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解读同性恋恐惧症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4-07-15 10:54   浏览次  
  
  心理导读:本身是男同志、又身为荣格学派心理分析师的Robert H. Hopcke因为不满心理分析以及分析心理学对同志议题的忽视与偏见,因此写了一本有趣的著作“荣格,荣格学派,以及同性恋”。书中详尽地讨论了从精神分析以降,乃至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同性恋的看法,尤其针对“同性恋恐惧症”做了精辟的分析。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解读同性恋恐惧症

心理咨询师:解读同性恋恐惧症
 
  在一场由“同志咨询热线”所举办关于同志运动﹝以下简称同运﹞的演讲中,讲者布鲁斯谈到媒体眼中的同性恋:从早期的污名化角色﹝如:变态、罪犯、及娘娘腔、男人婆等“性别倒错者”﹞,至80年代爱滋恐慌时期所建构的疾病传染者及道德谴责者﹝其中以当时的卫署署长张博雅的一段话最为“经典”:自作孽,死有余辜﹞。进入90年代,由于本土同运的努力,逐渐可以看到媒体﹝尤其是愿意虚心领受同运理念的媒体工作者﹞开始对同志有了正面的报导(不过却混杂着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这一些报导大抵是以同志人权出发﹝而人权又是一个文明国家、以及民主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再加上酷儿论述的推波助澜,同志身分俨然又加上一层特立独行的菁英光环。
  
  从这一些媒体对同志的投射,一方面可以欣喜同运已逐渐在回收成果﹝同运转化了媒体、或者说社会大众的同性恋恐惧症﹞,另一方面,对于一位心理工作者而言,不禁会对这一种异性恋加诸在同志身上的投射,以及投射转化的过程深感兴味。基本上,我认为在这一种投射中,多少反映了人类在寻求心灵完整的过程中有趣的张力及辨证。
  
  同性恋恐惧症的元凶—阴影情结
  
  本身是男同志、又身为荣格学派心理分析师的Robert H. Hopcke因为不满心理分析以及分析心理学对同志议题的忽视与偏见,因此写了一本有趣的著作“荣格,荣格学派,以及同性恋”。书中详尽地讨论了从精神分析以降,乃至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同性恋的看法,尤其针对“同性恋恐惧症”做了精辟的分析。
  
  其实在精神分析的传统中,早就认为人类是双性的,只是这一种认知被一些後来的精神分析师﹝其中大多是异性恋﹞所忽略,乃至于在他们生产的论述中,同性恋往往变成了一种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或者是一种需要治疗和改变的性倒错。Robert认为,所谓“异性恋是自然的”的这一种说法,与其说是一项心理学以及科学的事实,倒不如说是宗教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规训,而这一种规训,其实是来自异性恋对同性恋的恐惧,它是人类心灵发展过程中对于“阴影情结—以下简称阴影”(shadow)的一种投射。
  
  所谓的“阴影”是:人会把自己不愿面对的、与自我认知不符的、以及让自己不舒服的特质放到无意识的暗处,结果这一些特质就在暗处聚集在一起,紧随着在明处的人对自己一厢情愿的认知,产生的巨大莫名的恐怖,就像是一对一白一黑的双生子一般。由此来看,同性恋的某些特质就像是异性恋本来就潜藏在心灵深处又不愿面对的质地,再加上社会文化的规训及扭曲,因此被一些暗处的鬼魅赫然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的真实生活,这时候没被吓死已经不打紧了,头皮发麻恶心呕吐也是正常反应,没用乱棒把同性恋活活打死也还算客气了。
  
  说穿了,还不是异性恋的自我逃避
  
  不过说穿了,这一种恐惧还不是来自异性恋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因此对于自我形象的认知偏颇,对自我特质的不能全然接受所致。而倒楣的同性恋,凭什么无缘无故地因为一个人莫名其妙的心理投射,就被污名、被憎恨,不能享有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呢。由此看来,当异性恋急着把同性恋送入看守所或者辅导室的时候,其实,最需要协助的,反倒是异性恋自己。诸如这一种例子不胜枚举:譬如异性恋说同性恋在性方面不正常,直到金赛博士的性学报告出炉,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不正常的性行为”,在异性恋族群中比比皆是,只是在道德法律的规约下,异性恋三缄其口罢了。又譬如常常听异性恋指责同性恋性泛滥,殊不知异性恋搞一夜情、婚外情以及离婚的比率节节升高,传统清教徒的异性恋婚姻体制已逐渐溃堤,在此危及存亡之秋,异性恋不好好面对自身在性别议题上的挑战,反而找同性恋当代罪羔羊。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阴影”的无所不在,以及对“同性恋恐惧症”的巨大影响。
  
  跨越对立—同异无须再对立
  
  然而,“阴影”仅只是一种令人讨厌而又无法面对的情结而已吗?它对人类心灵发展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在荣格心理学的脉络里,心理发展的整体工作﹝个体化﹞是整合,而且整体是透过跨越对立的崇高价值所达成的。因此,如何正视“阴影”的存在?去整合“阴影”以及自我认知的“人格面具”﹝persona﹞之间的鸿沟,便是当务之急。其实,一般人的自我认知大多隐含着文化的规约,个人觉得羞耻的人格面向﹝如阴影﹞往往是一种对邪恶的感受,然而阴影的内容通常不是邪恶的,它之所以会被觉得邪恶,往往是由于与自我认知不符所致。就像同志在性取向上作为异性恋的阴影一般,反而提供了异性恋在寻常的自我认知之外另类了解自我的途径。在荣格的某一位病患写给他的信中,说明了这一种整合的心路历程:
  
  因为“邪恶”而使我得到许多良善,藉由保持安静、不压抑、保持注意与接受现实等实事求是的观看,而非一昧顺我之见的观看,使我得到非凡的知识和力量…,现在我愿以随顺的态度来生活,不论什么是发生在我身上我都接受:善与恶、阳光与阴影,永远在交体轮换着,我也以这种方式接受自己本性中的正面与负面,于是每件事变得更加有生气。我过去是多么愚蠢啊!我竟迫使每件事以我认为应该的方式进行。
  
  这就是为什么当酷儿论述高喊:“这就是我!你最好早点习惯!”异性恋者反而能在这一种群魔乱舞的过程中认清事实、有所长进的原因了。如果说同性恋是异性恋的阴影,那异性恋者实在应该感谢同志这么坚持要做自己,这么努力地要站在光亮的地方,而异性恋者是不是该醒醒了?好催促自己的成长!
  
  (作者:阿智  来源:唐山心理论坛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