小便也必须有人帮助,这些是他健康时每天都能做的事情,他的语言能力受损,面且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连在床上翻个身都不行。我们在小时候为了适应社会学会了独立,在垂死之时我们又变得依别人,照看者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如果家里有病人出现身体机能衰,需要对家里的设施做出一些调整,医院里的病床可以上下调整,让卧病在床的人可以调整身体位置,如果病人还有移动能力的话,就需要轮椅或者助步车,或者两者都需要。可能还需要氧气。如果病人不能正常排泄,就必须有一个便盆。像之前提到的,家庭可能会因此而变得拮据,除此之外,还需要身体强壮的人为病人翻身、将病人扶起来,一段时间后也会对家人产生影响。照顾者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病人需要的健康保健也需要别人帮助。身体机能衰退的病人似乎有无穷无尽的需求。
 
  某些疾病,如中风,会让病人丧失思考的能力,有时药物和治疗也会让重病患者心智迷失或者丧失思考能力。如果病人大脑遭到损坏,那么大脑机能很有可能会退化到孩童水平,中风有时也会这样。说话、写字,正常的答话能力都会丧失。在极端情况下,一个人可能还活着,但是已经丧失了心智能力,因此几乎不可能表达他的确切需求。照看者必须要猜测病人需要什么,面这种猜测并不都是对的。
 
  如今,影响大约530万美国人的疾病是阿尔茨海默病;在美国,每70秒就有一个人患上这种疾病,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来说,每增加一岁,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就翻一番。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的人正在受这种病的折磨,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化痴呆的病,会导致个性的改变,精神不稳定、方向感述失,语言能力丧失,并且失去自理能力。阿尔茨海默病也很难确诊,总是在患病晚期才能诊断出来。一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非常暴躁,让人很难照顾。最近几年,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关准度明显提高,如今关于尔淡海默病的研究也在积极开展中。
 
  (作者:Leming M.R | 来源:《温暖消逝》)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