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荣格学派如何理解个体化?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0-02-13 14:52   浏览次  
  心理导读:在分析心理学的语境中,人格的毕生发展被称为“个体化”。简言之,个体化指的是一个人实现其自生命伊始就具有的潜能的过程。几乎每个人的发展阶段都有共同的特征、危机和低潮,荣格派心理治疗师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这种发展的顺序在理想情况下如何展开,以及基因、环境、社会和文化的阻碍通常如何导致相应阶段未能得到发展。     ----www.tspsy.com
 
荣格学派如何理解个体化?

荣格学派如何理解个体化?
 
  从荣格和弗洛伊德及精神分析分道扬镳一直到他去世,个体化(individuation)作为核心主题一直贯穿荣格的作品。从整体上看,这可能是他主要的心理学理念,是他作品的支点。
 
  1915年,荣格在他以匿名形式出版带有秘传性质的作品《向死者的七次布道》中提出个体化的概念,他也在差不多是这一时期创作并经过大量修订的作品《分析心理学两论》(CW7)和他早期概论性质的文章,以及《心理类型》(CW6)中加深并拓展这一观点之后他在自己对原型特别是对炼金术的研究中为这一概念加入更多的内容。他在自己的学术讲座中(《分析心理学引论》、《梦的分析》、《幻象》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其他的一些案例研究中详细阐述了临床中的个体化。个体化在他的许多关于宗教和文化的作品当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几乎荣格所有的学生都把个体化视为核心主题。其中的主要贡献来自福德汉姆(1969)对于儿童个体化的研究,以及诺伊曼(1955)认为个体化由三个主要阶段构成且每个阶段都包含数个子阶段的观点。希尔曼是荣格学派的解构者,他对一般的心理发展概念提出强烈的质疑,尤其是对个体化的概念。他认为这种想法只不过是对建构现代心理神话的幻想。最近,亚考毕通过引用现代婴儿研究数据,对个体化理论进行了改良和分化。塞缪尔斯(为个体化)引入政治意识和混乱的特征。对这一概念的争论一直延续着。
 
  接下来,我以个体化为中心主题,对荣格学派的传统进行提炼和综合,将这一特殊的讨论置于心理治疗的临床环境中,并展示荣格派心理治疗师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发展理念。
 
  当荣格派心理治疗师面对第一次来的病人时,他们(治疗师)会试图对病人做出迅速的判断。一个人在倾听对方第一次倾泻而出的叙述、忏悔或者抱怨时,一只耳朵会竖起来。这听起来是真的在遭受痛苦,还是这个人在隔离自己的感受或在动摇自己的想法?这个人是抱怨他人太多,还是她承担太多责任而导致了错误?这个人是太被动了,还是太主动了?即使是在最单纯的第一次叙述中,治疗师也常常会在其脉络中发现脆弱性、权利关系、情绪易感性,以及许多其他明显的情感和态度。而在治疗师自己对这种叙述的情绪反应中,人们也可能会察觉到对方想要得到帮助的强烈需求,或者相反察觉到对方想要推开而造成太大的距离。在第一阶段的分析中,甚至整个治疗过程,通过进行精神评估,治疗师们都在不断地串联病人在经历着怎样的生活,尤其是如何看待他们特定时期里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和他们原来的旧生活模式告别,开始新的生活,并如何继续他们的故事。
 
  荣格派心理治疗师秉持着心理发展、“生命阶段”的概念,并且我们一边倾听病人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一边问我们自己故事中的主人公处在哪个心理发展阶段。我们会联想这个人所讲述的是否和他表现出来的相一致,比如实际年龄和心理态度之间是否一致。在临床上勾勒出一个人完整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程度需要多次深入和细致的咨询和观察,这只是对病人们个体化完成程度的一个估测。个体化是一个用来表示一个人心理充分发展潜能的术语。简而言之,个体化是指朝向完满和意识演进的能力。分析的目的是增加和推动病人的个体化。
 
  荣格派治疗师对已实现的个体化的无声反思发生在对病人的心理发展形成诊断和评估的一般背景下。病人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是否受身体因素的影响?是否有严重的精神病理问题?有时候这些要点在治疗中非常明显,而有时候则在治疗中不起任何作用。确定它们在指导性治疗中的重要性是心理治疗早期的工作,尽管这些问题是始终需要考虑的。而且正如标准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由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编写,2000年已经修订到第四版)中的临床诊断一样,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参考。作为荣格派心理治疗师,就像任何其他心理治疗师一样,也会做出类似的诊断,像重度抑郁、焦虑、各种性格障碍更不用说各种和适应方面的问题等等——所以对个体化的评估是一个不断发展且持续的过程。即便已经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咨询,也很难准确说出病人处于个体化发展的哪个阶段,但是经验丰富的荣格派心理治疗师在几次治疗之后还是能够形成强烈的整体印象。
 
  一个人在通往个体化的道路上走了多远的问题和一般类型的诊断问题是不同的,尽管它们并非彼此毫无联系。就个体化而言,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更多是认知发展、行为适应、道德修养,或者已出现的或还未出现的一些精神病理学病征。这些都是构成个体化复杂性的重要标记,但是这些并不是全部,还有其他一些决定性的特征。评估个体化就是描述一个人对以下内容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假设和态度:认同感与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与来源,与别人甚至与这个世界之关系的品质和意义,个人能够去奋斗和实现雄心的能量(或能量的缺失),引导一个人进入人生大道和歧路的欲望和激情之对象,对生命意义的关注,荣格派治疗师在对个体化进行评估时,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实际年龄是如何与这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假设和态度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个全面的探索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研究,其中还要包括对信息的移情和反移情来源的研究。当然,在对一个人的个体化进行合理公平且准确的评估时,也必须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荣格可以被视为(Papadopoulos1992,vol.2:97-98)第一位研究人毕生发展的重要理论家,他将人生分为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为前半生和后半生。每个阶段有它独有的任务、次序和危机。随后另一位荣格派理论家,埃里希·诺伊曼,将人格的毕生发展概念化为三个主要时期或阶段。诺伊曼的范式与荣格的理论并不矛盾,甚至还对荣格理论中的第一阶段做了进一步有用的区分,今天诺伊曼的模型也被荣格派心理治疗师广泛运用着。
 
  在分析心理学的语境中,人格的毕生发展被称为“个体化”。简言之,个体化指的是一个人实现其自生命伊始就具有的潜能的过程。几乎每个人的发展阶段都有共同的特征、危机和低潮,荣格派心理治疗师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这种发展的顺序在理想情况下如何展开,以及基因、环境、社会和文化的阻碍通常如何导致相应阶段未能得到发展。一些两性之间的重要差异也需要被考虑。
 
  总之,从病人接受荣格派治疗师的分析伊始治疗师便开始在心中进行直觉和临床的诊断,而这个评估通常是根据DSM-IV中正常与异常精神和心理状态的标准,以及尤其从荣格作品中概括的个体化过程这个角度进行的。最有可能的是,这种评估从来都不是显而易见的,更不会与病人明确地探讨。实际上,它被治疗师用来在治疗时引导诠释、进行干预,以及建立和维持治疗结构。在一个具体的案例中,治疗师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病人处于个体化进程中的哪个阶段的评估。
 
  接下来,我将详细论述个体化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即它的两个主要危机时期,以及它的终极目标。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和病人共同)所做的努力本质上是促进和推动,或疏通和重启病人的个体化过程。个体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涵容/滋养(即母体,或者诺伊曼所说的母性)阶段;第二,适应/调整(即父体,或者诺伊曼所说的父性)阶段;第三,中心化/整合(诺伊曼所说的个体)阶段。(这些可以与埃里克·埃里克森于1950年最早提出的心理发展七阶段相协调。)两个主要的个体化危机时期分别发生在阶段之间的过渡时期,第一次是从青春期转入成年早期,第二次发生在中年。
 
  这三个阶段不应该被认为是彼此分离、完全独立的三个部分,度过其中一个然后就可以翻页去看下一个了,或者被认为是生命旅途当中的某段不会重复经过的道路。相反,它们象征着人生主要时期的重要部分和主导态度。它们是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从一个阶段逐渐过渡到另一个,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都会在下一个阶段以一种相对次要的形式继续存在,就像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度过每一段过程。第一阶段指的是儿童时期,第二阶段是指成年的早期和中期,第三阶段是指成年的中期和后期以及老年期。这样看待整个生命的方式成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工具,如果能够灵活地应用它,对治疗是有帮助效果的;只着眼于字面的意思,生硬地使用,反而会在治疗中对病人造成伤害。这一观点给了荣格派心理治疗师一种途径去理解心理特质以及那些带着某些困扰来接受治疗的病人们。
 
  (作者:莫瑞·斯坦 | 来源:荣格心理学手册)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