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治疗师 >

人们对催眠的误解和担心

责任编辑:tspsy-沐沐  发布于2018-01-29 10:35   浏览次  
  心理导读: 你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许多人,包括你的同事,乃至那些自称为“催眠师”的人,都会对某些有关临床催眠的误解的观点信以为真。在每一个误解讲解完之后,我会进行一段简短的讨论,从而给你提供一些帮助你去更正这些误解的点子。当你越来越熟悉催眠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会更频繁地和别人谈起催眠,而对各式各样的误解做出回应也会逐渐成为你自发的举动。    ---www.tspsy.com
 
人们对催眠的误解和担心

人们对催眠的误解和担心
 
  1、催眠是个好东西
 
  从广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催眠体验视为一个主观现实的基础,我们据此能接受这些体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这种“现实”包括了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对是非对错的判断以及我们的情绪倾向。你或许能体会到,你如何描绘自己以及如何描述周围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自己的生活质量。当你告诉你自己“生活如此不公”时,这会如何影响你的心境、行为和生理反应?同样,当你告诉你自己“我能行”时,这又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每个人每天都有难以计数的想法,从深刻到平凡不等(大多数想法是平凡的)。你会关注哪些想法,哪些想法会让你奉为真理,它们是否会导致症状的产生(“我很害怕坐飞机,万一飞机坠落怎么办?”),还是说,正好相反,它们可能让你做出健康的选择(“我超级喜欢自己有自由去世界上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
 
  无论是来自自己的暗示还是别人的暗示,暗示既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催眠并不一定就是个好东西。当我们有技巧地去应用催眠时,它才可能成为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用来帮助别人的工具( Alladin,2008;Lyn Kirsch, 2006)。
 
  2、催眠是由催眠师的力量产生的
 
  在临床情境中,临床工作者能够使用他们自己沟通方面的技巧,从而让暗示更有可能被接受;但是,除了来访者给予临床工作者的控制权之外,临床工作者并没有其他的控制权。催眠师虽然能够指引来访者的体验,但也无法超越来访者允许的范围之外。催眠是一种共同做出反应的关系( Gilligan,1987;zeig,2001)。
 
  3、只有某种特定类型的人才能被催眠
 
  所有催眠专家似乎都能达成的共识之是,人被催眠的能力各有不同,可被催眠的程度通常可有低、中、高、极高之分。那些可被催眠的程度极高的人有时也被称为“催眠行家”( Hilgard,1977)。这一划分是根据有关催眠易感性的正式测验得出来的。显然,在有些人身上引发催眠要更困难一些。但这种困难到底指的是什么则在圈内备受争议。它指的是这个人有某种先天的局限,例如说存在某种在基因层面或神经层面可以界定的催眠能力,还是说用来评估催眠易感性的测验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漏报”了这个人身上的催眠迹象( Gfeller Gorassini, 2010; Lynn Shindler, 2002)?
 
  这个议题极为重要,因为如果你认定某个人无法被催眠是因为一些先天的局限所致,那么你也就不需要去尝试给他做催眠了。如果你相信,有些人的确在可被催眠的程度上逊色于其他人,但是他们之所以没有那么好的反应乃是事出有因,比如说害怕失去控制,那么你可能就会努力地寻找出抑制他们催眠反应程度的原因,并着手解决它。难以被催眠的人是否能够被转变成为还不错的催眠对象?许多有经验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或许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4、任何能被催眠的人一定是意志薄弱的人
 
  这个误解指的是催眠师具有一种无所不能的斯文加利式的形象。这个误解背后的信念是,如果一个催眠师能够控制某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很少或压根儿就没有自己的意志。现代版的这类“恐怖故事”常见于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中,这些故事讲述的是邪恶的催眠师会控制人们,并让他们做出一些可怕的事情,这样的桥段正是利用了这一误解( Barrett,2010a;Pintar,2010b)。正如上文所述,一般人并不能理解被催眠的人如何有可能在控制自己的同时又能根据催眠师的指令做出不寻常的行为。每个人都有意志力,但有些人选择不去使用自己这种做出选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把对自己的责任交给别人去管理。这样的人被动地假定,自己相对于别人来说处于“受害者”的角色,这种态度一般折射出他们误认为自己的努力都是无用的。“意志薄弱”这个标签并不适用于这类人(Nash,2008a; Yapo,2010)。
 
  为了能够抵消这种误解在想寻求催眠的大众身上所造成的消极后果,许多临床工作者曾声称那些智商更高和具有更强健的人格特点的人也是更好的被催眠者。被催眠的能力和特定的人格特点或其他诸如年龄或性别这种因素并无关联( Kihlstrom,2008)。有些临床工作者觉得,声称高智商的人比低智商的人更容易成为优秀的被催眠者可能会带来好处,尽管这种论断并不完全靠谱。所谓的好处在于,临床工作者们希望来访者把自己看成智商高的人,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强的动机对暗示做出良好的反应。然而,当人们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们的自我形象并不见得是积极的。如果一位临床工作者让来访者认为,他们对催眠具有良好的反应是因为高智商或其他任何看似不错的个人特点,那么如果这些来访者的催眠体验又并不那么理想时,他们可能会用这类消极的体验去证实对自己的消极自我评价。一个出于好意的临床工作者也有可能在无意中伤害来访者,上面的这种情况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与其尝试让来访者去认同自己是一个模范来访者并由此变成一个模范来访者,临床工作者还不如增进自己的技能,让自己能更好地接受来访者的本貌,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催眠互动。
 
  5、一旦你被催眠,你就永远无法抗拒它的力量
 
  这个误解指的是有人认为,一旦催眠师控制了被催眠者的意志,且这些被催眠者一旦“臣服于催眠师的力量”之下,那么他们就永远无法摆脱。正如你现在明白的那样,这个误解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催眠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催眠师和催眠者共同的力量之上的互动,双方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而获得某些期望获得的治疗效果。即便是反应性最佳的来访者也可以拒绝听从一位临床工作者的暗示,如果这位来访者选择那么做的话。
 
  造成这一误解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是舞台催眠师会使用某些“线索”,即一些特定的词或姿势,让志愿被催眠的人将其作为一个扳机点,从而迅速进入催眠状态。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催眠师只用了一个简单的词或姿势就能迅速地引发催眠,这无疑是又一次以一种充满戏剧性的方式证明了催眠师的力量。
 
  在临床实践中,一种比较方便的做法是和来访者确立某个线索,从而让之后的导入过程变得更为迅速和容易,但是引发催眠的力量并非在于线索本身,而是在于来访者个人愿意对这个线索做出反应,让它成为引发催眠的一个有效的扳机点。如果治疗师给来访者呈现了这个线索,但来访者选择不进人催眠状态,那么他们也就不会进人催眠状态。这种线索也被称为“迅速导入信号”,它只有当来访者选择对其做出反应的时候才会有效。
 
  6、你可以在被佳眠后说出或做出违背你意志的话或事情
 
  在整个催眠领域中,这个观点是最受争议的观点之一。它引发了许多复杂的议题,包括自由意志的概念,何谓为自己的行动承担个人责任,治疗关系中的边界问题,滥用职权的可能性,以及其他和专业伦理及个人操守相关的议题。在临床情境中,临床工作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一种双方都需为此承担责任和负责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讲,临床工作者所提供的暗示完全出于善意,而来访者完全有自由选择去接受或拒绝这些暗示。但是,在实践中考虑到我们逐渐了解了所谓医源性伤害这个现象,上述观点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以至并不完全正确。所谓医源性伤害指的是来访者的症状是由于治疗引起的,或因为治疗而加重了。
 
  这个问题可以源于使用了会误导来访者或不恰当的技术,对天真的来访者或脆弱的来访者进行剥削利用,以及和那些有时候在心理层面有严重困扰的人工作时会出现的种种风险。不过上述这些情况代表的是治疗的例外情况,并非是治疗情境的常态。的确可能会存在影响人们并让他们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的力量。人们无疑是可以被操纵,然后做出一些和他们的信念及态度不相符的事情的( Bordens& Horowitz,2002)。说得直接一点,在特定的影响之下,在极端情况下,洗脑是可能的。换句话来说,在某些极端的情境下,控制一个人是可能的,但是这些情境和在临床情境下所应用的催眠完全不吻合,因为在催眠中强调的是合作而非强迫对方。而且,我们所推崇的以尊重和赋权的态度来使用催眠的取向也和上述所提到的可能性差之千里。
 
  7、催眠有害健康
 
  人们对于催眠的使用自然会有一些合情合理的担忧,但值得担忧的绝不是说催眠的体验会伤害到任何人,而是在于谁来实施催眠。催眠本身是无害的,但一个能力不够的临床工作者则可能会无意中造成伤害,这种伤害经常是源于临床工作者的无知,尽管其意图可能是好的。这一点并不只适用于从事催眠的专业人员也适用于所有提供医疗服务的人。
 
  一般来说,催眠的体验既让人感到放松,又让人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被催眠者的生理功能常常会因此放缓,比如说呼吸和心跳变慢,而他的身体则一般会感到极为舒适,这样的生理反应是有益于健康的,能有效地降低应激和不适感。催眠的体验凸显了个体能够获得一种超凡的自控能力,即便通常被认为是非自主反应的生理过程都可以被影响( Barabas Watkins, 2005; Rossi, 2000)。
 
  8、催眠不会造成伤害
 
  我已经提到过了,给他人造成情绪上伤害的并不是催眠本身,但是这方面的困扰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诊断、某次治疗会谈的内容不当或者临床工作者无法有效地指引来访者而造成( Barber,1995; Lynn et al.,2010)。这种情况存在于任何一种助人关系中,在这样的助人关系中,会有一方处于痛苦、脆弱和寻求解脱的状态。一位经验不足或受训不够的助人者可能会无意(很少是故意的)误诊了一个问题或其动力,提供了糟糕的建议,给出了不切实的承诺,强加给对方某个起到反效果的观点,或者只是单纯地在浪费来访者的时间和金钱( Grauman,Lyn,Brentar, 1993; Kleinhauz Eli, 1987)。
 
  催眠常常会让来访者触及许久都未曾察觉到的记忆和感受。这些记忆和感受可能会带来痛苦,在治疗中也的确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一位经验不足或未曾接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或许无法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或者不具备上述能力。而另一位有着更佳技能的治疗师或许就能够利用完全相同的信息或反应来有效地推动治疗。举一个不幸的例子:我曾经遇到一位自称是“催眠师、治愈者、精神咨询师”的人,他向我描述了他如何使用催眠来治疗一位因为堕胎而感到内疚的女性。他使用催眠让她生动地想象这个胎儿仍然活在她的体内。然后,他指导她和这个胎儿进行了一次对话,甚至给胎儿起了一个名字,向胎儿解释为什么堕胎是必要的。他认为这理应是个不错的解决问题的技术,并且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一“合理”的做法效果竟如此之差。当这位女性离开他的时候,她的感受变得更糟糕了。他这种“拍脑袋”的做法证实了她最糟糕的害怕——她杀死了一个有名字和有人格的人。无论你对于堕胎有什么看法,你或许都能够意识到这种干预是不恰当的。
 
  催眠显然不会造成伤害,但无效地使用催眠或不恰当地使用催眠显然可以造成伤害。无法有效地使用任何一种技术,无论这种技术是外科手术、心理测验还是理发,都可能会给人造成伤害。就像是牙科医学并不危险,但一个糟糕的牙科大夫则可能是危险的一样,催眠并非是危险的,但一位糟糕的催眠师则是危险的。理论上我们有规范临床行医资格和实践的政府机构,但不幸的是,在实践层面,要把合格的和不合格的临床工作者完全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的是,在大多数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在完成极少的课程要求或临床培训,或完全“零基础”的情况下从事催眠,更不用说是获得资格认证了。因此,位明智的消费者必须花些功夫来“寻觅到”一位有能力且受到良好训练的使用催眠的临床工作者。而这一棘手的议题的另一面,也是我们需要发展催眠技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催眠能有助于产生巨大的情绪收益。因为催眠能够教给人们技能,让他能更好地触及自身更多的资源,所以它是一种增进情绪健康的有力手段。
 
  9、你必然会逐渐依赖眠师
 
  依赖是一种需要,一种对他人的依靠,这种需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依赖别人来获得一些我们认为对于自身的幸福重要的东西。特别是在助人行业中,人们来求助的时候正是他们感受到伤害和脆弱的时候。他们会依赖临床工作者来提供关怀,给予安慰和有效的帮助。
 
  临床工作者深知,对于一个负责的治疗而言,其最终的目的必然是帮助每一位来访者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自给自足,获得独立。催眠并不会通过鼓励来访者把治疗师看成能解答所有人生苦难的大师,而对其产生一种不健康的依赖心理,当临床工作者恰当地使用催眠时,它会帮助处于痛苦之中的来访者去发现、发展和使用他们自己的力量和资源。和自给自足以及助人自助的目标一致的一种做法是教授来访者自我催眠技术(Lyn, Matthews, Fraioli,Rhue,& Mellinger,2006)。教你的来访者使用自我催眠技术有助于你确保他们在你不在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独立地工作和继续成长。此外,在教授自我催眠技术的同时教给他们问题解决的策略可以让来访者产生自我矫正机制,这会让你的来访者确信他们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这也会让你确信你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10、你会“卡”在催眠状态里出不来
 
  催眠必然会涉及聚焦注意力,聚焦的方向既可以是向内,也可以是向外。这是由来访者所控制的,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开始或结束催眠会谈。“卡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中无法自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你能想象自己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卡在”读书状态中吗?造成这一误解的来源之一是一种不常发生的情况,即临床工作者给出了让来访者结束催眠体验的暗示,但是来访者仍然处于催眠之中。当来访者对直接的暗示没有反应,没有睁开眼晴或者回到通常的“觉醒”状态之中的话,某些缺乏经验的临床工作者可能会变得焦虑,甚至惊慌失措。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并没有“卡住”,而只是选择不终止催眠状态,其原因至少是下面两个中的一个:要么他们当时的状态十分舒服,要么他们仍然在工作来结束这个体验,也就是说,处于收尾中。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做法是给出一个开放的暗示,即暗示来访者在准备好结束的时候把自己带出催眠体验。最终,通常在一两分钟以后,来访者会结束体验,睁开眼睛,重新和你进行交流。有些时候,你需要给出“核查”式的提问和进一步邀请来访者结束的暗示,这种情况将在后文中进行讨论。不过,从来没有人回不来,所以你并不需要为这个问题而失眠。
 
  请你尊重在催眠中的个体自己的选择。如果他们没有跟从一个特定的暗示,他们必定有那么做的理由,而你也不必把你的要求强加给他们,“顺水推舟”足矣。
 
  11、你在催眠中会睡着或失去意识
 
  催眠不是睡眠。从外人来看,处于催眠状态的人可能在物理状态上类似处于睡眠状态的人,因为他们闭上了眼睛,也很少表现出任何活动的迹象。但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来访者处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是有意识和警觉的( Barabas& Barabas,2008)。
 
  造成这种误解的来源是催眠这个词本身这个词源于希腊文 Hypnos,指的是睡眠和掌控睡眠的神祗的名字( Gravitz,1991)。催眠这个词在19世纪被创造出来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许多早期的理论家,其中最著名的是19世界末的法国人希波莱特·伯恩海姆( Hippolyte Bernheim),他们认为催眠是一种特殊的睡眠形式,而这个观点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Hull,1933/2002)。因此,早期的实践者在每次念到那些仪式般的暗示时都会强化这个错误的观点,他们会暗示来访者“睡得更沉一些或者“醒来”。催眠并不是睡眠,甚至是陷入深层催眠中的来访者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外在现实做出反应。因此,使用诸如“睡得更沉些”这类陈旧的说法既无太大作用,也并不能反映来访者真实的体验,因此也不应在催眠时使用
 
  12、催眠必然会包含导入仪式
 
  只要你的注意力以一种关注的方式向内心导向内在的某种主观体验,或向外导向外在的某些刺激,并由此创造了一种内在的体验,而你又对于那些旨在改变你自身体验的暗示做出了某种反应,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说你处于催眠之中。
 
  你应该能清楚地发现,催眠所具有的注意特征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某种仪式、以某种正式的方式引发。同样,即便在没有导入的情况下,各种催眠现象也能够自发出现。对于那些把催眠看成某种“特殊状态”,而这种状态才可能产生催眠反应的人来说,这个观点常常让他们感到惊讶。不过,数十年的研究已经发现,无论你通过催眠获得的是什么样的反应,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你并不需要催眠的仪式,你需要的只是暗示以及来访者听从暗示的动机(Barber, 1969, 2000; Kirsch, 2011: Lynn Green,2011)。
 
  13、催眠只是一种放松
 
  实施一次放松治疗和实施一次催眠治疗并不相同。催眠无论从结构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远超越了放松。放松让人感觉良好,但是在实施催眠的时候,放松的使用只不过是充当块垫脚石,以此促进更为复杂的催眠体验,例如年龄退行或感觉缺失。没有谁会只是简单地实施一个放松过程,然后就期待来访者能够在不使用化学麻醉剂的情况下就能无痛地进行手术。
 
  只有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闭上眼睛时才能进入催眠吗?并非如此。之前我曾简单地提到过一个被称之为警觉催眠的现象,也有人把它叫做觉醒下的催眠( Banyai, Zeni,Tury, 1993; Capafons Mendoza, 2010 ;Wark,1998)。在这些条件下,来访者或研究被试所接受的暗示是让他们专注于某些活动上,例如骑动感单车或在跑步机上跑步,让他们在睁着眼睛的情况下保持身体活动的状态,同时接受催眠导入,然后再给予暗示,让来访者或被试产生不同的催眠现象,而来访者或被试也的确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催眠现象( Banyai& Hilgard,1978)。
 
  在你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催眠可以在交谈、阅读以及其他无数种涉及注意力专注的过程中自发产生。你可以在感到焦虑的时候,甚至是在心神不宁的当口仍然能处在一种美妙的贯注状态,就好像“深深地陷人神秘的感觉之中”。所以说,躯体上的放松并不是催眠发生的必要条件。
 
  不过,在临床实践中,放松通常是干预的个部分,因为它可以舒缓和减少那些常伴随人们的问题而出现的压力。一般来说,放松会让来访者更容易合作,因为大多数的来访者希望或期望放松乃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放松也会让来访者更容易触及他们的资源。此外,放松可以凸显在催眠体验和通常的“觉醒状态”之间主观体验上的差异,从而让来访者相信他们的确体验到了一种转换的意识状态,这种体验和他们对催眠“应该是什么样”的预期也是相符的( Sarbin,1997)。
 
  14、临床催眠是一种特定的治疗学派
 
  催眠是否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治疗呢?作为一种取向,催眠是比较独特的。毕竞没有多少其他的治疗取向会像实践催眠的临床工作者那样,强调让来访者产生解离和暗示性的状态,并利用这种状态来增加治疗反应?另一方面,无论你尝试调动的资源是什么,无论你尝试教给来访者什么样的技术,用其他特定的心理治疗模型对这些资源或技术的描述或许更到位一些。因此,的确有理由说临床催眠并不是像行为治疗或精神分析治疗那样自成一格的一种特定治疗学派,尽管催眠治疗这个词本身十分流行。临床催眠是一种治疗工具,它的使用并不仅限于任何一种理论或实践取向(Iyn&Kirsch,2006)。
 
  因此,催眠治疗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否有意义呢?它指的是使用催眠来实施治疗,也就是说,通过创造和使用催眠的主观体验来增进治疗效果。而且,就像你已经知道的那样,催眠可以增进治疗效果。催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点足以让它在治疗王国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应该把它视为一种独特的治疗形式吗?
 
  使用催眠的取向几乎和使用催眠的临床工作者的数量相当,而且对于这些临床工作者而言,他实施催眠的方式必然和他们心目中治疗应该如何进行的方式是相一致的。因此,对于一些临床工作者来说,催眠和认知行为取向整合在了一起;对于有一些临床工作者而言,催眠和精神动力学的取向整合在了一起;而对于另一些临床工作者来说,催眠和预防取向结合在了一起。不同临床工作者使用催眠的方式或许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截然不同。无论你目前所实践的治疗具有何种信念系统和风格,你很可能会体会到,随着你发现你可以通过利用催眠取向来增进你已有的治疗实践,之前的信念系统和治疗风格仍然对你是有意义的。学习催眠的方法和原则很像是学习一门语言。你学会了一套共通的规则、语言和结构,但是你最终仍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15、催眠可以让你准确地回忆起曾经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
 
  临床工作者需要理解记忆是如何工作的,从而能以最好的方式来利用这一个体最为重要的方面。有人曾把心灵比喻为计算机,而每个记忆都假定会得到准确的存储,而在正确的条件下人们也最终能提取这些记忆。但是,所谓的计算机比喻远不正确,而且,若一位粗心大意的临床工作者真的据此行事,这个比喻就有可能会造成危害( Mazzoni,Heap,&Scoboria, 2010; Wester Hammond, 2011;Yanko,1993a,1994a,1994b)。有关记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清晰的证据表明,头脑并不会将体验原封不动地存储起来供日后准确地回忆。事实上,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存储的,因此也就可能会遭受相同的歪曲。人们可以生动地“回忆”那些实际上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细节。同样,人们也可以仅仅记得某个体验的片段,或者将不同的记忆片段组合成为一个错误的记忆。简单来说,记忆并不可靠;如果你想寻找的是“真实”,那么你不太可能在记忆中找到它( Sheehan,1995)。
 
  如果一段记忆是通过催眠获得的,那么它是否更可靠一点呢?催眠可以用来揭示在某一个人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真相吗?面对这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此刻,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那就是催眠并不会增加准确回忆的可能性,甚至可能会降低这种可能性。
 
  关于误解的结语
 
  就像你可能会渐渐体会到的那样,催眠背负着大量“陈旧的包袱”。不过,它本身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动态领域,因为有一批认真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在努力更好地理解有效的干预所具有的成分以及人类所具有的不同能力。当下,许多令人激动的新研究正在不断涌现;而随着不断出现的关于大脑功能、心理过程和治疗方法等的崭新洞见,古老的迷思最终将会被科学事实所取代。作为临床工作者,如果他们想要能够帮助制止误解的传播,他们就必须跟上新研究发现的脚步。
 
  (编辑:tspsy-沐沐 | 来源: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人们对催眠的误解和担心 人们对催眠的误解和担心
    心理导读: 你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许多人,包括你的同事,乃至那些自称为催眠师的人,都会对某些有关临床催眠的误解的观点信以为真。在每一个误解讲解完之后,我会进行一...
  • 催眠唤起的回忆可靠吗? 催眠唤起的回忆可靠吗?
    心理导读:如果来访者没有自称有虐待史的话,就不要推断有这样一段历史的存在:不要在催眠中给来访者做出具有引导性质的暗示,暗示他们该回忆起什么或如何回忆起某些记忆:...
  • 催眠治疗:怎样瞬间催眠一个人? 催眠治疗:怎样瞬间催眠一个人?
    心理导读:当催眠师瞬间催眠个案时,嘴巴是停不下来的,他会一直的给予个案指示,不断的引导个案进入一定的催眠状态中,始放慢引导步调。整个程序很快速,但却包含了所有催...
  • 催眠应用:催眠在刑事侦查上的运用IV 催眠应用:催眠在刑事侦查上的运用IV
    心理导读:催眠技术撷取更多潜意识下记忆的资讯,不仅可以犯罪现场的各项迹证相验证,避免因身历犯罪现场,受感官、知觉认知上主观意识的偏差而产生错误的证词,致使警方侦...
  • 催眠应用: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催眠应用: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心理导读:懂得欣赏孩子的家长往往不会提出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如别人这样的问题。正确的问题是我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如果只会问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如别人...
  • 催眠应用:催眠在刑事侦查上的运用V 催眠应用:催眠在刑事侦查上的运用V
    心理导读:催眠技术撷取更多潜意识下记忆的资讯,不仅可以犯罪现场的各项迹证相验证,避免因身历犯罪现场,受感官、知觉认知上主观意识的偏差而产生错误的证词,致使警方侦...
  • 案例分析:我眼中的马维祥和催眠术 案例分析:我眼中的马维祥和催眠术
    心理导读:我很少听懂他们的方言,凭借察言观色,可以断定男孩多次出言不逊,其母面带尴尬,时作周旋,而马教授座在那里总是面带笑容,谈吐自如,一副大家风度。 ---www.ts...
  • 催眠戒除烟瘾,酒瘾,赌博的方法 催眠戒除烟瘾,酒瘾,赌博的方法
    心理导读: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
  • 催眠应用:催眠真的能治病吗? 催眠应用:催眠真的能治病吗?
    心理导读:经常听说催眠可以用来治疗疾病,有经验的人将之说的活灵活现的,让人油然生起「杰克,那太神奇了」的感觉;没有经验的人认为那是江湖术士骗人的技俩,千万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