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人际关系疗法的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8-02-25 17:35   浏览次  
  心理导读:人际关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期的聚焦疗法,最初创造这种疗法是为了治疗单极性抑郁症。IPT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以下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尤其是其中的困境,以及抑郁症的发展与维持。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人际关系疗法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堂:人际关系疗法的理论基础
 
  考察塑造IPT之本质的心理学理论,我们便会发现,IPT的基础有一部分在于精神病学人际关系流派的阿道夫·梅耶( Adolf Meyer)所做的很有影响力的工作,这些工作大部分是在20世纪早期到中期完成的( Klerman et al.,1984)。作为心理生物取向的支持者,梅耶强调一个个体通过各个发展阶段和日常的生活需要而取得的进展,以获得对他或她自己的精神病理学的理解( Meyer,1957)。梅耶对于社会关系和个体的环境所具有的心理社会特征非常感兴趣,而且他在研究人类行为和精神病学时,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这些因素。照此,他建立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病理学是该个体尝试应对心理社会环境的结果,这为那些强调在个体的病理性行为中人际环境之重要性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Klerman et al.,1984)。
 
  梅耶(1957:45)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生物取向坚定地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以实际需要为基础的心理学”,而较少关注抽象的心理学或精神病学。他对于实用的常识心理治疗很感兴趣,因此,他想探索人类的社会化以及我们彼此之间日复一日的交往方式( Meyer,1957)。梅耶强调个体的环境所具有的心理社会特征,将心理疾病界定为“个体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作出的尝试( Klerman et al.,1984:42)。此外,在他的精神病学理论方面,梅耶还强调个体当前的体验及其社会关系。
 
  阿道夫·梅的理论极大地影响了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Stack Sullivan)一精神病学人际关系流派的另一位作出贡献的学者。沙利文认为,精神病学与人际关系领域之间有着牢固的关系,确信存在着“一种对于一门学科的强烈需要,该学科确定了要研究………个体通过其表现出心理健康或心理障碍的人际关系情境”( Sullivan,1953:18)。在这一界定的基础之上,沙利文觉得,精神病学应该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大脑或心理( Klerman et al.,1984)。此外,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流派认为,如果精神病理学确实存在,那么,它可能是人际机能障碍的结果,尽管反过来说也可能是正确的。IPT的根本原则致力于这个关注点,认为改善来访者当前的人际关系情境就可以改变他或她的精神病理学体验。同样,当精神病理学状况得到缓解人际关系就可能因此而得到改善。
 
  沙利文还采用了一种发展的取向来描述人类如何通过他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扩展了梅耶有关儿童期人际关系经验之影响的观点。沙利文为这种精神病学理论提供另外支持的方法之一是,他研究了婴儿身上焦虑的发展。在一个特别显著的例子中,沙利文解释说,当一个婴儿的母亲,或者要与之互动的另一个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表现出了一种“情情绪障碍”,那么,这个婴儿将会表现出焦虑或行为障碍( Sullivan,1953:9)。沙利文指出正是这个重要他人的焦虑引出了婴儿的焦虑,或许,我们可以将此理解为在一个社会背景中所发生的习得反应,而不是一种对应激源的先天反应。因此,沙利文在一个人际关系背景中,进一步支持了他关于精神病理学之发展的理论。
 
  在理解早期家庭生活如何反映在患有双相精神暲碍之个体的人格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中时,弗雷达·弗洛姆一理查曼( Freida Fromme Reichmann)1和梅布尔·布菜克·科恩( Mabel Blake Cohen)的研究( Cohen, Baker, Cohen, fromm-reichmann& Weigert,1954)也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早期的经验( Klerman et al.,1984)。又一次,这些学者们也认为人际关系经验与后来的机能之间存在着联系。这一证据与这里所回顾的梅耶和沙利文的研究一起,为IPT的概念提供了支持,正如克勒曼及其同事所展示的(1984),IPT的概念基础牢固地植根于精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流派。
 
  注意,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是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流派( interpersonal school of psychiatry),而不是心理学或心理治疗,其具有双重含义。其一,这个术语准确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这个领域所做的工作;其支持者大多是精神病学医生,他们都是作为医生接受的培训,而且,他们还将自己关于人际关系风格的研究用于自己的精神病学知识。其二,IPT的创始人之杰拉德·L.克勒曼是精神病学医生,在使IPT的发展成形时,他不仅运用了精神病学研究背景(IPT就是从这个背景中产生的),而且还运用了有关精神病学各个流派的知识。虽然这个领域的研究传播到了心理学的各个流派,但它是在一种精神病学背景中开始的。
 
  一、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
 
  已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或缺乏社会支持)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在抑郁性症状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布朗和哈里斯( Brown& Harris,1978)明确指出,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的缺乏并不会导致抑郁症,但他们的研究以及其他人的研究(例如,Henderson, Byrne, duncan-jones,Scot& Adcock,1980)都表明在有机能障碍的社会关系与抑郁症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牢固的联系( Klerman et a.,1984)。他们指出,对于那些特别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个体来说,这种联系是最成问题的。我们在这里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讨论,清楚表明,布朗和哈里斯的研究为IPT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PT这种治疗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应激性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相关的困境以及抑郁症的发展之间的联系( Klerman eta.,1984)。布朗和哈里斯(1978:47)将“惹人恼火的动因( provokinggns)”界定为一种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和正在遇到的困境,这些困境可能开始于一个无关的事件,也可能不是开始于一个无关事件”。他们们将“易感因素( vulnerability actors)”界定为其他的社会因素,当一个惹人恼火的动因也存在时,这些因素只会增加患上抑郁症的风险。这些学者们还解释说,这种惹人恼火的动因有可能是失业(如果这种突然的失业会导致抑郁症的话)。而易感因素的例子可能是宠物的死,这或许会导致日常活动的减少,也会导致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参加遛狗团体的活动,但它本身并不足以导致抑郁症的出现。学者们提出,除非同时还存在着一种惹人恼火的动因,否则,易感因素不可能导致抑郁症,这二者结合到一起,就会增加个体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
 
  阿内斯享塞尔和斯通( Aneshensel& Stone,1982)更为关注社会支持的作用,他们考察了社会支持的缓冲模型( buffering modl),这种观点认为,足够的社会支持能够缓冲应激的消极影响(Dean Lin, 1977: Dean. Lin Ensel, 1981; both as cited in Aneshensel& Stone,1982)。在10000个访谈的基础之上,这些学者发现,生活事件(尤其是丧失)与抑郁性症状的出现有关,而社会支持的缺乏则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症。他们解释说,社会支持的缺乏之所以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是因为它意味着重要关系的缺乏,或者这个个体可能觉得现存的关系并不完满。另一方面,支持的存在则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可能会缓解抑郁症的一些症状。对精神病学人际关系流派的研究以及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领域的研究的描述,为IPT的理论背景提供了一个大概。接下来,我将会介绍IPT的目标和关键概念,并将其与这个理论背景联系起来。
 
  二、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的目标
 
  人际关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期的聚焦疗法,最初创造这种疗法是为了治疗单极性抑郁症( unipolar depression)( Klerman et al.,1984)。IPT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以下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尤其是其中的困境,以及抑郁症的发展与维持。这种关系是IPT的关键概念之一。最初由克勒曼及其同事(1984:48)所撰写的手册解释说,IPT的一个根本原则在于,“社会角色方面的障碍可以作为临床精神病理学的前提”。因此,IPT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如果治疗师和来访者能够确定并改善来访者所使用的有机能障碍的人际关系策略,那么,他们就能够缓解来访者的抑郁症( Markowitz, Bleiberg, Christos& Levitan,2006)。
 
  要进行成功的IPT治疗,对来访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理解人际关系困境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治疗工作和改编的基础,并为来访者进行情结加工和行为正提供了理论基础。治疗师可以利用“人际关系清单”( interpersonal invento,这是治师在治疗一开始就完成的清单)上所获得的信息,以一种对来访者而言有意义的方式,将社会角色方面的改变与抑郁症联系起来。治疗师通常会帮助来访者确定并有效地为将来社会角色方面的改变作准备,改善当前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并帮助他们确定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人际关系困境。经过整个治疗的进程,治疗师用各种资源武装了来访者,帮助他或她更具适应性地应对当前以及及将来的挑战。不过,我们只有弄清楚人际关系挑战和情感症状之间的联系,才能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
 
  克勒曼及其同事(1984)的手册中所概括的人际关系治疗取向,认为抑郁症由三个过程组成:症状形成( symptom formation)、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人格模式( personality patterns)。不过,IPT的目标只与前两个过程有关。之所以不涉及第三个过程,是因为大家预期,治疗“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哲,心理治疗强度水平较低”,不会对人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Weissman et al.,20008)。不过,有一些个体在治疗结束的时候表现出了人格困境( personality difficulities)的缓解( Cryanowski et al.,2004)。IPT以这样一种假设为依据,即治疗的焦点在于来访者当前的症状和人际关系经验。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这一点对于IPT目标的形成非常重要。
 
  (编辑:tspsy-张茵 | 来源: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