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3-09-04 15:54   浏览次  
  
  心理导读:箱庭疗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整合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文化及哲学的精髓,能够广泛地适应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技术,在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认同,被公认为是具有投射意义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箱庭疗法可能是目前适合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与研究的最佳手段。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

案例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采用新的心理治疗手段,以期能有新的疗效,并具有心理学专业技术之特点。方法:采用国际上最新的箱庭疗法技术,结合心理测验与网络成瘾程度调查及网络依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 play technique)又称沙盘疗法或沙箱疗法。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其创始人为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考尔夫(D.Kaoff)作为国外一种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目前在我国也开始得到应用。基本上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均可作为此方法的治疗范畴。同时,该疗法还可以作为正常人心理活动投射的体验。但采用箱庭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国内外的报道还鲜见报道。我们根据青少年网络成瘾后表现出的孤独、自卑、情感冷漠、人际关系不良、暴燥、学习困难、缺乏自信、暴力倾向、逆反心理强等特点,认为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方面应该采用不同于传统心理治疗的手段——箱庭疗法。结果:经过实践证明,箱庭疗法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中较方便、较易于发现问题、能充分暴露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内心世界的理想治疗手段。同时,经与其心理测验结果进行比对,其一致性倾向趋同。
  
  前 言
  
  “箱庭疗法”国内又称为“沙盘疗法”或“沙箱疗法”,是在1939年由英国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M.Lowenfeld)创始的儿童心理疗法。劳恩菲尔德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注意到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内容,当给孩子们一些玩具、模型和沙箱时孩子们做出令人颇感兴趣的作品,可以为心理治疗提供积极的帮助,她主张应让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自由地去表现自由的内心世界。瑞士的精神分析学家考尔夫(D.Kaoff)接受了劳恩菲尔德的指导,并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发展了这一技法。
  
  我们在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时,确立了立足于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探讨了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这种心理疗法——箱庭疗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大多数具有人际交往困难、学校适应不良、自卑、焦虑、脾气暴燥、暴力倾向等特征,且不善言语。因此,我们认为箱庭疗法是目前用于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较理想的心理治疗方法。所以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箱庭治疗室,以期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提供个案报告和基础研究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箱庭疗法的临床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应用于网络依赖倾向严重的青少年的心理治疗,特别是具有自闭特征的青少年的箱庭治疗;应用于轻度网络依赖倾向的青少年的心理调试;在脱离了学校教学环境中的有网络成瘾特征的青少年的应用,如对中学生学习焦虑、逃学的心理治疗干预;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如对青少年孤独感的治疗、人际关系不适的调试、家庭人际关系的改善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将箱庭疗法用于从事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中,也取得了显著培训效果。
  
  箱庭疗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整合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文化及哲学的精髓,能够广泛地适应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技术,在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认同,被公认为是具有投射意义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箱庭疗法可能是目前适合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与研究的最佳手段。
  
  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青少年不能正确对待网络,沉迷于网络甚至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正在成为危害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大精神毒品,已经成为近年来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已达到3.5%,有1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症状,网络带来的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对立问题约占6成左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约占家庭问题的50%,网恋(包括青春期早恋)带来负面问题的有10%左右的案例,因网络成瘾导致的孩子有自杀倾向的案例也达到5%。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我市青少年网络依赖倾向的调查。
  
  1.2 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的测试方式
  
  青少年网络依赖程度的测试是很多人都在关心和感兴趣的事,国内外也有很多研究方式,我们选用了国际上通用的由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调查量表,作为正式调查使用量表。
  
  在对青少年网络依赖程度的一般调查分析时,也可采用另一种量表进行简单的测试,可以消除家长对孩子是否网络成瘾的担忧。
  
  1.3 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 (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 IAD)的概念是1994 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学者\精神医师金伯利(Goldberg) 首先提出。它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 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 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 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IAD是一种“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所以又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1.4 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
  
  1.4.1 行为表现:上网行为失控,欲罢不能,难以自拔,无精打彩,意识到严重程度但仍继续,具有暴力倾向;
  
  1.4.2 心理反应:情绪低落,脾气暴燥,敌对情绪强;
  
  1.4.3 生理反应: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缺乏;
  
  1.5 网络成瘾症:
  
  这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医学专家介绍,“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2005年6月为止,我国上网人数已经突破1亿用户,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2%。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IAD的比率为6%,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青年人上网成瘾的数量接近500万。
  
  青少年从网上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因为迷恋网络而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症问题最为突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最近完成的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5%。
  
  1.6 青少年喜欢上网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喜欢上网呢?上网有什么好处呢?
  
  1.6.1 心理满足
  
  1.6.2 学习需要
  
  1.6.3 休闲娱乐
  
  1.6.4 人际交流
  
  1.6.5 浏览信息
  
  1.7 怎样才算是网瘾?
  
  1.7.1 主要症状:
  
  1.7.1.1 不能学习,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连续一星期以上,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1.7.2 判断网瘾的简单办法:
  
  1.7.2.1 每周上网8小时以上,而且,越来越无法自控,特别是晚上常常上网到深夜;
  
  1.7.2.2 行为反常,如逃学、不与人交往、对人冷漠,脾气暴躁,废寝忘食,关机后烦躁不安;
  
  1.7.2.3 经常在网上对陌生人聊天,甚至发展到通电话,约会等;
  
  1.7.2.4 电脑里经常出现暴力、色情、赌博等图片;
  
  1.7.2.5 有说谎隐瞒上网情况的行为;1.7.2.6 宁肯借钱上网或冒一定危险,如偷钱上网等;
  
  1.7.2.7 离家出走行为发生;
  
  1.7.2.8 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1.7.2.9 半夜起床上网等。
  
  具有上述有三项特征的青少年,作为家长就要注意了。
  
  现在的独生子女本来就与他人缺乏沟通,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他们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近年来因为游戏中的小争执引发现实严重冲突的恶性案例已经发生多起。
  
  造成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症”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为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同时家长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以及目前社会上电子游戏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1.7.3 网瘾青少年的特点:
  
  1.7.3.1 人际关系问题:通常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存在障碍,主要原因是自尊心受伤害,自信心受挫,自我评价低,以至自卑,不愿与人交往。
  
  1.7.3.2 冷漠行为:由于心灵频频受伤,对身边的事和物表现为漠不关心,严重的在作出伤害他人的事的时候仍然无动于衷。出现人格障碍。
  
  1.7.3.3 虚拟社区:在现实生活和学习环境中遭遇了太多的挫折,自我价值无法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又被孤立起来,又缺乏支持系统,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慰籍。
  
  1.7.3.4 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的障碍导致自卑、自我评价降低,家长又不理解,所以,造成自我封闭。
  
  1.7.3.5 游戏天下:似乎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找到快乐,既无学习考试压力,又能满足自己发泄的愿望,因此,上网就成为首选。
  
  1.7.3.6 英雄主义情结:这是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一种情结,在青少年时代更为强烈,都希望成为令人羡慕的盖世英雄。但现实生活中非但实现不了这一愿望,反而因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备受歧视。游戏提供了这一机会,可以不断升级,打遍天下,满足这一心愿。
  
  1.7.3.7 “力比多”性能量的释放:青春期是性心理、性生理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劳,对性的兴趣增加,因此,上网可以释放部分积聚在体内的性能量,也是青少年缺乏适当的娱乐、体育活动的无奈选择。
  
  1.7.3.8 欺骗:长期上网是学校和家长不允许的,因而,为达到上网的目的,只有不断说谎,欺骗老师和家长。最后,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
  
  1.7.3.9 攻击:网络游戏大多是具有攻击性的,这样一来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敌对情绪与攻击倾向,所以,大多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都具有攻击倾向。
  
  1.7.3.10 匿名行为:由于网络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场所,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与话是不能随便做和说的,否则会受谴责和惩罚。而网络是可以实现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地方,而不必担心承担责任和后果。有时需要发泄的时候就需要匿名行为。
  
  1.7.3.11 进入隐私领地:网络可以随时进入到对方的私人领地,这也是人的偷窥欲的满足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距离。
  
  1.7.3.12 退缩行为:网络成瘾的行为实际是回避学习环境与现实环境的一种方式,通常是难以适应这种环境的一种学习行为退缩的表现:学习困难但玩游戏是高手。缺乏责任心、自控力、学习困难、希望借助网络逃避责任,长期会导致人格障碍。
  
  在网络上可以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但在现实生活中就变得沉默寡言,网络正在让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日退化。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56.3%的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瘾者能将自己与同学、亲友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网络成瘾者由于把太多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全然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或交流。反过来思考,正是那些内心隐蔽的人,更容易在无人知晓的网络世界袒露自己,宣泄内心的真实情感。
  
  网络是无形的,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时,它将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心理问题出现。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起初对网络只是心理上的眷恋,而后则发展成为生理上的某些症状。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活动并处于同一姿势,时间一久,腰痛、背痛、头昏脑胀、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就会接踵而来,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颈椎和眼部疾病。
  
  与此同时,成瘾者的心理防线十分脆弱。与正常上网者相比,他们更易抑郁、焦虑,时常倍感孤独。专家表示,网络成瘾和赌瘾、酒瘾极其相似,一旦失去网络这根精神支柱,恋网者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等戒断症状。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的事。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调查还发现,70%的家庭拥有电脑,但30%家庭的父母不会使用电脑和上网。近一半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玩网络游戏。
  
  家长作为保护未成年人不被网络侵害的第一道防线,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方法和新的科技知识。
  
  1.7.4 目前在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的常见方法:
  
  1.7.4.1 专家咨询;
  
  1.7.4.2 戒除网瘾;
  
  1.7.4.2.1 控制上网时间,减少——奖励;
  
  1.7.4.2.2 契约式:脱敏方法、家庭作业。
  
  1.7.4.2.3 转移兴趣;
  
  1.7.4.2.4 认知疗法;
  
  1.7.4.2.5 合理情绪疗法;
  
  1.7.4.2.6 去习惯化;
  
  1.7.4.2.7 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重度);
  
  1.7.4.2.8 物理疗法;
  
  1.7.4.2.9 工娱——体育——娱乐——健身。
  
  寻找上网的根源,在咨询师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予以疏导。对重度网络成瘾者不能单纯看成是心理问题。应该考虑其生理方面的因素。由此我们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以下假设:
  
  网络成瘾的可能原因:
  
  神经内分泌紊乱 → 导致无法控制的上网行为(需平衡神经内分泌紊乱) → 体内电解质失衡 → 形成网络刺激兴奋灶 → 建立网络成瘾的脑机制。
  
  1.7.5 网络成瘾的脑机制:
  
  连续4小时上网可以在大脑建立条件反射机制(形成条件反射的奖赏机制),一旦奖赏机制与条件反射系统形成联系,那么到规定时间就会产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促使人急于上网,无法自控。所以,须降低兴奋点,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2 箱庭疗法的特殊性与作用
  
  2.1 箱庭的器具要求
  
  箱庭疗法首先在器具方面表现出必须是标准化的可操作、善使用、学方便等特点,砂箱的要求必须要考虑到将箱子摆放一定高度时砂箱可以置于操作者的视野之内。砂箱的内外侧颜色也有特别要求,特别是内侧,其颜色之所以涂成蓝色,是为了使使用者在操作时觉得在摆砂子形状时有一种能挖出水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治疗中是很重要的。
  
  2.2 沙箱作品可以判断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问题与行为特征
  
  2.2.1 作品分析与人格特征
  
  箱庭疗法虽然也是一种投射方法,但并不属于心理测验,只限于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时使用,作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种治疗手段,所以并不要求有非常特定的玩具,只要能让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充分表现自己即可。因此对人形、动物的大小也无特别的限制,有的人对大的东西没有兴趣的话,自然会安全忽视其的存在,这本身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2.2.2 案例一
  
  例如,有强迫症倾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17岁),在考虑选择玩具时反复比较玩具的的大小比例,其结果是在箱子里没有摆放任何东西,只是在砂子上划了一道道水沟样的地势图样的作品。这种过分追求完美的、正确性的、刻板的和过分要求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倾向,正是强迫性神经症的特征。
  
  心理测验结果表明:中度强迫症状。
  
  2.2.3 案例二
  
  人际关系障碍:退学在家的学生,15岁,初一辍学。在沙箱内摆放的玩具只有动物,鸡、猪,房子,草坪,卡车,水池,没有任何人物。草坪、鸡、猪在左上角,表明孩子很留恋过去的田野生活(孩子是从苏北农村来常),卡车、房子在右上角,这是对未来的期盼,希望未来能和父亲有好的关系,以及能有属于自己的家园(父亲是卡车司机,经常打他;现一家人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整个作品没有一个人物出现,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孩子的内心非常孤独,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现辍学在家,除了上网就是睡眠)。
  
  心理测验结果:中度人际关系敏感。
  
  2.3 箱庭器材类别
  
  箱庭器材中须准备的玩具分十二大系列,有人物类、动物类、树木类、花草类、车船类、飞行物类、建筑物类、石头怪兽类、军事类、庙宇类、医疗类、家具类等。那怕玩具很少,有时也可以反映来访者的心态。
  
  2.3.1 案例三
  
  一个16岁的抑郁倾向的中学生在摆放沙箱时,只有河流和船、一个小和尚、一个小山包,没有其他人物、花草、树木、房子等,表明其心境较差,不愿与人交往,兴趣下降,孤独苦闷,学习受影响,缺乏自信,近期较抑郁,没有朝气,整个作品没有绿色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
  
  心理测验结果:抑郁因子分2.58,属中度抑郁症状。
  
  2.4 指导语
  
  在实施箱庭疗法时,需要下达的指示词通常有:“请在砂箱里摆放上你想放的玩具,可以在架上选择你想要玩具”。通常只要你一提醒来访者马上就会明白。和各类投射测验一样,咨询师毋须多言,只需给来访者创造更多的自由表现的机会。
  
  2.5 记录和提问
  
  对于来访者在摆放过程中的言行,咨询师都要有予以完整记录。摆放玩具的顺序也要记录下来。完成以后,拍成照片片并予以记录保存。
  
  箱庭疗法同样必须坚持保密原则,因为箱庭疗法特别强调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信赖关系。箱庭疗法不是心理测试,而治疗方法,所以要求咨询师在使用箱庭疗法时与心理咨询一样,需要具有接纳、共情、真诚和理解的态度。
  
  2.6 箱庭作品分析规则
  
  2.6.1 整合性
  
  所谓整合性,就是强调学生在沙箱中摆放的作品的均衡性、流畅性、丰富性、细致性、流动性、生命力等内容。
  
  依照传统的理论,在沙箱的空间里,左和右意味着无意识和意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所以,我们将箱庭作品的左侧看作其人的内在世界、无意识世界,右侧看成外在的世界、意识的世界。上和下意味着精神和肉体、未来和过去、父性和母性等的看法。
  
  通常表示人的无意识“深层”部分的东西配置在左侧的倾向较强。在从内在世界向外在世界、过去向未来的新的可能性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使用左下角的情况较多。左下角往往意味着可能性、发展的源泉。
  
  2.6.1.1 案例四
  
  高中,18岁,在沙箱中摆放的作品是:一只鸡,在上方的中间,面朝左边;左上角是一个太阳,中间是一个大三角形河流,在下方的河流里是一个忍者,河边是一个弹琴的小天使。作品表明该学生留恋过去的无忧无虑的阳光生活,有乡村气息,具有攻击倾向,心情比较郁闷,有孤独感,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擅长歌舞,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心理测验结果:中度强迫症状,做事仔细、刻板、犹豫难于做出决定、不能持久集中注意。表现痛苦,已影响日常工作,社会功能稍受影响。
  
  中度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明显,经常感到无愉快心情,且持续时间比较长。表现心情不佳,兴趣和乐趣荡然无存,常愁眉苦脸。
  
  轻度躯体化症状,有时感到头晕、头胀、头部紧绷等感症状等。
  
  轻度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基础多是内向、敏感、觉得不自在,不愿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情绪较脆弱。对别人常有警惕心理,有时会产生为别人对自己不理解而感到痛苦,有时又觉得不被人理解而委曲,人际关系较紧张。
  
  轻度焦虑症状,表现为莫名的担心,有害怕的感觉。
  
  轻度敌对情绪,表现为偶有猜疑,感到别人不是真心的友好,平时警惕性增高,偶尔发脾气,生气后情绪较难平复,有时会用摔小物品以宣泄自己的情绪。 容易烦恼和激动,缺乏耐心,易与人冲突。
  
  箱庭作品的反应的潜意识的分析结果与心理测验结果基本符合。
  
  2.6.2 主题
  
  箱庭中的作品往往表现某一主题。有时只是一件作品,而有时则可能通过一连串的作品去反映某一主题,其主题的中心,则往往是自我像或自我意像。而自我(self)的象征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如森林中的高塔、山上的城堡、佛像、神像等带有宗教含义的像、特定的动物或人形都有可能是自我的象征或表现了自我的某些期待或向往。
  
  2.6.2.1 案例五:决战恶魔。
  
  学生,高二,在我市某职业中专学校读书,现迷恋网络游戏想休学。竟网络依赖程度量表测试,其结果为中度依赖倾向。在进行沙箱治疗时,在箱子的中间隆起了大沙包,上面布置了全副武装的部队,还有指挥车、大炮、高大威猛的军队指挥官,在与其相连的另一小沙包上,是一只巨大的张牙舞爪的恐龙。沙箱里所有的枪炮都指向那只恐龙------
  
  在询问为何除了军队只有恐龙,恐龙代表什么时,该学生说是老师。而他则是军队中最有力量的指挥官,由此我们结合咨询过程中的部分信息发现,该学生的迷恋网吧起因缘于老师的严厉责备,使其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所以,在该学生心中非常怨恨老师。在现实生活中他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由此开始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学生生活,采取了退避学习的方法——上网游戏。在沙箱游戏作品中,他把老师比拟恐龙,既表明对老师的怨恨和不满,又表现出对老师的恐惧。他个人不足以抗拒来自老师的打击,希望借助于外来的力量,但又表现的非常无助,其行为表现的畏缩胆颤,因此,其感到只有在网络游戏中不断砍杀恶魔才有满足感,才有成就感。所以在沙箱作品中用恶魔的字眼来形容恐龙,由此可以看出,该学生心中恐龙——对老师的认知就成为治疗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在平时,该学生是绝对不会说出其内心的这种感受的。
  
  该作品的主题实际就是军队与恐龙大战。
  
  心理测验结果:强迫因子分:2.78,抑郁因子分:2.46,焦虑因子分:2.90,敌对因子分:2.1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1.78,偏执因子分:2.04,精神病性因子分:1.91,躯体化因子分:1.83,恐怖因子分:2.51。
  
  结果表明:该学生目前具有中度强迫症状,中度抑郁症状,中度焦虑症状,中度敌对情绪症状,中度偏执症状、中度恐怖症状等特点。须作进一步筛选。
  
  2.7 箱庭疗法的要点
  
  箱庭疗法不仅需要用箱庭理论去解释来访者所创作的箱庭作品,还需要从欣赏的角度、共情的角度、真诚地去对待来访者所创作的箱庭作品。
  
  箱庭疗法作为心理疗法的一种手段,特别适合于在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的游戏疗法和在语言表达较差的的青少年来访者的咨询和治疗中使用。3 对未成年人使用箱庭疗法的意义
  
  3.1 箱庭疗法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方面的具体分析
  
  对青少年使用箱庭疗法,特别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效果要优于其他方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因为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中,其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往往有些问题,主要是自信、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对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以至沉溺与游戏中,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灵慰籍。而箱庭疗法正是针对这一特征使青少年在游戏互动中把深藏内心的真实感受表露出来,并从其整体性的分析中发现其人格特征。
  
  箱庭疗法通过塑造和布置沙盘边框内的物件,使来访者可以建立一个与他(她)内在状态相对应的世界。这样通过自由的、创造性的游戏方式,其潜意识过程就以三维的形式,在一个受到限制的可以图示的世界里显现出来,这种显现的方式对应于梦的体验。
  
  3.2 箱庭疗法中的整体性
  
  通过游戏、绘画,或者用一种符号语言的描绘,可以有意无意地利用这些方式表达着整体性。符号代表内在的,富有能量的映像,代表人类的性格倾向,如果它们变得可见,就会对人的发展施加连续的影响。带有神秘感与宗教内容的符号于是代表了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它能成为青少年自我健康发展的基础,进而创造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如果将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理解为一个整体,那么他一定能够持续地调和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需要,这也是我们从事心理分析工作努力的目标。
  
  3.3 生理与心理的统一
  
  整体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问题。只有当精神意识(心理方面)到自己是组成完整人的众多因素中的一员(生理的)时,来访者才能够找到回归富有理性与意义的生命之路(两者之统一)。
  
  来访者在沙盘中更能表现出他的内心世界。在沙盘游戏中,游戏者可以更接近完整性。突破已经陷入泥淖的狭隘观念、偏执认知和焦虑、恐惧、烦躁等,可以在沙盘游戏中找到与心灵最深处的新联系,可以成功地勾画了一幅可见来访者的内在形象。一条联系内在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就这样建立了。
  
  在沙盘之中,接近毫无束缚的想象图景便可以塑造成型。在一般情况下,想象只有被限制在确定的形式下,才会富有成效。它的结果处于自由和限制两极之间。自由在于对来访者在沙盘中的塑造活动设置极少的界限。来访者能够从各种模型中选出材料并且构建一个最符合他(她)的世界。而制约则是来访者必须从众多模具中做出一项选择。
  
  通过这种方式,青少年网络成瘾来访者成功地描绘出他们自身存在什么问题,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什么,而我们却能够观察到一个运动着的过程,无意识、隐藏着的整体引导着这个过程。当开始游戏时,他们服从的正是那个规则,它将来访者引向对立面之间的调和,这种调和是沙盘游戏的主要特征。游戏是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斡旋人。
  
  3.4 自由和被保护的空间
  
  创造释放内部力量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命名为自由和被保护的空间的东西。这是咨询师的任务:在这个自由的空间中,来访者感受到被充分接纳。咨询师应认识到来访者的限度保护好这个空间,成为来访者值得信任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否定的或者破坏性的倾向不是被压制,而是被描绘出来,并得到转化。
  
  沙盘游戏的分析过程通过无意识内容的表征物展示着一个过程,这些内容以象征性的符号表达出来。最初的沙盘场景最普遍地反映了躲藏在接近意识层面的状况,蕴涵着存在问题的线索。根据网络成瘾青少年最初的场景,我们可以发现重要的线索:如解决内部冲突的方法是怎样发展、可能会向何处发展等。
  
  3.5 自性阶段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可以到达整体性的阶段,或自性阶段。这样,一种内在的宁静心理状态便产生了,它经常引起一种神秘的体验,并且与精神建立起联系。通过逐步认识到:自我包含在自性之中,自性具体表达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统一,作为有意识人格核心的自我变得不如以前那么绝对了。这个经历是最初能量变形的基础。
  
  对这些能量的认识引导着处理他们的努力,同时引起了他们在下一阶段的转化。模糊的能量转化成了明晰的、建设性的能量,在唤起的创造性的帮助下,他们赋予了生命新的方向。通过沙子表达出来的作品的完整性现在必须在生命的整体中找到它的表现形式。
  
  3.6 箱庭疗法的目标
  
  了解青少年、了解青少年的成长困惑、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动因、了解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就成了箱庭治疗的目标,这种完整性、整体性和流畅性便找到了它的表现方式:能量不是被压抑,而是被转化出来了。
  
  伴随着治疗的形式是沙子映像和作为结果的内在紧张解决的成长与体验。这类经验也可以视为有意识地实现无意识内容的一种形式,不是停留在言语水平上,而是在分享和经历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些内容的内在经验常常领先于他本人的外部生活领域内的改变。
  
  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咨询师正确地理解映像的象征性语言,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追踪内在的过程,在某种条件下,不参照沙盘游戏,而建立起与外部生活状态的联系和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的要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由于沙盘游戏过程以一套象征性的语言表达自己,一种象征语言的深刻的知识;他们表现在宗教、神话、童话、文学和艺术中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因此,更能适合青少年的行为表达。
  
  对成功的治疗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具有积极的动机,这种动机的目的在于为来访者创造这样的空间,这个空间能够以一种独立的方式使来访者接近整体性。这个目的应该伴随着努力,通过持续的对自己的分析,加深了自身的能力以给予可信的和非自我探索的帮助。
  
  4 讨 论
  
  箱庭疗法目前在国内尚无用于治疗网络成瘾方面的报道。我们开创性地用于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戒除方面已经取得初步实效,与预期实现目标基本接近,可以说,这是目前用于网络成瘾最理想的手段,除了药物治疗外。
  
  箱庭疗法在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现实意义。箱庭疗法对治疗结果与心理测验结果相比较时发现,其结论基本趋于一致,这说明箱庭疗法对网络成瘾者的治疗而言是可信的。但尚未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箱庭疗法在探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潜意识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有助于了解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可以起到快速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但在巩固性治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
  
  4.1 家长的困惑,孩子到底可不可以上网?青少年网络成瘾固然会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等)但与我们如何认识网络非常重要,特别是家长对青少年上网的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认知改变态度。所以,换需要家长改变认知态度。
  
  4.2 学生重新上学后缺乏跟踪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不能保障其治疗效果能持续下去。
  
  4.3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好是逆反期,对老师、家长的权威形成挑战,所以,有很多话难以诉说,只有借助网络;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和学校、家长缺乏有效联系方式。
  
  4.4 应试教育学习压力很大,学习期间的自由活动时间有限,进入游戏也可以获得一种自由。同时,由于缺少释放压力的方式与场所,所以,选择了极具匿名性的网络。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讲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辅导,不能搞一刀切。此事我们无力选择。
  
  4.5 网络充斥着暴力、诈骗、色情、游戏升级的诱惑,具有神秘、魔幻、打斗、色情的强烈诱惑。这对青少年极具吸引力,消除这种吸引力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治疗周期。
  
  4.6 青少年上网将虚拟的网上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相对应,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发泄的反射机制。要消除这一形成的机制需要持续性地治疗。
  
  4.7 对家长的治疗也需要同步进行,家长通常想的是:孩子的生活好吗?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在班级排第几名?孩子吃饱穿暖了吗?网络猛如虎,千万不能让孩子上网。
  
  在对孩子的网瘾戒除中我们发现,家长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关注,因此,家长和孩子都应有机会自愿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了解对方,理解各自的行为,从而增进沟通,促进交流,弥补代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影响,健康上网,健康成长的目的。
  
  4.8 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孩子的网络成瘾方面,学校和老师具有相当责任,可能是学校和老师尚未意识到,但确实是因为学校和老师的原因,导致了一部分孩子厌学、逃学,最后上网。
  
  4.9 通过箱庭疗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戒除辅导,并配以营养调理、心理疏导与治疗的手段,使网络成瘾者摆脱对网络的心理依赖,成为健康上网的小网民,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日昇《箱庭疗法》 2005年5月1日 人民教育出版社(3000)
  
  2 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青少年网络安全导航》 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
  
  (文/朱坚 孔匡建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