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拥有太多是种罪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3-10-28 10:51   浏览次  
  
  心理导读: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我的吉他上。由于长时间未弹奏,吉他紧绷的弦竟将琴颈绷断!我犹记得自己打开琴包时,那涌上心头的愧疚与酸涩。相信万物有灵的我,为自己没有珍惜、珍重与事物的相遇而感到十分难过。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拥有太多是种罪

案例分析:拥有太多是种罪
 
  我找了它很久,潜意识中,总觉得它会在房间的某一角落,安安稳稳地等我去找它。
  
  可是,等我真正找到它时,它已经死了。
  
  从没见过多肉植物的死亡。印象中,它们总是碧绿莹润。死亡后的它们,水份自根部枯竭,那残留的一点水份,让叶尖垂耷下来,如一粒绿色的泪滴。
  
  心痛……假如我知道有一天它会在我的手中死去,当初我还会买它吗?我问我自己。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我的吉他上。由于长时间未弹奏,吉他紧绷的弦竟将琴颈绷断!我犹记得自己打开琴包时,那涌上心头的愧疚与酸涩。相信万物有灵的我,为自己没有珍惜、珍重与事物的相遇而感到十分难过。
  
  太多的时候,我总是轻易对事物做出“拥有”的姿态与动作。因为太轻易,我没有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好承担这份“拥有”所连带的责任。因之这份轻率,我的生命里已承载了太多的事物。多得超出了我的负荷。多得我没有相匹配的时间、精力、心力去温柔地对待它们。
  
  有多少本书在我的书架上承接着灰尘,有多少件衣服在我的衣橱里沉寂于黑暗,有多少种食品甚至都还未开启就因为过期而被丢进垃圾桶,有多少件化妆品还未用光就被新买的取代,有多少种信息尚未被消化就急着去寻找新的信息又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而变得焦虑,又有多少个真正的梦想因为太多其他的事物而未付诸实践。
  
  我拥有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愿我可以将生活慢慢清空,不再执迷于事物的持有。留下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然后用心与它们相处。
  
  我能为这株死亡的多肉植物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它的遗体复归于尘土,而不是把它扔进垃圾箱。进入大自然亘古不变的循环,这是它最后的归属。生命都该找到自己的归属,不是吗?
  
  ——————————————若有所思的分割线———————————————
  
  Rita的经历我也有过,而且我还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我喜欢屯东西。不管是以后一定用得着的日用品,还是可能会用到一两次的东西,或是未必用得着,只是漂亮而已的东西。
  
  大学的时候,因为这个习惯,我成了寝室六人中东西最多的那个。当然也有好处,当室友缺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就自动变成哆啦a梦,但坏处也很明显:空间被挤占。小小的一个衣柜被塞满之后,每次找衣服都要费一番力气,放不下的东西被堆到床上,于是我只剩下2/3的宽度的床可以睡觉,手脚自然是无法恣意伸展了。
  
  毕业的时候打包东西回家,意识到原来有好些衣服是很难再有机会穿了,忽然觉得自己好烧钱,装了慢慢一箱不要的衣服和杂物去捐掉,好歹是轻了些。
  
  女人好像总是容易被爱美的虚荣心负累。对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说拥有太多是对不起物品本身,不如说更容易感觉到的其实是对不起自己的钱包,然后或许还有对不起地球生态。
  
  相比万物有灵论,我宁愿相信处置每一件物品的方式,都影响着地球的健康。谨慎的性格也许跟生态环境没有表面上的联系,但假如谨慎过头,到了缺啥都不怕的哆啦a梦境界,可能就买太多了。到头来,发现自己的担心常常是多余的,于是为了买太多而懊悔,不免要丢掉些东西。
  
  想起《知日》最近新出的特集《断舍离》,虽然倡议大家丢掉负累,过简单生活的初衷是好的,但其实也是没有好好地处置旧物,最好的办法,还是只买真心喜欢的东西,然后好好地爱护。
  
  所以现在,我变得越来越不喜欢接受别人随意买给我的东西,因为觉得既不能不负责任地丢进垃圾桶,给土壤的降解增添负担,也不能太勉强自己去接受不喜欢的东西,但出于一种莫名其妙的责任感,我必须要为它另找出路才安心。有时我会去二手市场卖掉它,或者改装它,把它变成我喜欢的东西,这总是很花时间。因此,总是要为不喜欢的东西负责,让我很烦恼,感觉像是要分一部分感情给它们。
  
  也许,与其拥有很多,不如只拥有最喜欢的,当物质拥有了真正的好去处时,人和物质都会更自由。
  
  按照Rita的说法,便是每件物品都尽量有喜欢的主人来爱护,按照我的说法,因为爱护,所以物尽其用,减少资源浪费,也释放了我们的心灵空间。
  
  (来源:心灵安全岛,文/Rita 唐山心理咨询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