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恐怖分子是精神病吗?

责任编辑:tspsy-沐沐  发布于2016-01-01 15:12   浏览次  
  心理导读:近些年来,大部分宗教极端恐怖分子在“殉教文化”中成长;志愿献身者进入恐怖分子战队时,“他们很少接受教化,只有技术训练”。实际上,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宗教领袖已将自杀式爆炸重新塑造为“殉教行动”,并将其盛赞为“圣战”的最高级别,上述情况对于开展恐怖行为具有强大的诱导性。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恐怖分子是精神病吗?

心理咨询师:恐怖分子是精神病吗?
 
  当一些人呈现出极端及暴力的行事模式时,大家很容易认为他们一定是“疯了”,或者有什么“精神疾病”。因此,当我们审视伊斯兰国(ISIS)这种组织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时,我们或许可以想象,这些人可能是“精神病性”的,或者功能存在严重紊乱。然而,支持上述观点的证据很少,大部分针对恐怖主义的研究并未将重性精神障碍视为导致恐怖行为的重要原因。
 
  当然,究竟什么是“恐怖主义”或“恐怖分子”,观点不胜枚举。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副教授Jeff Victoroff博士认为:“基本上,有多少专家,就有多少种说法。”另外,正如Victoroff所指出,如果我们试图去揭开“恐怖分子心灵”的面纱,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可能是“恐怖分子心灵谱系”。然而,如果我们能认同以下说法,即大部分恐怖分子是一群针对非战斗群体使用暴力手段,以推进特定政治、心理或思想目标的人,那么就可以探讨恐怖分子的特定思维方式了。例如,恐怖主义专家、美国Elliott国际事务学院教授Jerrold Post博士就将“国家分裂恐怖主义”(如爱尔兰共和军)和“宗教极端恐怖分子”(如近期巴黎发生的“自杀恐怖主义”事件)进行了区分。
 
  Post在其著作《恐怖分子的心灵》(The Mind of the Terrorist)中指出,近些年来,大部分宗教极端恐怖分子在“殉教文化”中成长;志愿献身者进入恐怖分子战队时,“他们很少接受教化,只有技术训练”。实际上,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宗教领袖已将自杀式爆炸重新塑造为“殉教行动”,并将其盛赞为“圣战”的最高级别,上述情况对于开展恐怖行为具有强大的诱导性。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与文化相关的“病态”,但这并不是精神障碍的表现。
 
  “存在主义”的巨无霸汉堡
 
  那么,那些投身ISIS的西方青年又是怎么回事呢?尽管针对这些年轻人心理状态的系统性研究很少,但一项近期发表于Psychiatric Times的文章给了我们一些启示。Omar Sultan Haque博士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以下问题:“是什么有可能让这些经济状况稳定的西方人,有穆斯林,也有非穆斯林,离开自己的家庭、朋友及家庭文化,加入类似ISIS的恐怖组织,去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上述作者并没有将贫穷和宗教视为主要因素;他们指出,西方国家五千万穆斯林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加入恐怖组织。事实上,“即便是那些存在极端伊斯兰信仰者,采取行动、加入恐怖组织的人也很少。”问题在于心理,但并非某一种精神疾病。 Haque及其合作者得到结论:“ISIS提供了存在主义的快餐;对于一些灵魂饥渴的年轻西方人,ISIS就像贫瘠荒地中的一个巨无霸汉堡……到底是哪些人加入了ISIS?既不是精神变态者,也不是被洗脑的人,而是身处社会转型中的、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一些普通年轻人,他们位于社会边缘,或身处身份危机之中。”
 
  需要明确的是,理解这些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完全不能为他们的暴力行径开脱或找理由,但理解的过程可以引领我们找到预防之道——至少是在理论上。如果我们能在其被招募前尽早找到这些精神空虚的年轻人,我们或许有望改变他们的行为路径。遗憾的是,在近期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中,Greg Miller和Souad Mekhennet指出,伊斯兰国运行着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机器”,令人欲罢不能;他们的“媒体大军”生产出极具蛊惑性的毒视频,并可抵达全世界的每个角落。美国有一个国家性的项目试图拮抗ISIS的宣传,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可能是因为他们所使用的暴力图片正是ISIS自己所掌控的。
 
  然而,如果美国及其盟友试图阻止高危年轻人投向ISIS的怀抱,我们所需要做的不只是政治突袭或无人机攻击。针对那些被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吸引的人,西方国家需要找到挑战和反击其信仰系统的方法。另外,对于表现出早期极端征象的年轻西方人,父母、教师及社区领袖必须参与到干预行动中来。
 
  近期,针对ISIS及其他暴力极端组织,国际反恐中心研究员Alex P. Schmid研发出了一套详尽的反叙事策略,首先确定了ISIS的一系列叙事主题,并逐个反驳。例如,Schmid使用“禁止杀害无辜之人”等正统伊斯兰信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西方权威需要接受此类观念,并确保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另外,“至关重要的是,穆斯林学者也应在各个时期参与类似反向观念的开发”;这些反向信息还需要在适宜的人群中开展测试。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拯救那些精神饥渴的、诉诸ISIS以寻求“快餐”的人。
 
  信源:Are Terrorists, By Definition, Psychotic  Medscape Psychiatry
 
  (文/Ronald W. Pies, MD | 来源/medlive)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