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总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怎么办?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7-07-20 12:14   浏览次  
  心理导读:在任何情况下,失去挚爱都是一件令人十分难过的事情。克服对失去挚爱的恐惧是一种非常私人的经历。所幸一些有研究支持的应对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现实地看待死亡,应对害怕失去的心理,获得社会的支持。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总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怎么办?
 
  一、现实地看待死亡
 
  1、你要明白,对死亡的恐惧是人之常情
 
  大多数人在人生的某个时候都会害怕失去挚爱。而且,多数人都会有痛失挚爱的经历。根据恐惧管理理论,仅仅是想到死亡或想到挚爱将要死去,便足以让人害怕得无法动弹。想到别人将要死去,我们就会对自身的死亡更加敏感。
 
  要知道,你不是唯一经历这种恐惧的人。其他人可能会同情你的处境,因为他们很可能也经历过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愿意,不妨向那些经历过丧失之痛的人倾诉你的感受,这会让你觉得自己得到了支持,你的感受得到了接纳。
 
  接纳你的恐惧和各种感受。对自己说:“无论是害怕还是悲伤,都没关系。这些都是对当前处境的正常反应。”
 
  2、专注于你能控制的事情
 
  如果你正在照料一位患病的挚爱,那么你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焦虑、痛苦以及更大的压力,而情感上也会对挚爱更加依赖。虽然可以尽你所能帮助挚爱,但你无法掌控他人的生死。因此,你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今天能做的事,例如花时间陪伴对方,或以正确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恐惧和悲伤。
 
  想想在当前处境下,有哪些事情你可以掌控。例如,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你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当前的处境。你可以专注于尽你所能安抚并照顾好你所爱的人。你也可以专注于安慰自己,向挚爱表达你的感受,以这种方式处理来你的悲伤。
 
  对于那些你无法掌控的事,顺其自然吧。观想和意象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可控和不可控之事。你不妨想象:你把自己的恐惧放在许多叶子上,叶子在河面上顺流而下,而你目送它们就此漂走。
 
  为自己设定界限。如果你正在照料一位患病的挚爱,那么你可能会面临各种额外的挑战,包括拓展自己的极限,承受焦虑以及抑郁的心情。你应当只做自己能做的事,而且要抽出时间照顾自己。你可能需要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划出界线,为自己保留一定的个人空间。
 
  通过正念使自己专注于此时此刻。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我们总在思考未来,想着日后可能发生的事,而没有专注于此时此地,没有专心去做我们此刻能做的事。你应当只管好现在这一刻发生的事情,就像你专心阅读这篇文章一样!
 
  3、接受失去
 
  研究表明,如果人们能够比较豁达地看待死亡,那么他们在失去挚爱时就比较容易处理自己的悲痛,也更容易重新振作。
 
  对失去挚爱的恐惧导致你产生了哪些难受的情绪和想法,你可以把它们全都罗列出来,从这一步开始练习接纳。写下你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恐惧,然后逐一地接纳它们。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接受我的恐惧和痛苦。我接受有朝一日我会失去挚爱的可能。这会令人非常难过,但我接受失去是人生的一部分。”
 
  提醒自己,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遗憾的是,失去也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经历的事情。
 
  4、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
 
  如果人们相信世界是公平正义的,那么人们就会更容易从失去挚爱的痛苦中振作起来,更容易处理自己的悲痛。
 
  积极看待世界的方法之一,是认识到生命的轮转,认识到生与死皆是自然规律。世上有生必有死。不妨试着看到生死之美。生命的轮转十分奇妙,我们可以学着去欣赏,学着去感恩。一个生命逝去,另一个生命就会降生。
 
  时常感恩。对自己这样说:“我可能会失去我爱的人,但是至少我现在还有时间和他相处。我会专心地陪伴他,我为能够拥有这段宝贵的时光而感恩。我是如此感激和他共度的每一刻。”我们也可以选择为自己以及我们所爱的人有机会体验生命而感恩。
 
  如果你的挚爱正在承受很大的痛苦,那么你不妨这么想:在他过世之后,他就不会再痛苦了。无论他或你的信仰是什么,你都可以记住这么一个事实:他将得享安息。
 
  二、应对害怕失去的心理
 
  1、利用各种方法应对恐惧
 
  如果在失去挚爱之前,你没有找到足以应对恐惧的方法,那么在失去挚爱以后,你就会更难承受失去挚爱的打击,而且会长久地沉溺在悲痛中。因此,当你害怕失去挚爱时,就有必要利用各种应对机制去处理你的恐惧。
 
  人们往往会利用各种方法应对某些特定的情绪,例如恐惧、丧失之痛、悲伤以及抑郁的心情。人们会通过积极的方式,例如运动、写作、艺术、音乐、亲近大自然、参加灵修或宗教活动(例如祷告)等,来处理对失去挚爱的恐惧。
 
  妥善处理你的感受;允许自己体验它们,如有需要,把它们宣泄出来。如果一个人在挚爱去世前就有较深的抑郁,这也许意味着他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在挚爱去世后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悲痛。哭泣可以释放被压抑的悲伤和恐惧,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宣泄手段。
 
  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恐惧。写下与失去挚爱有关的一切想法和感受。
 
  2、做深呼吸
 
  如果你一想到失去挚爱就感到惊恐或极度焦虑,那么深呼吸练习可以帮助你缓解生理反应(例如呼吸沉重、心跳加速等),使你平静下来。
 
  找个舒服的地方,以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躺下。缓慢地深呼吸,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巴吐气。专注于呼吸的节奏。注意胃部或横膈膜的起伏,吸气时膨胀,呼气时收缩。
 
  3、提高自尊和独立性
 
  在你应对各种与死亡有关的难题时,强烈的自尊心可以起到保护你的作用。然而,一些人际关系问题,例如冲突以及过度依赖他人等问题,则可能导致人们在挚爱离世后更容易长期沉溺在悲痛中。
 
  你应当变得更独立,并为独立生活做好规划。
 
  你要相信处境会慢慢变好,要相信自有能力应对处境。
 
  4、为人生赋予意义和使命
 
  相信世界是有意义的,这种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死亡的现实,还有助于缓解对失去挚爱的恐惧。拥有人生使命意味着为特定的理由而生活(例如为了家人或事业而奋斗,为了帮助世界、回馈社会而努力等等),而不仅仅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有一项或多项人生使命,那么你可以专注于完成这些使命,即使挚爱逝世,你也可以振作起来,继续在生活的道路上走下去。为人生赋予使命会让你坚信,即使挚爱无法再陪伴你,你的人生也依然是有意义的。
 
  要记住,你是一名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你要专注于自己对世界所作的贡献。你有没有帮助他人?你对陌生人是否友善?你有没有捐钱给慈善组织或参加过志愿活动?认可自己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这可以帮助你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有一项使命,即使失去挚爱,你也可以继续履行那项使命。你甚至可以在未来投身于某些特定的活动或项目,以此缅怀你的挚爱。
 
  赋予死亡以意义。为挚爱的离世赋予意义,比方说,你可以告诉自己,死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者死亡只是通向另一个空间或另一个现实世界的大门,比如相信有来生。死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的挚爱会在来生继续生活吗?你的挚爱会继续活在他所爱之人的记忆中吗?或者,他对社会的贡献会继续造福他人吗?
 
  5、借助更高级的力量
 
  更高级的力量指的是任何比你自己更强大的力量。与这种力量建立联系,或者思考自己在宗教、精神方面的信仰或世界观,这么做可以帮助一个人应对与死亡有关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或不相信宇宙有一位神圣的造物主,那么你不妨专注于其他更高级的力量,比如在大自然中,月亮和海洋都蕴藏着非常强大的力量。更高级的力量也可以是一群人,因为集体的力量比个体的力量更大。
 
  向那种更高级的力量写一封信,吐露你对失去挚爱的恐惧。
 
  向那种更高级的力量祈祷,倾诉你的感受和想法,请它赐予你想要的结果,比方说它帮助你的挚爱度过难关或解除痛苦等等。
 
  三、增强社交支持
 
  1、珍惜与挚爱相处的时间
 
  如果那位令你担心的挚爱还活着,那么你一定要在他最后的时光里给他最好的陪伴。
 
  和挚爱谈谈你们共同的回忆,谈谈你欣赏他的哪些优点。
 
  一定要强调你对挚爱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他,你爱他。
 
  这些在生命尽头展开的对话也许会令人感到很难过,但是,你一定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对方,这样你才不会有遗憾。在开口告诉他之前,你可以先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
 
  2、和家人谈谈
 
  如果一家人在失去挚爱时一直相守相助,他们就更容易处理因失去挚爱而产生的各种难过的情绪。
 
  要是你想和家人或朋友谈谈,那就不妨请他们听听你的心声吧。也许你并不是唯一一个需要安慰的人。
 
  让家人陪伴在你身旁,你们可以谈谈与挚爱共同的回忆以及一起做过的事,让大家凝聚在一起。
 
  3、向你信任的人吐露你的心声
 
  与家庭成员交流可以帮助你减轻对失去挚爱的恐惧,而向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倾诉同样有助于缓解这种恐惧。和别人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减轻恐惧和焦虑。
 
  如果你有宗教信仰或精神信仰,那么不妨请你的精神导师安慰安慰你,帮助你找到合适的祷告词。
 
  4、为他人提供支持
 
  当我们担心失去挚爱时,我们需要寻求社交支持。与其同时,我们也不妨向别人提供社交支持,这么做有助于缓解我们的恐惧。
 
  和孩子谈谈有关死亡的事。如果你有孩子,请务必花些时间和他们谈谈有关逝世的话题。多数公共图书馆都有儿童书籍,可以帮助你和孩子比较理性地探讨这个话题。
 
  5、让关系继续存留
 
  一想到所爱之人的死亡,人们最害怕的就是自己与挚爱的关系会随着对方的离世而终结。然而,死亡无法终结我们与挚爱的关系,这段关系会继续活在你的记忆中、你的祷告中、你对挚爱的感受和想法中。
 
  要专注于这么一个事实:你和挚爱的关系永远不会随着他的离世而消逝。
 
  小提示
 
  同样地,如果你想做些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此缓解一下痛苦,例如看喜剧,和局外的朋友相处,那么你不妨偶尔沉浸在这些事情中。
 
  想哭就哭吧。这是人的自然反应,想哭就尽情地哭出来。
 
  警告
 
  尽管对于你和身边的人来说,这是人生中的特殊时刻,但是别人未必会像你一样想要大哭或大笑。如果情况如此,那么你也许应该找个私密的空间,或找个远离其它哀痛者的地方,完成你自己的心路历程。
 
  (文/wikihow | 来源/Mediawiki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