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梦境与创造力2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18-07-06 18:11   浏览次  
  心理导读:由于浸淫、合并这两个阶段的努力,潜意识得以取用库存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看似不由自主且无意的重组之后,才产生突如其来的创造悟性。吉尔福德(J.P. Guilford)说,储备的信息的价值与其未来的用途成正比,这是无可辩驳的话。创造力靠的既是顿然领悟的直觉,也要靠在记忆库中“搜寻”相关信息的本事。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梦境与创造力
 
  克库勒描述发现苯分子结构有如灵光乍现的经验,是“启迪”时刻到来的典型表现。他写道:“我把椅子转向壁炉,沉入半睡。一个个原子在我眼前掠过…像蛇似的扭着转着。再看,怎么回事?其中有一条蛇咬住它自己的尾巴,那影像轻蔑地在我眼前旋转。我只觉有闪电一击,便醒了过来。当晚所余的时间我全部用来解释苯环的假说。”
 
  药理学家勒维( Otto Loewi,1873~1961)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而获诺贝尔奖,这个概念似乎是在1920年间一次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梦中得来的:“那年复活节周日的前一晚,我睡醒了,便开了灯,匆匆在一小张薄纸上写了一些笔记。然后我又睡了。第二天早上六点,我想起夜晚曾写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可是我看不懂潦草的字迹写的是什么。”以下是他的友人杰拉德(R.W. Gerard)的叙述:“第二天是苦不堪言的,他看不出潦草的笔记写的是什么,也记不起解式,只记得他本来是晓得解式的。当晚更是痛苦,结果,清早三点钟,闪电再度当头一亮。这一回他不敢大意了,立刻赶到实验室展开实验。”
 
  数学家高斯( Karl F. Gauss,17771855)练就在似醒非醒的出神状态解释复杂数学问题的本领。据他说,解答经常就像“猝发的一道闪光”般降临。然而,恍然大悟的闪光不会无缘无故跑来,必须先有墨菲前两个阶段的苦思工夫做好“充电”。克库勒和勒威会突然头脑清澈透明,是因为已经把问题钻研了好几个月。
 
  法国哲学家孔多塞( Marquis de Condorcet,1743~1794)苦思一个数学式几天而不得其解,后来却在梦中得到解答而醒来。诗人布克花了数月时间开发新的版画技巧,结果在梦中获得已故的兄弟指点,醒来后用这个方式,一试就成功。
 
  由于浸淫、合并这两个阶段的努力,潜意识得以取用库存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看似不由自主且无意的重组之后,才产生突如其来的创造悟性。吉尔福德(J.P. Guilford)说,储备的信息的价值与其未来的用途成正比,这是无可辩驳的话。创造力靠的既是顿然领悟的直觉,也要靠在记忆库中“搜寻”相关信息的本事。
 
  为什么答案会突然“冒出来”?吉尔福德用了 convergent(聚合的;求同的)与 divergent(分散的;求异的)两种方式来解释。利用储备的信息进行聚合的答案制作,即是找出唯一的正确答案,满足范围限定的要求(如“西班的首都是什么地方?”)如果是分散的答案制作,就得搜寻较广范围的相关意念(如“你能说出儿个以M字母开头的首都?”)。这种区分与德波诺的垂直思考和横向思考有明显类似之处。意识的思维较常用到垂直的思考模式,对于儲备信息的运用也较常诉诸聚合的方式(比较重字面意思、逻辑、精确、严肃、连贯)。做梦的思维却较常运用横向思考与分散方式来表达意图(较倾向于重喻义、含糊、似是而非、幽默、变化无常)。
 
  横向思考与分散方式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思维大脑能够辨识“完形”。每当我们遇见未见过的构形,会拿它与以前见过的相似构形做对照比较,以便归类或做推断。医生看病人的时候会这样做,以便完成诊断:他会把新病人的身体表征和症状与以往诊病储存下来的疾病知识做比对,模式一旦相符,便可以看出“完形”,从而得到“原来如此”的领悟。
 
  做梦中发生的记忆库扫描,大多是为了要从过往经验里找出可以与当前经验吻合的信息。不但要找相关的认知经验,也要找情绪经验。这个被找出来的“相似性”,也许会令意识的思维觉得荒唐可笑,因为它可能在一般看来毫不想干的类项之间搭上隐喻的联系一一如克库库勒的蛇和苯分子,以及门捷列夫( Dimit Mendeleyev,1834~1907)的化学元素和室内乐。门捷列夫是俄罗斯的化学家,投注了极大心力要找出基本化学元素之间的次序关系。一天下午,他坐在椅子上打盹,家人在隔壁房间奏室内乐。他在梦中突然明白,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乐曲的主题与乐句的安排方式是相通的。他醒后立刻抓过一张纸,写下了莫定现代化学基础的整个周期表。
 
  50年后,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iels Bohr,1885~1962)把门捷列夫的领悟再往前推了一步。玻尔自问:究竟为什什么会有基本元素存在?这些元素彼此如何区分?它们如何维持稳定?氢和氨之间为什么没有一个过渡元素?他苦思了几个月,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正在赛马场上。场内一条条跑道是用白灰画出来的,参赛的马匹可以换跑道,但彼此必须保持一定距离。马儿如果跑在白线上扬起白灰,就会被取消资格。
 
  梦醒后,玻尔发现这个“跑道规则”象征着他要寻找的答案。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必须跑在各自被指定的轨道上,正如赛马必须跑在跑道内。电子该循什么轨道跑,是由能的“量子”决定,元素能够维持稳定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实。玻尔根据这个经验建立了量子论,也因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另一个改写科学史的梦是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年轻时期做的梦。梦中他正乘着雪橇快速冲下陡蛸的山坡,速度愈来愈快,快要接近光速之际,他发现头顶上的星星正把光折射成为他从未见过的颜色系列。这个景象是他永志不忘的,据他说,他的全部科学成就都来自沉思这个梦境。从这个梦中,他得到“思维实验”( Gedankenexperiment)的基础,成就了后来的相对论。
 
  以上这些例子中,如果先前没有墨菲所说的浸淫、合并两阶段的长久努力,这决定成败的启迪时刻是不会到来的。事前必须将数据收集好、整理妥当、反复思索吸收,逻辑上的一切可能性都要考虑到,并且一试再试。然后,令人兴奋的启迪时刻才会发生。梦境“孵育”的要义就在此。泰勒在《在人会飞、水往上流的世界》( Where People Ply and Water Runs Uphill.1992)之中说:“我们自问有关人生的诚实问题,就是在供输梦境发展的条件。只要我们以乐意坦然的态度接受梦的疗愈信息和创造信息,就可以触摸到编织在每夜梦中的原型创造冲动。”
 
  泰勒说得不错,成败关键在于事前“全心投入”的程度。当我们在醒着的生活中对于某件事务念念不忘,极有可能启动原型结构,并释释出其中塞满的生命力。泰勒认为,就这层意义而言,我们永远在“孵”梦,即便我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在这么做。他并且指出,全心投入就是促进意识、个体化、生活的最重要的动力。
 
  我渐渐发现,对于生命中的人与事能够全心投入,怀有真正的热诚与关注,是影响进化与个体化最重要的因素,比全心投入的事本身的影响还大。不论事情看来多么微不足道,热诚与全心关注都可以增进真正的心灵发展。反之,如果以伶俐而虚有其表的巧妙方式参与,事情本身的意义再深刻重大,终将因为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而无益于心灵发展。”
 
  这种想法可以与生物学的发现兼容吗?我曾说过,梦的生物性功能是:处理日间曾萦绕脑际的事,用有创造性的方式在夜间予以响应。在人类露宿野外的时代,萦绕脑际的是生存的问题,对于继续生存构成威胁愈大的事,会成为梦愈加努力响应的问题。这就是“全心投入”的妙用。因此,我们如果想引用潜意识的助力来处理与自己有关的问题,就该有意地投注心力在这件事上,把它当成攸关生死的事一般。梦会帮助懂得自助的自我。我们得把意识的勤奋本领搬到意识里来耕作、播种、施肥,潜意识才会为我们所用。而潜意识的能耐,如文特所说,“如同一个我们不认识的生命在为我们创造生产,终于把成熟的果实扔进我们怀里。”
 
  数学家普安卡雷(J. Henri Poincare6,1854~1912)的自同构函数便是这样发现的。他说:“我们要解困难的问题,起初往往是毫无进展的。这时候我们会让自己先或多或少休息一下,然后再在书桌前坐下。开始的半小时仍旧是什么也想不出来,接着,那关键的意念突然自己跑出来…也许休息的时候潜意识还在继续工作,这努力的成果后来就展现给解数学题的人看。”由此可见,潜意识的活动醒时睡时都在进行。梦的孵育和艺术灵感的关联也可以由此得到证实。莫扎特写给“P男爵”的一封信中,描述了他的作曲方式:“当我完全是自己,全然独处,心情愉快一一假设是在乘马车出游,或在吃了一顿美食后散步,或夜晚无法人眠;就是在这种时候,我的思绪最流畅、最丰富。它们从哪儿来、怎么来,我并不知道;我也不能强迫它们。令我偷悦的念头我会留在记忆中,而我也习惯别人告诉过我一一自己哼着它…这一切令我的灵魂发热,假如没人来打扰我,我的主题就会自己扩大,有条有理,清清楚楚,哪怕曲子很长,它也是整个在我脑中列出,像一幅精致的图画或优美的雕像像,供我一眼扫过。我在想象中不会听见各部依序奏出,却似乎同时听见它的整体。我说不出这是何等的喜悦!这一切的创造、制作,都在一个愉快活泼的梦之中发生。不过,实际听到整个曲子毕竟是最好的。如此创作出来的东西我不会轻易忘记。这也许是神圣造物之主赐给我的最佳礼物。”
 
  有人认为这封信的可信度不高,内容所说却完全符合这位首屈一指的音乐天才表现的无所不能的多才、多艺、多产。柴可夫斯基( Peter Tchaikovsky)、瓦格纳、贝多芬,也都有在近似千里眼的灵感刺激中作曲的体验。普契尼曾说,歌剧《蝴蝶夫人》的音乐“是上帝口授给我的,我做的只是把它写在纸上”。斯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芭蕾乐曲则是在一个幻象之后创作的。幻象中“一群睿智长者围坐成一圈,看着一位少女跳着赎罪之舞至力竭而死”。音乐在他处于极端疲惫与兴奋的状态中降临,“我把耳中听见的写下来。我只是神圣灵感流过的器皿。”
 
  (作者:史蒂文斯 | 来源:私人梦史)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