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荣格心理学:如何理解共时性现象

责任编辑:tspsy-沐沐  发布于2018-03-29 17:45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们并不否认可能存在着共时性现象,只不过目前的实验研究还无法更好地证明,而且,即使是社会生活的观察发现也还不足以给这种现象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就给共时性现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或许随着以后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会对这种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为其提供科学的证据。    ---www.tspsy.com
 
荣格心理学:如何理解共时性现象

荣格心理学:如何理解共时性现象
 
  荣格曾把几种不同类型的事件划分为共时性现象。他对共时性事件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三个:非因果性、同时性和有意义联系。就是说,某些事件虽然同时发生了,其间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但这些经历对病人来说却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那位女病人在描述梦中的金甲虫时与窗户上突然出现的类似金甲虫的小虫之间的巧合,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实例。但是,对于荣格提出的这三个标准,很多人都提出了疑问,从而引起了一些争论。例如,贾霍达(G.Jahoda)在分析荣格所举的那个女病人的案例时指出:“那正是金龟子四处出没的季节,这个事实可能与病人的梦恰好有因果联系,梦中的金甲虫或许正是对实际见到金龟子的一种思考,因为金甲虫在四处飞动,它们中的一只不慎撞到窗户上,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尽管屋子里比较黑。”[1]因此,贾霍达认为,对金龟子恰好在那个时刻出现做些解释是必要的,但对这类共时性现象做出有意义联系的因果解释则有些牵强附会,因为,即使共时性现象确实存在,那也只是人对意义的一种知觉,而不一定是两个完全相似的事件的必然联系。
 
  荣格把心理状态与客观事件的巧合视为共时性现象,他所依据的是中国古代典籍《易经》。在荣格看来,这本书为中国经典哲学奠定了实验研究的基础,也为共时性现象奠定了基础。例如,一把小木棒的分布概率或三枚硬币的投掷,都可以形成一个六线形。荣格对此所做的解释是:“无论发明《易经》的人是谁,都会坚信,在某一时刻所形成的六线形是与以后形成的六线形在质量上而非时间上相符合的……因此,这个六线形可被理解为其形成的那一刻所流行的基本情境的预报器。”[2]实际上,中国古人用《易经》进行占卜,平均每一问都可以得到几百个答案,如果运用荣格的共时性观点,就要选择出最适合于占卜者的答案。所以,无论是用六线形还是用其他方式占卜,关键是要把主客观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顺依环境、见机行事。正是由于《易经》具有的这种深邃内涵,才使荣格以及其他后荣格主义者在遇到心理学困境时,总要查阅《易经》这本书。
 
  还有人认为,天文学上的星座也是这种共时性现象的一个典型实例。对此,荣格及其同事曾用占星术来验证共时性现象的有效性。例如,他们曾经假设,已婚夫妇要比未婚的男女情侣更经常地根据有关星象结构所指示的预定安排来选择对方。为了验证这种假设,他们调查了483对已婚夫妇的星象结合,并把它们与未婚情侣的可能的星象结合进行比较。这个实验研究在第一阶段的结果是符合其假设的,但后一阶段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后来荣格等人在进行超感性知觉的实验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积极结果下降的现象。荣格本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实验初期人的热情比较高涨,而后期却缺乏热情或积极性下降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出现这种偏向。
 
  但是,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例如,贾霍达认为,荣格所选取的婚姻星象的样本来自苏黎世、伦敦、罗马和维也纳的一些友好人士所提供的研究材料。这些材料最初纯粹是为了占星术的目的而拼凑在一起的,所以,这些材料的收集者最初并不知道当时收集的材料和目前研究的关系。而且,占星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星象占卜进行算命,这些样本的随机性本身便受到了怀疑。换句话说,如果样本的选择不是随机的,那么,其研究的结论也就和随机选择的样本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其可信性也就会受到质疑。
 
  尽管占星术实验依据的假设是通过占星术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共时性现象,但荣格后来也承认,在行星运行和人的生理心理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因果联系,因此,有时看起来是共时性的现象实际上可能是有因果联系的事件的结合。荣格用下面这个例子对此做了说明:
 
  1949年4月1日,我做了如下记录:今天是星期五,我们中午吃的鱼。有人恰好提到某人有做‘四月鱼’的习惯。就在那天上午,我对一块碑文做了记录,上面写着:'Est homo totus medius piscis(fish) abimo.’而就在那天下午,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过的以前的一个病人突然来找我,并给我看了她画的一些关于鱼的图画,这些图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上我又看到一幅绣有鱼样海怪的刺绣画。4月2日早晨,我多年未见的另一位病人跑来给我讲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站在湖边,看到一条大龟径直地向她游过来,并且在她的脚边上了岸。当她讲述这个梦时,我恰好正在研究鱼在历史上的象征。
 
  荣格所举的这个例子是多种事件的巧合,尽管这些事件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但相隔时间并不太长。如果把这些事件说成是共时性现象,似乎不太妥当,因为其中有些事件似乎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例如,病人经常给荣格讲述自己的梦,并且带来她自己画的一些关于鱼的图画,这就有助于激起荣格对历史上关于鱼的象征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进一步激励荣格关注他所抄录的含有拉丁文“鱼”这个词的碑文。所有这一切表明,这一系列事件有一定的因果联系,而且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不能算作是共时性现象。
 
  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否认可能存在着共时性现象,只不过目前的实验研究还无法更好地证明,而且,即使是社会生活的观察发现也还不足以给这种现象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就给共时性现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或许随着以后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会对这种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为其提供科学的证据。
 
  (作者: 杨韶刚 | 来源:心理学空间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