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学堂:第二语言能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tspsy-沐沐  发布于2017-09-12 21:51   浏览次  
  心理导读:在这个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人口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二门语言。在一些地方,诸如瑞士和新加坡,作为双语高频地带,那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两门甚至更多的语言。然而,即使是在美国的大城市里,仍有相当多的人跟亲朋好友说的是另一门语言,而不是英语。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第二语言能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心理学堂:第二语言能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有一种观点天真地认为,一个双语者就是指同时掌握两门母语程度的语言的人。然而,这样的双语兼优者是比较少见的。在大部分案例中,一个双语者通常会说一门占优势的母语,还会一门使用起来比较费力的外语。西班牙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科斯塔及其同事在期刊《心理科学最新趋势(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中最新发表的文章中所报道的就是这类双语者。
 
  科斯塔及其同事的工作地点就是巴塞罗那,另一个双语高频地区,这里的许多人同时能说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这个研究团队对第二语言的使用对人们的决策能力的影响很感兴趣。你可能认为,使用第二语言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因此他们的决策过程可能会受干扰。但研究发现的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需要阐明的是,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具体的一门语言如何影响思考过程。心理学家曾经认为,思考不过就是内在的言语表达。由于每种语言通过不同方式把这个世界划分开来,他们推想,我们的思考方式会受到我们使用的语言的束缚。这就是有名的“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这个定论已被彻底拆穿,尽管网络上仍有类似的胡言乱语,例如“爱斯基摩人有200个指代雪的词汇”(实际上没有)。
 
  相反,科斯塔和他的同事研究的是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如何决策——不论他们使用的是哪种语言。所以研究提出的问题是,人们在费力使用第二语言时他们的决策能力会受到影响。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肯定方式是意想不到的。
 
  研究者把第二语言使用的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方面,具体的判断标准如下:
 
  ·  损失、收益和风险
 
  ·  成因和效果
 
  ·  伦理问题
 
  关于人们如何在这三个方面做决定,我们所了解的已有不少,我们可以比较在使用第二语言时这些数据的变化。
 
  损失、收益和风险。假设我给你一美元。接着我提议扔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你就要把一美元还我;如果反面朝上,我则另外再给你1.5美元,也就是你的净收益会是2.5美元。你会接受这个赌注吗?可能不会。大多数人偏爱1美元的保障,胜过2.5美元的50%机会。
 
  许多研究显示,比起收益,人们更看重损失,其中的心理过程以“风险规避(risk aversion)”著称。然而,从数学角度看来,这是个相当不错的赌注,因为相比一美元的稳定收益,赌注的预期价值是1.25美元。风险规避更像是一种天生的直觉,是决策过程中的有色眼镜。
 
  当科斯塔和他的同事在参与者使用第二门语言时提出这个问题,“风险规避”就消失了,他们接受了这个赌注。显然,当人们花费精力去使用第二语言时,他们不再依赖于直觉,而是理性的思考。因此,至少从一个逻辑性的角度看来,参与者在使用外语时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成因和效果。我们人类总想找到一个事情发生的原因,所以常常会自己制造一个因果解释,而事实上这种解释跟事情往往没有因果关系。迷信的行为因此就产生了。棒球运动员击球前提提裤子,吐掉口中的烟草,并按顺序用手划一个十字架,会增加他击中球的几率。
 
  在实验室里,要让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操控一个设备是很容易的——例如闪光灯的灯光模式——而事实上他们只是知悉到它的闪光规律。换句话说,他们以为自己在操控着设备,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遵循它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陷入各种关于因果关系的逻辑谬论。然而,当人们需要在花费精力使用第二语言的同时处理这些情况时,他们更不容易在思考过程中犯类似的错误。
 
  伦理问题。在进行伦理思考的大脑区域中,直觉和感情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一个有名的伦理困境中,人们被要求想象自己在某一电车轨道上方的人行桥上。五名工人在轨道上,而电车正向他们疾驰而来。一个身材巨硕的男人恰好也站在轨道上方的人行桥上。如果你把他推下桥,他的身体足以使电车停下。当然,这样他就死了,但你将救到五名工人的生命。你会怎么做?
 
  少数几个人表示肯定,认为从实用角度看来,这个举动能为最多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然而大部分人表示否定,认为从纯粹的伦理角度看来,杀人是错误的,就算这样的行为会在过程中拯救更多的人。
 
  同样,当人们使用第二语言时,他们的思维从直觉模式转移到理性模式(在这个案例中,也就是实用主义)。他们更有可能表示自己会把这个巨硕的男人推下桥,以拯救五名工人。
 
  在这种情况下——对风险、因果和伦理的判断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思考从直觉转换成理性方式。首先,这项发现是出人意料的,因为理性思考本身就比直觉思考更耗精力。总的来说,当我们同时进行两种耗费精力的任务时,我们在两种任务上的表现都比较差。
 
  但是,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到是什么让思考变得理性或让第二语言的使用变得费力。跟做心算或背诵字母表不一样,其难度并不是由于对认知资源的需求而造成的。相反,让理性思考或使用第二语言如此有难度的是我们需要一直抑制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当我们使用第二语言时,我们需要抑制自己的母语。当我们理性地思考时,我们需要抑制自己的天然直觉。
 
  脑成像研究显示,在使用第二外语和进行理性思考时,人的同一大脑区域——主要是前额皮质区域——都会被激活。显然,当双语者激活大脑的抑制中心,它就会抑制他们的直觉和情感。结果就是,他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译者:Cheryl11 | 原文作者:David Ludden Ph.D. | 来源:译言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