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职场心理学 >

社交平台:左手微博,右手微信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5-07 08:46   浏览次  
  
  心理导读:人人都是微博控的时代过去了吗?曾几何时,我们走路时刷微博,吃饭时刷微博,现在,我们还是低头族,只不过很多人换成了微信。同样都是社交媒体,为什么我们更爱微信呢?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选微信不是跟风,是有原因的!   ——www.tspsy.com
  
社交平台:左手微博,右手微信

社交平台:左手微博,右手微信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博客吗?在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博客之后,我们经历了人人网,开心网等等网络社交媒体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新浪微博也逐渐凋零,如今最活跃的当属微信了。微信和微博都是新兴的网络社交媒体,为什么有些人更爱用微信呢?
  
  首先我们要先看看两者是如何得到“好友”或“粉丝”的。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才能通话,基本上是通过匹配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而来的,以强关系为基础。而微博用户之间不需要互加好友,除了少部分互相认识的人,基本上是通过对于明星,名人动态以及对于信息咨询的需求而联结的,以弱关系为基础。基于不同的对象来源,让我们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们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等吗?
  
  微博的不用互相关注就能获得信息的功能使得双方关系不对等,一个人可能得到100个人关注,而只关注了其中的50个,在这种不对等情况下,众多粉丝仿佛为微博主营造了虚拟的舞台,镁光灯之强使得微博主难以看到观众,不知道自己的微博被谁关注,只知道自己被关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使得每一条微博都仿佛带有不自觉的修饰,甚至表演。那么,表演的标准在哪里呢?就是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吸引粉丝。问问自己,你发的微博真的是你心里所想吗?还是你发的微博是你认为可以引起认同的呢?后一种情况在微博中非常常见,这其实是一种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寻求社会认同感和安全感的结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即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较大的群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以便得到群体的保护、帮助和支持。因此,面对未知的广大阅读者,用户所发的微博常常经过修饰,以符合“众”的口味。
  
  而微信不同,微信面对更加私密的朋友圈,对等的交流地位使得我们能够明确交流对象,并且不受他人打扰。少了预想中的围观人群,用户受到的来自社会的评判压力一下子减少。因此,交流更加真实,更加自我,也更加自在。社会心理学认为,在与人交往中都会自觉不自觉管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而进行印象管理是需要动用到个人的心理能量的,管理越多,个人越累。而微博相比于微信,需要人进行更多印象管理,也更加费力。当然有很多人热衷于精心展示“精彩”的自己,“崇高”的自己来获得粉丝的关注,但也有很多人只想让朋友了解“真实”的自己。
  
  选择更多,欢乐更多吗?
  
  微博上所关注的人往往来自各个领域,有各种不同生活圈子,生活轨迹,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常常对同一事件产生大相径庭的看法。比如,我们常常看见各类大v煞有其事地教导我们要遵从内心辞职追求梦想,另有“职场专家”语重心长教我们踏实干工作,机会不会自己掉下来。有些“情感专家”教女生勇敢追爱,大胆表白,另一些“两性达人”教女性以退为进,含蓄为美。看起来哪个都对,都有道理,可是只能选一边,人生只有一次,选错怎么办?当你真正碰到这类冲突时,面对多种看似都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不断彷徨迷茫只是在浪费时间。微信却不同,在微信中我们的好友基本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圈,有着相似的经济基础,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当我们面对选择时,更少经历意义不大的选择冲突。
  
  心理学上的“手表定律”告诉我们,当你只有一块表时,可以准确知道时间,而多块表只能扰乱看表人对准确性的信心。因此,生活中有一个坚定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立场使得人更有效率,对于生活的掌控性也更有信心。诚然,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但身处社会中的个人并不能同时兼任多种冲突的社会角色,微博帮助我们了解社会,而微信也许帮助我们面对自己。
  
  我真的需要大量信息吗?
  
  你为什么刷微博?你真的那么需要得到信息和传播观点吗?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那些信息吗?上个星期的社会热点是什么我还记得吗?很多人刷微博是因为不想错过“大事件”,不想错过“新话题”。为什么我们不想错过热点呢?因为了解热点使我们有一种参与到社会互动的错觉,转发,评论,使我们觉得与社会和他人的连接更加紧密。而这种紧密的感觉正确立了我们的存在感,巩固了我们的安全感,从而加深了自我认同。
  
  针对这一点,可以说成也微博,败也微博。微博公开,对外,松散,一对多的特性使得个人在参与互动时,常常感受到挫败感。比如我们关注的名人发了新微博,转发并评论后常常没有后续,基本不可能得到名人的回复,而其它粉丝也是各说各话,我们只是表达了观点,而不是交流了观点。我们接收了信息,却没有办法对等地回复信息,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围观”而不是参与的感觉。而微信私密,对内,紧凑,一对少的特性使得用户在发表言论后,能够获得更多回应,从而形成交流,而交流比表达观点更能提升人的社会归属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后,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要求安全感。心理学研究发现,同生物安全感类似,获得社会安全感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与人交往,并由此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微信社会交往功能的特性使用户在已经较为稳定的朋友圈中相互交流,建立更为稳定深入的人际关系,这一点超越了微博,在人际交流功能上威胁了微博的江湖霸主地位。
  
  说了这么多微信的好处,它能够完全取代微博吗?当然不行,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塑造功能可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赶超的。只是也许未来用户在微博中寻找资讯,展示自我,而在微信中联系朋友,交流感情,左手微博,右手微信吧。
  
  (文/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脾气暴躁的老板如何相处? 脾气暴躁的老板如何相处?
    心理导读:爱发飙的老板似乎正悄悄地从工作场所消失。管理者之间的新共识是,发飙会让人们恐慌,把他们赶走而不是激励他们,并有损于他们的工作质量。借助许多措施,办公室...
  • 遇事总想不开怎么办? 遇事总想不开怎么办?
    心理导读:我们应对挫折的过程,也是停下来深刻反...
  • 职业规划: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职业规划: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心理导读:令职场新人最为困惑的,莫过于不了解各个行业和职业的不同特点,从而难以判断自己的能力匹配度和兴趣匹配度。在大学里,要了解各行各业其实有很多办法:实习、兼...
  • 职场心理:如何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职场心理:如何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心理导读:我认为人们在是否把生活品质放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的时候总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当我们面对一个难以相处的老板的时候,我们总是被教导要忍辱负重。就我个人而言...
  • 甄嬛传人物分析之安陵容 甄嬛传人物分析之安陵容
    心理导读:《甄嬛传》中最精彩的女子不是甄嬛,不是华妃,而是安陵容。正是有安陵容这种既可恨又可怜的角色,整部故事中的环肥燕瘦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安陵容如何不择手段...
  • 科学研究打坐使人更健康 科学研究打坐使人更健康
    心理导读: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打坐确实能影响脑部功能。如今打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开始教导病患打坐冥想以减轻疼痛和压力,古老而神秘的打坐正渐...
  • 讨厌一个同事,你该怎么办? 讨厌一个同事,你该怎么办?
    心理导读:每个人身边都会或多或少有几个难缠女友,这些女人时而狂吠乱咬,时而两面三刀,时而指桑骂槐,时而口蜜腹剑。而处于某些原因,你却不得不与之相处。此时你一定会...
  • 《非你莫属》代表不了真实的招聘 《非你莫属》代表不了真实的招聘
    心理导读:《非你莫属》是一档各取所需的节目,卫视要的是收视率,BOSS要的是效应,求职者要的是职位或露脸的机会,观众要的是趣味性。这就注定了这场节目和我们平日的招聘...
  • 心理揭秘:微信和陌陌是约炮神器? 心理揭秘:微信和陌陌是约炮神器?
    心理导读:说它是约炮工具,也是有理论根据的。据英国著名八卦媒体《太阳报》报道,Facebook等社交网站崛起后,英国的梅毒病例增加了四倍。英国医疗组织卫生服务信托(NH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