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弗洛伊德如何看待宗教?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9-07-04 14:29   浏览次  
  心理导读:弗洛伊德断言,宗教是心理软弱和不成熟的表现(儿童神经症),人们因此才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在自然秩序之外有某种力量一通常被称作 “神”和“上帝”在控制着人类的命运。 他认为,宗教人士创造了一种对外在力量的依赖感,正是这种依赖感使他们不能够成熟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各种困境。    ---www.tspsy.com
 
弗洛伊德如何看待宗教?

弗洛伊德如何看待宗教?
 
  宗教心理学首先关注的是宗教信仰和实践是如何满足人的内心需要的。弗洛伊德极为关注宗教,包括它的起源以及存在的理由。尽管他的宗教历史起源论被人们普遍认为不太可靠,但他关于宗教起源于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威胁之假设却受到极大的关注和追随。弗洛伊德断言,宗教是心理软弱和不成熟的表现(儿童神经症),人们因此才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在自然秩序之外有某种力量一通常被称作 “神”和“上帝”在控制着人类的命运。 他认为,宗教人士创造了一种对外在力量的依赖感,正是这种依赖感使他们不能够成熟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各种困境。弗洛伊德断言,摒弃宗教将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因为它是早期人类软弱(无论是就人类历史而言还是就个人成长而言均是如此)和无法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对付和控制世界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跛子的拐杖,或者是人们对付困难和死亡的逃避机制,一旦病人痊愈,就应该被扔在一边。
 
  我们应该告诉自己,如果真有创造世界的上帝和仁慈的护佑,如果真有死后生命和宇宙中的道德秩序,那当然很好。但是很明显,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愿望而已。要是那些悲惨的、无知的、被欺负的祖先们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所有这些关于宇宙的难解之谜,那才是令人惊讶的。
 
  对弗洛伊德的人文主义挑战
 
  弗洛伊德的理论受到了后继者的挑战或忽视。的确,有太多的宗教教义看上去与人们通常一厢情愿设想的东西是相反的。同样,虽然有些宗教信仰看上去是逃避机制和弱者的避难所,但也有很多例子表明,宗教会帮助幻想者和无名小辈在面对不幸时变得非常坚强。
 
  比如埃里希·弗罗姆就没有对所有宗教概谴责,而是把宗教分为独裁的宗教和人道的宗教,对前者持否定态度,对后者持肯定态度。弗罗姆认为,独裁的宗教的确从弱者中产生,并让自己的成员处在持续的依赖状态之中,吸干了他们的力量;而人道的宗教则坚固个人的力量,肯定人的价值。
 
  卡尔·荣格也在宗教是否有益的问题上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荣格断言宗教是有益的,因为宗教象征和神话起源于人类集体的无意识。
 
  1901--1902年间,威廉· 詹姆斯基于自己的观察和爱德温· 斯塔巴克(Edwin Starbuck)收集的不寻常的奇异宗教表达的材料,写作了开创性的著作《宗教经验之种种》。詹姆斯得出结论说,宗教经验并不统一,宗教经验也没有单一的权威模式;反之,正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宗教在个人或群体中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因为宗教不仅是一种经验,而且是一种分享的经验。
 
  心理分析学家罗宾·斯金纳中发现,在无宗教信仰与有宗教信仰的病人之间存在者差别。他遇到的无宗教信仰的病人,只关注具体问题,除了直接的目标外,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另一些有宗教信仰的病人,则在具体问题后面看到了更大的背景,他们似乎想找到一些线索去对付事物背后更大的秩序。后一类病人并不认为人类可以操控那种更大的秩序,使它给自己带来好处,但他们认为,找到与这一存在或秩序和谐相处的办法非常重要;相比于这个更大的背景,具体问题好像不那么重要。斯金纳还注意到,他的某些有宗教信仰的病人在处理现实问题时,比起那些非宗教信徒更加严厉和顽固,但另外一些则在处理生活问题时表现出很高的创造力和效率。于是,斯金纳得出了一个与众多现代宗教观察家相似的结论:不能简单地说宗教是有益的或无益的,它的效用取决于宗教的类型及其与之打交道的个体的性格。
 
  在《寻找自我的人》中,心理分析学家罗洛· 梅将宗教看作是现代人处理我们这一时代最主要的问题即焦虑之有效工具。他认为,宗教的心理作用是把个人同生存联系起来,宗教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目的及意义的信念,不管个人把什么当做其终极关切”。他相信,宗教是人生的一种导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宗教都是建设性的,有些宗教实际上很可能是有害的。
 
  (作者:Paul Mojzes | 来源:宗教学)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