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咨询案例 > 亲子教育 >

亲子教育:如何教孩子信任别人?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4-03-13 15:18   浏览次  
  
  心理导读:孩子是否具有安全感,关键在于幼年的养育方式,母亲能否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即对孩子有“神入”--以及如何回应孩子。     ---www.tspsy.com
  
亲子教育:如何教孩子信任别人?

亲子教育:如何教孩子信任别人?
 
  1、母婴关系塑造安全类型
  
  母亲带着1岁多的孩子进入心理学实验室。开始,母亲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然后母亲离开房间(孩子开始哭,想和母亲在一起);这时一个陌生人进来,试图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要陌生人,继续哭);母亲回来,跟孩子玩一会儿再出去,再回来……重复几次。母亲最后一次回到房间时,观察孩子的状态。
  
  孩子会有4种不同表现。第1组孩子自己玩,对母亲的离开或返回没什么反应,称之为“回避型”;第2组孩子趋向母亲,一边扑向母亲一边又用手打母亲,称之为“矛盾型”;第3组孩子会做出不可思议的动作,比如在房间里原地打转直至晕倒,称之为“混乱型”;第4组孩子会哭着扑向母亲,不过母亲稍微安抚就平静下来。只有第4组的孩子属于安全型,前面的3组称之为不安全型。
  
  这是心理学依恋理论的经典实验——陌生情境实验。依恋理论认为,孩子从小对母亲的信任关系,会延伸成对世界的信任态度。孩子是否感觉安全,代表的是“我是否可以信赖母亲”。我们可以想象孩子的内心世界:“回避型”的孩子会想,反正妈妈靠不住,我就不理她了,可能内心还有点怨恨;“矛盾型”的孩子很矛盾,妈妈好像可靠,又好像靠不住;“混乱型”的孩子不仅觉得不能依赖母亲,还可能害怕母亲——可能之前有被母亲虐待——小孩非常需要依赖母亲,但是母亲变得很可怕,小孩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安全型”的孩子会想,妈妈一回来就会得到安慰,我就感到安全了。
  
  人在幼年,尤其是1岁前体验到主要的心理冲突就是“信任VS不信任”,与最主要的照顾者——母亲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关系,形成了孩子人生的主调,很大程度造就了孩子对世界、他人整体的感觉:他人是否是安全的、可以信任的、可以亲密的。这几种安全/不安全模式在往后的生活中很有可能形成循环而被强化。比如在亲密关系中,回避型的人会比较孤僻、冷漠,内心排斥亲密感;矛盾型(黏附型)的人会非常依恋对方,因为担心自己不黏着对方就跑了;混乱型的人可能会发展成边缘人格障碍,拥有像风暴一样混乱、戏剧化的关系;而安全型的人既可以与他人很好地亲密,也可以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拥有独立的自我空间。
  
  2、进入、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是否具有安全感,关键在于幼年的养育方式,母亲能否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即对孩子有“神入”——以及如何回应孩子。
  
  孩子的情感最早是被母亲塑型的。当一个孩子看到前面有个斜坡,斜坡下有个玩具,想爬过去又不敢,他会转头来看母亲……这时孩子自己并不知道内心是什么感觉,但是当他看到母亲表情的一瞬间,就开始解释自己内心的感觉了——母亲表情兴奋,我的感觉就是兴奋;母亲是恐惧的表情,我就感受到恐惧。
  
  如果母亲与孩子特别契合、特别了解孩子的感觉,对他不断地回应,并且在发生错误回应(因为没有一个母亲是完人)、造成挫折后能加以修正,孩子内心会感觉到活力、和谐、安宁。慢慢地,孩子对环境和自己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明朗,同时对内心的感觉有一种信任,就会很自在,很有安全感。
  
  不安全型的人对自己的感觉不信任,处理情绪的方式通常也有问题,一种是过分控制情绪,另一种是过分放纵情绪。控制型的人总是回避感受,更多用理智、控制的逻辑行事,不能接触自己内心深处各种各样柔软的感觉;放纵型的人往往情绪泛滥得像洪水一样滔滔不绝,经常内心混乱、冲动行事,但是遇到困难需要作重大决定时往往很纠结,一直推迟作决定——害怕作错决定带来更大的问题。
  
  一个安全型的人,是理性与感性的高度整合的、情商比较高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他既能很有情感地回忆起一些生动的故事,同时又有理性分析。在与别人交流时,他能平静地假想别人在想什么,能向别人提问、求证,而不会臆断他人的想法;同时他也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能够对情境有判断,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具有“灵活性”,知道什么能够或不能表达,用什么方式表达。
  
  3、被摧毁的安全感能否重建?
  
  人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长及一生。幼年时的经验形成了信任的主调,但信任的发展,也深受社会氛围和此后人生经验的影响。
  
  从小成长很安全的人长大之后,如果经历了战争、经济衰退、文革等社会变化,也不可能完全信赖这个世界——事实上,我们必须逐渐了解到世界也有不美满的部分,要懂得别人也有不可信赖的一面。而从小没能很好地建立起安全感的人,如果遇到一些对他产生很大影响的“重要他人”,也可以把他“扳回来”。比如遇到一些师长、导师——他们给予你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过的温暖和理解,将正确的观念通过生活细节以身作则地呈现,这种影响力是巨大的——当然,在中国古代比现代遇上这样的老师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现代中国社会特别需要发展带给人支持性的“精神社区”,让人们在精神社区的新型人际关系中学习和改变,重建信任与安全感。心理治疗(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就是提供这样一种小型的准精神社区。心理治疗的深层工作,就是把不安全型变成安全型。心理治疗的核心点是关系,尤其是在长程治疗关系中,治疗师就是来访者的重要他人,帮助来访者不断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关系中逐渐重新开始建立起对世界不同的感觉。
  
  现在看来,这种可以给失去安全感、信任感的人提供校正性体验的精神社区还比较少。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社区”,那些原生家庭问题没有解决、工作关系比较冷漠、朋友关系也不够亲密的人就很难走出不安全模式;没有“精神社区”,能够成为提供孩子安全感的“足够好的母亲”所需的精神滋养又从哪里得到呢?
  
  4、为爱宁愿冒风险
  
  社会氛围也不是决定性的。假如你走在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倒在面前,上前去扶,他可能会赖上你,你要不要去扶他?这个社会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信赖,你守信守约的结果很可能会被骗,你要不要守信守约?在亲密关系中,你知道对方有很多缺点,他不一定会给予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是否要给予他想要的东西?
  
  在这里,已不是单纯的对他人能否信任的判断,而是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代表着你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这个态度与“爱”有关。如果对这个世界的态度里有强烈的爱,有时我们宁愿冒这个风险。
  
  人生充满了存在的困境。我们的世界是不安全的,我们很多东西很容易失去,很多东西得不到,我们有无尽的幻想,但是很多幻想实现不了,因为我们会老、病、死。我们在面对庞大的社会、宇宙的时候很渺小。面对这个充满挫折的世界,我们要怎样活下去?你可以不去看它——这个世界非常美满;可以被淹没或者变得愤世嫉俗——这个世界没法活;也可以面对这一切,带着某种信仰——在这无常的生活中,你能否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的生命?
  
  5、“身体聚焦”练习,培养内在信任感
  
  我们对世界的信任,很大程度来自对内心感觉的信任,而这其实是感性、理性不断运作的结果。身体聚焦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情商,建立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信任,但是这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成为生活习惯。
  
  ■ 叩问内心
  
  如果我们突然感觉内心深处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就要静下心来和自己内心进行对话:我内心的这种感觉是什么?我是生气还是悲伤,还是羞愧?
  
  ■ 感受身体
  
  叩问内心感觉的同时,去感觉身体的反应。比如,我认为的感觉是“生气”,但是好像又不太对,或者觉得这个事情没有解决。继续问自己:我心里是什么感觉?……直到突然间冒出一个词:“恐惧”。讲完之后,突然感觉身体变得放松,觉得“这才是我内心最深处的感觉”。
  
  ■ 持之以恒
  
  这样不断内观、身体聚焦,我们就会慢慢弄清楚自己内心的感觉,逐渐开始对内心感觉产生信任,然后理性会开始渗透,与感觉结合在一起。这时的我们会作出比较有理、有利、有节的行动,得到的反馈也往往是正面的,就逐渐容易得出结论: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和谐的、可以信任的。
  
  心理专家介绍:韩岩,澳大利亚悉尼华人资深持牌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澳大利亚华人心理协会前主席。旅居海外20年,2009年回国。
  
  (文/韩岩  来源:《心理月刊》)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心理导读: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接触太多血腥和暴力的东西,会使孩子受到这类行为的潜移默化,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误以为暴力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行为,事实上影视中的描写与...
  •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心理导读:父女关系决定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许多面--她如何表达自己;她与男人的关系;他是否自立等等。而这些并不取决于父亲是如何用言语告诉你的。重要的是,他怎么和你沟通...
  •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心理导读:遵从取向是指家人强迫彼此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保持一致的意愿有多强。高度遵从的家庭管理沟通的目的在于寻求和诸免冲突,促进相互依存,以及取得服从。在这样的...
  •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心理导读:孩子一旦被恐吓、被威胁,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把...
  •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心理导读:精神虐待与那些受到过虐待的人中间出现的精神疾...
  •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心理导读:婆媳育儿矛盾,真的很突出吗?我的答案是,是的。但这些并非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而是用耐心和智慧便可化解的内部矛盾。 www.tspsy.com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
  •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心理导读: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小时候会游泳的孩子除了身体发展更快,他们在视觉运动的技能,比如剪纸、着色和绘制线条与形状,还有数学相关任务的方面显然得分更好。他们的...
  •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心理导读:鹰爸教育本质上亦是一种人性教育,更是一种爱心教育,这是一种超越溺爱的大爱。在中国家长普遍溺爱成风,中国孩子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这样的鹰式教育尤为重要,值得...
  •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心理导读:有时候小孩子会跟我们说,他们的耳朵突然就听不清了,或者是耳朵里持续有嗡嗡的噪音,或者是乘坐飞机旅行,再或者是开车下山气压突然升高,感觉到耳朵被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