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4-09-01 14:20   浏览次  
  
  心理导读:研究生院的氛围,以及学术圈鼓励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总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与快乐。之前和很多同读博士的朋友聊天,都感概,研究生院里的压力,是持续的、渗透式的。读研究生期间,没有了明确的“上课下课”“上班下班”“周中周末”的界限,要写出好论文、要发表、要找工作养活自己--于是这样的压力很容易就贯穿了生活的每一刻。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
 
  看到中山大学历史系硕士生自杀的新闻,心里非常难过——大约是因为自己也身在研究生院里,于是格外有种切近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获得的关注相对有限——很多时候,也是在悲剧发生之后(比如去年的复旦投毒),才有一些声音呼吁,“要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
  
  2009年的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有一篇文章,题目为Grad-School Blues,谈的是研究生院里的心理健康问题。文中引用了一组数据,基于2004年对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
  
  67%的研究生报告,在过去的一年里至少有一次觉得“毫无希望”;54%的研究生“重度焦虑,难以正常工作生活”,而接近10%的研究生说,自己考虑过自杀。
  
  而中国的研究生院里,又是怎样的呢?
  
  研究生院的氛围,以及学术圈鼓励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总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与快乐。之前和很多同读博士的朋友聊天,都感概,研究生院里的压力,是持续的、渗透式的。读研究生期间,没有了明确的“上课下课”“上班下班”“周中周末”的界限,要写出好论文、要发表、要找工作养活自己——于是这样的压力很容易就贯穿了生活的每一刻。加之学术生活(或者说学术界),鼓励的是自我怀疑、是自我与互相的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只批评不建设”的氛围,也成为了压力的源头。除此之外,倘若是在异乡求学读书,对父母亲人,常常还怀有一层“报喜不报忧”的考虑——而研究生院与学术圈里的竞争关系、加之个人从小到大一路向上的求学经历,又使得“承认问题”,变得像是承认自己“软弱”“不如别人”。
  
  我还记得博士二年级时,有一段时间非常不快乐,觉得越走越远,道路反而越发逼仄,甚至前路渺茫——但这一切,也并未和任何人说起,甚至觉得,只要自己多读书多写文章多上课多做研究,前路自然就能开阔起来,或者说,自己之所以觉得逼仄,终究是因为自身还不够强大。直到有一天,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约我聊天,和我倾诉她之前一整个学期,都处在极度的焦虑抑郁中。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甚至可以说是“如释重负”——是意识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是意识到“不快乐不是因为我不够好”后,某种深深的解脱。
  
  研究生院,容易让人走入孤绝。因而在很多时候,需要被提醒,也需要自己提醒自己,“其实我不是一个人”。此外,我们的文化语境里,承认心理问题需要帮助,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被污名化的——承认有心理问题甚至被等同于“神经病”,在悲剧发生后,甚至也还有声音,指责当事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在很多时候,需要被提醒,也需要自己提醒自己:需要帮助,不等于“软弱”,更不意味着“有错”。
  
  然而,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呼吁研究生们“善待自己”“珍爱生命”,终究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同时需要,甚至更需要的,是系统的心理咨询服务、支持与帮助——这指的并不是校园某栋小楼里挂一个“心理咨询师”的铜牌,而是为学生提供真正的quality care。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作者/周韵  来源/豆瓣网 )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